說說養生之道?《黃帝内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中,岐伯回答黃帝的問題時,有這樣幾句話:“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說說養生之道?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說說養生之道
《黃帝内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中,岐伯回答黃帝的問題時,有這樣幾句話:“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
這些話,真的是字字珠玑。現就我對“形勞而不倦”的理解簡單交流一下。
形:指的是身體。
勞:就是勞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養生的基本原則。
不倦:不疲倦。既含有不勞累的意思,也有不閑、不慵懶的意思。
陽為人的生命之本。沒有太陽,人類不會生存。人沒有陽氣,生命直接面對死亡。養陽就是養生。所以,這裡的“勞”,需要與天時相适應,即“順從”。太陽出來了,陽氣升騰,我們也要跟着勞動、做事。太陽下山了,陽氣收斂,就要收拾身體,開始休息,不能“勞”了。人們說“生命在于運動”。或者比較通俗易懂的“管得住嘴,邁得開腿”,這裡面都有對身體“勞”的基本要求,隻是沒有說明白什麼時候勞,如何勞。
但是,現在的人們,根本不知道這個道理,導緻很多錯誤的行為,不知不覺中,給身體埋下了若幹病根。早上懶床,把本該長陽氣的大好時光浪費了。太陽下山了,需要洗洗休息的時候,卻去夜跑了,甚至跑出渾身大汗,陽氣随着汗水消耗了。該睡覺的時候不睡,繼續“勞”,舉着手機玩遊戲、看視頻,越看越興奮,根本感覺不到“倦”,自我感覺精神得很。
還有一種“倦”,就是閑得沒有事做,渾身不舒服。像懶言少氣,就是"勞"的不夠。過猶不及,過度勞與不勞,是一個結果。中庸之道,就是根據自己身體的情況,不累不閑,恰到好處。
讓身體“勞而不倦”不僅僅是形體上的“不倦”,它還包括精神上的“不倦”。養生并不是簡單的養身體,在更高的層次上,是需要養心、養神的。心神的“不倦”才是“形勞”的最高追求。試想,一個人一邊勞作,一邊在心裡生氣,心神必然俱“倦”。大德先賢們追求的心的“愉悅”,其實就是“不倦”的最高境界。告訴我們,時時保持愉悅平和的心态。
《論語》中,子路問老師孔子的為政之道。孔子說:先之勞之。子路再問,孔子說:無倦。針對當前社會過多出現的過勞死,孔子說的“無倦”,首先讓子路不要“有倦",勞逸結合。因為子路性格魯愚、直率,怕子路"先之勞之”過度。其次,不讓老百姓感覺到“倦",即不勞民傷财。另外,孔子的"無倦"還包括精神上“不松懈、厭倦”的意思,在心裡、精神上以一種輕松愉快的心态面對自己的工作。
總的理解“形勞而不倦”,就是按規律勞作,不累又不閑,讓身體沒有疲倦的感覺,活力滿滿,并且精神上一直保持愉悅,朝氣滿滿。
————學習傳統文化,增長人生智慧。歡迎關注知本學社。我是宗财。聲明原創。
2020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