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孩子學會管理情緒?情緒管理的第一步:察覺孩子的情緒,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如何幫助孩子學會管理情緒?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如何幫助孩子學會管理情緒
情緒管理的第一步:察覺孩子的情緒
要做敏感的父母,通過對孩子語言、舉止等察言觀色,察覺出孩子的異常情緒。孩子常常在幻想的遊戲中,利用不同的角色、場景及道具表現種種的情緒,如果看到他們表達嚴肅的主題,如疾病、傷害或死亡時,敏感的父母能夠從孩子遊戲中表達的恐懼而獲得提示,然後将這些恐懼提出讨論并讓孩子得到慰藉。
當父母感到自己的内心與孩子結合,知道自己感覺到孩子的情緒,就體驗了情緒管理的基礎。
情緒管理的第二步:認可孩子的情緒
對于父母來說,認識到孩子的負面情緒是親近與教導的機會。父母應該了解,孩子的憤怒并非對一定是對父母權威的挑戰;孩子的恐懼也不是他們膽小或者父母無能的證據;而孩子的悲傷不一定表示父母“今天又多件麻煩事要解決”。
一個孩子傷心或生氣或害怕的時候,最需要父母。在面對一個壞情緒的孩子時,我們有時候免不了故意視而不見,希望這些壞情緒會自動消散,但其實并不然。可如果我們能夠和孩子談及他的情緒,認可他的情緒,負面的感受就會消散。因此,在情緒未上升到要爆發的危險前,趁早認可這些微弱的感覺是有意義的。
幾乎每個孩子都害怕打針,但有時候又不得不打。朋友很在意孩子情緒的,所以,去醫院前會明确跟兒子說好:“你這次的病很重,估計十有八九要打針,忍一下就過去了,總比發燒舒服,你現在是不是特難受渾身疼?”兒子權衡了一下利弊,決定接受可能要打針的事實。
朋友說,隻要是事先跟他說好的,打針的時候他都會比較配合。隻有一次例外,是因為她承諾隻打一針,結果醫生給開的是青黴素,需要做皮試。小家夥不依不饒了:“明明說好就一針,幹嘛非要多紮我一針?”
這位媽媽的做法還是很值得借鑒的,她知道孩子對于打針很緊張,卻沒有回避孩子的情緒,而是跟他先行探讨這種恐懼,讓孩子有備而來,恐懼也就減輕了不少。
在情緒未增強前認可,也給父母一個風險較少的機會去練習傾聽和解決問題的技巧。如果父母對孩子摔壞的玩具或輕微的擦傷表示關注與擔心,就是發展親子關系的基礎。讓孩子知道你是他的盟友,就可以進行情緒管理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了,即第三步——确認孩子的情緒。
情緒管理的第三步:确認孩子的情緒
這需要父母以同理心去傾聽,并肯定孩子的感受。孩子能夠洞悉父母的身體語言。我們的目的是要以輕松體貼的态度交談,那就采取一個表明此種态度的姿勢。坐在跟孩子同高度的位置,深吸一口氣,放松自己,同時集中精神。我們的專注使孩子了解我們很認真地對待他的事,并且願意花時間在這件事上。
孩子表露他的情緒時,我們就回應所聽到和留意到的事情。這樣是向孩子保證我們在仔細地傾聽,同時肯定他的感受。你可以說:“我提起張老師的時候,你好像不太高興。”然後等他的反應。
應該避免問一些我們已經知道答案的問題。如“是誰摔破了花盆?”這些都是帶一絲不信任和陷阱味道的語氣——好像我們在等着孩子撒謊。最好是以直接明确的觀察來作為對話的開頭:“我知道你摔破了花盆,而我很可惜。”
父母開了個好頭兒,确認孩子出現了情緒困擾,下面就需要孩子來進入情緒管理的第四步。
情緒管理的第四步:協助孩子表達情緒
情緒的描述伴随着父母的同理心。一位媽媽每當看到孩子掉眼淚就會問:“你感到十分傷心,是嗎?”這樣,孩子會感覺到媽媽的關愛,願意用語言來描述他的感受。
但孩子的語言能力還處于發展階段,有時很難描述好自己的情緒,父母可以主動幫孩子提供一些描述情緒的字眼,如緊張、擔心、傷害、生氣、難過及害怕等,幫助孩子将一種無形的、恐慌的、不舒适的感覺轉換成一些可以被定義、有界限,而且是每天生活裡正常的一部分。
孩子越能精确地用語言表達他的感受就越好,因此,父母還要想法幫助他說中要害。而且,人通常有混合的情緒,比如快樂的同時,又會感到恐懼,但對孩子而言就可能造成煩惱了。
壯壯喜歡蜘蛛俠,但當他看到《蜘蛛俠》的電影時,卻一臉緊張——那些黑乎乎的畫面是這麼小的孩子很難接受的。我說:“咱們不看了吧?”他卻很為難:“但我喜歡蜘蛛俠呀!”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可以指導孩子去探究他的情緒領域,并向他保證同時有兩種感覺是很正常的。
一旦我們花時間傾聽孩子的訴說并幫助他了解自己的情緒後,很自然地就被引入一個新的過程,進入了情緒管理的第五步。
情緒管理的第五步:解決孩子的情緒
解決問題首先通常是父母對不适當的行為來設規範。朋友的孩子來家裡玩,非要把壯壯最喜歡的變形金剛帶走,被小主人斷然拒絕,受挫的小家夥跟媽媽鬧了一通之後,順手拿起一個玩具扔在了地上。
他媽媽并沒有因為要維護自己的面子而對兒子的行為斥責,而是對他說:“我知道你很喜歡那個變形金剛,所以你特别不高興,你很生氣,是嗎?”小家夥點頭表示認同,并且比剛才火氣小了點兒。
父母在了解孩子不端行為後代表的情緒并幫助他描述感覺後,就可以讓孩子明白某些行為是不适當的,而且是不被容忍的。然後,可以指導孩子思考一些較适當的方法來處理負面的情緒。
一些開放式的問題很有幫助,比如“你覺得什麼事情讓你傷心?”“是不是今天發生了一些不好的事?”可以提供一些假設性的想法來幫助孩子找出原因。與孩子一起讨論解決問題的一些方法,父母的主意可能是一大幫助,尤其對于年幼的孩子,他們通常苦無對策。可是,重要的是避免越俎代疱,應該鼓勵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并且選擇一種或幾種方法做嘗試。
如果孩子選擇一個行不通的解答,就要幫助他分析,之後,可以重新開始讨論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孩子了解一個意見的取消并不表示這番努力是完全白費的,并指出這隻是解決問題過程中的一部分,每一次的調整隻會讓他們更接近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