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朝出将複入相,五世疊鼓乘朱輪。父兄三葉皆尚主,子女時代為妃嫔。”
這是唐代詩人崔颢描述的讀書人在考取功名出将入相之後,家族盛寵不衰的繁榮景象。
或許是受到一些影視作品的影響,很多人對于讀書人考取功名之後,所謂的“入相”不甚了解。不知道這裡所謂的“入相”究竟是丞相,還是宰相。同樣,甚至有很多人就幹脆将丞相和宰相混為一談。
不過,說到底人們有這樣認知也是難免的,因為曆朝曆代中丞相和宰相官位和職責太過類似,基本上是相差不多的。不過,也正如有些人所想的那樣,兩者之間确實還有着一定的區别。因此,大家不應将兩者混為一談。
那麼,丞相是什麼官職?其官位職責又是什麼呢?
實際上,在史料記載中,丞相很明确就是一種官職的稱謂,而它的職責卻是最接近皇帝的。
一、丞相
丞相這種官職是古代皇帝的股肱之臣,它能典領百官,能輔佐皇帝治理天下、處理國政等等。可以說,丞相是一個國家的第二号“實權人物”,是真真正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丞相這樣的正式官職最初出現在戰國時期。
在《史記·秦本紀》中有明确的記載,在秦武王二年的時候,最初設立了左右丞相的職位,而樗(chu)裡疾和甘茂兩人就是最早的丞相了。到了西漢時期,大名鼎鼎的蕭何,同樣也是位居丞相一職,從蕭何和劉邦的關系,以及蕭何助呂後計殺韓信一事,可以看出丞相一職的權力有多大。
從丞相一職官位定下來之後,它的權力就達到了一種巅峰。有一句話是專門形容丞相職責的,即“掌丞天子,助理萬機”。也就是說,丞相要協助皇帝總管一切軍國大事,如果遇到大事,但凡是皇帝下了诏令,倘若丞相覺得有何不妥之處,也是有權力“封駁”皇帝的诏令,拒不執行的,如此可以看出丞相的“強悍”之處。
至于一般的軍機要務或者政事,則根本沒有勞煩皇帝的必要,所有一切都由丞相“自行決斷”了。用現在的話來說,皇帝就好像是一家集團的董事長,隻把握集團的大方向和重大決策,而丞相呢,則就是集團的總裁,集團内的大大小小事務,都是由總裁進行總攬的。
丞相正是這樣一種國家“二把手”的官職,對于古代讀書人來說,若是能夠做到丞相一職,那就真的是位極人臣,能夠光宗耀祖了。因此,通常來說,丞相一職對于古代讀書人來說,基本上可以算是終極目标了。
說到這裡,可能就有很多人奇怪了,難道宰相并不是這樣嗎?
事實上,宰相和丞相确實有一定的區别,跟丞相不同的是,宰相并非特指某個官職,而是古代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
二、宰相
很多人會覺得丞相和宰相沒啥區别,實際上就是因為宰相和丞相的官職和職責在某種程度上是重合的。丞相是一國除皇帝之外的權力最高峰,而宰相并非特指某個官職和某個人,實際上指的是古代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
也就是說,宰相可以是一群人,但凡誰處在一國最高行政長官的位置,誰都可以被稱為宰相。同樣的原因,丞相的官職太高、權力太大,其職責跟最高行政長官的職責重複,因此丞相也可以被稱作是宰相。
譬如說,宰相的稱呼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管仲就是一位傑出的宰相。到了秦朝之後,宰相的正式官名就落在丞相頭上了。到了漢朝時期,丞相一職依然沿襲秦朝舊制,隻不過增設了禦史大夫這樣的副職。
随着時代的變遷,帝王因苦惱于宰相(實際上就是丞相)的權力過大,于是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譬如在南北朝時期,皇帝就将宰相一職降級,但凡是能與皇帝讨論政事或委以機密的官員,都可以稱作是宰相。
到了唐朝時期,皇帝施行的三省六部制,但凡是能夠與皇帝議論政事的官職:像中書令、同中書門下三品、尚書令、左右仆射等等都可以稱為宰相。從權力和職責變化來講,其實宰相就是從一人之權力和職責,降級之後變成了多人之權力和職責。
到了明洪武十三年的時候,明太祖更是為了親決國策,徹底将宰相制度廢除。至此,傳承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和宰相之職徹底消失了。
随後在明、清兩代,因皇帝實在不勝庶政繁瑣的緣故,設立了内閣大學士以輔佐皇帝,表面上似乎是大學士在行使宰相的職責和權力,但實際上都已經沒有了往日丞相和宰相的說法和名份。
由此可以得知,宰相和丞相還是有一定的差别的。也就是說所有可以稱之為宰相的官員統合起來,其權力和職責便可以抵得上一個丞相。從某種方面來講,人們将宰相和丞相混為一談,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在某個曆史時期,丞相和宰相的職責和權力是高度重合的。
那麼,丞相和宰相的具體區别是什麼呢?
其實,從丞相和宰相的官職演變過程來看,兩者區别主要體現在權力職責和制度方面。
三、區别
前面說過,宰相并不是具體的正式官名,而是國家制度下的一群人的通稱。隻不過一開始的時候,丞相因其特殊的權力和職責,宰相的稱呼落到了丞相這個正式官職頭上。
後來随着時代的變化,皇帝覺得丞相權力和職責太大,于是将權力和職責分攤給許多大臣,丞相這個正式官職就時有時無,但宰相這個稱呼則是落在了那些被分攤到權力和職責的大臣身上。
也就是說,從權力和職責方面來看,丞相是一種非常集權,而且地位特别高的正式官職,而宰相并非是正式官職。盡管宰相也擁有者丞相的一部分權力和職責,但很明顯跟丞相相比是差遠了。從這一點來看,宰相更像是一種制度。
通俗的來說,倘若把一個國家所有行使宰相權力和職責的衆大臣全部廢除,再将其集中到一個人的手中,那麼這個人毫無疑問就可以稱之為丞相。反之,将丞相的正式官名廢除,并且将其權力和職責分攤給衆大臣,那麼他們就是宰相。
總的來說,這就是丞相和宰相的區别。至于丞相和宰相之間的變化和演變,其實就是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結果了。譬如說,在封建王朝社會的早期,丞相一職被設立,但随着時代的發展進步,帝王為了鞏固王權,就将丞相一職廢棄,逐漸采用了宰相這樣的制度。
因此,可以簡單的來說,丞相和宰相的區别就是,前者是一個人行使輔佐帝王職責的官職,而後者是一群行使輔佐帝王職責的官員。
結語:
春秋時期宰相便已經出現,到了秦朝時期,丞相一職設立,宰相的職責便落到了丞相的頭上。景帝中元五年之後,丞相被改為“相”,随後被改為“相國”、“大司徒”、“大丞相”、“宰相”等官職。正因“丞相”和“宰相”官名改來改去但職權一樣的緣故,使得人們經常将兩者混為一談。
盡管宰相稱謂出現的時間并不比丞相一職出現的時間晚,但随着時間的演變,宰相實際上已經成為一種由丞相演變出來的制度。即便後來宰相制度被廢,但内閣大學是行使的職責和權力依然跟宰相類似,隻不過權力和職責被削弱了許多而已。
因此,從曆史角度來看,丞相演變為宰相,君王進一步的集權,應該可以說是一種無可辯駁的社會進步。那麼,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參考資料:《史記·秦本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