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盛世?
一個國家内政外交均有建樹;
經濟繁榮、科技發達、思想活躍、文化昌盛;
軍事強大、貿易繁榮、影響力大……
自文景到開元,自永樂到康乾,每個人都能如數家珍般說上一兩件。清朝離我們最近,也最惹人關注,若是讓您用一件物品來代表乾隆朝的盛世風華,您會怎麼選呢?要是讓我挑,便是這件“海晏河清尊”。
光聽名字就知道它的承載不一般了,古語有雲“河清海晏,兆天下之升平”,何方美物,堪稱如此重任?這,還要從它被燒造出來的這一年說起。
海晏河清尊,全稱霁藍釉描金粉彩蓮花紋雙燕耳尊,它被燒造出來的這一年是1760年,即乾隆二十五年,大家都知道乾隆登基時25歲,這一年他50歲,可以說正值壯年。(這一年的十月,皇十五子永琰降生,也就是後來即位的嘉慶帝,雖然這是後話,但在乾隆看來,肯定是喜事一件,也是海晏河清的又一佐證)
若是将時間再往前倒倒又有什麼事發生呢?
1756年三月,清軍收複伊犁;
1757年春,清軍平定準噶爾貴族分裂叛亂的戰争,至此,這場起于1690年(清康熙二十九年),叠經三朝,曆時68年的戰亂,最終取得完全勝利;
1759年,回疆叛亂平定。
這些喜訊對于标榜自己是“十全老人”的乾隆來說,都是值得慶賀的。所以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海晏河清尊的誕生就顯得十分順理成章了。
有陶以來,未有今日之美備
此器高31.3cm,口徑25.1cm,外壁通體施霁藍釉,在口,沿,頸,肩,腹均以金彩繪,有彩線紋、葉紋、纏枝牡丹紋;在近底處飾粉彩凸雕蓮瓣、蓮實和連珠紋各一道,足底金彩線紋與口沿相互一緻。器身頸肩部左右各堆貼一展翅翺翔的白釉海燕形耳,狀極生動。外底以青料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可以說,它的工藝水平無論是胎料,底釉,燒制,着色,上彩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乾隆時期是清代發展的鼎盛時期,也是瓷器生産空氣繁榮的時期,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古銅器考》一書稱贊當時的制瓷業是“有陶以來,未有今日之美備”。由于乾隆皇帝嗜古成癖,對瓷器情有所鐘,再加之督陶官唐英對景德鎮禦窯廠的苦心經營,一大批身懷絕技的名工巧匠彙集于景德鎮,緻使禦窯廠的瓷器生産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達到前所未有的境界。
各種釉彩大瓶·故宮藏(圖片來源官網)
特别是禦窯廠為了迎合乾隆标新立異的口味,各種新奇淫巧的制品層出不窮,其工藝技術之高可謂鬼斧神工。比如猶如走馬燈似的轉心瓶,又如仿漆器、仿竹木器、仿古銅器及仿各種水果、海螺等象生瓷。邵哲民撰《增補古今瓷器源流考》評價有“其制作之巧妙,彩色之豔麗,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燒造品種豐富,有彩瓷和色釉瓷等。還有人人皆知的“瓷中航母”可謂是乾隆朝瓷器的集大成者,所使用的釉有仿哥釉、松石綠釉、窯變釉、粉青釉、霁藍釉、仿汝釉、仿官釉、醬釉等。雖然有人笑話說這是個大花被面,但是不可否認,這件各種釉彩大瓶,集各種高溫、低溫釉、彩于一身,絕對是代表了當時最高超的制瓷技藝。
藍釉金彩,清達極盛,方成就海晏河清尊的富麗元代景鎮窯始燒高溫藍釉,宣德時期燒造工藝技術娴熟,釉面光潤、釉質肥腴,色澤純正如藍寶鮮麗,宣德以後曆代多有仿制,以清代康雍乾時期制品最好。而以金彩裝飾瓷器始于宋代,宋代周密《辛酉雜識》載“金花定器,用大蒜汁調金描畫,然後入窯,用不複脫。”元代景德鎮始有金彩瓷器的燒制,清代達于極盛。
而金彩所繪蓮花,在佛教和佛教藝術中被奉為“佛門聖花”,是天地之靈物。因此,蓮花紋作為瓷器上的裝飾圖案自南朝至清代一直盛行不衰。纏枝紋又名“萬壽藤”,因其結構連綿不斷,有“生生不息”之寓意。器身底部的粉彩蓮瓣紋,盡顯乾隆粉彩器的濃豔明麗。
“海晏河清尊”曆經300餘年,釉色如藍寶勻淨光潔,金彩鮮豔如初,耀眼奪目,彩釉與堆貼技法各臻其妙,繁密富麗之極而時露清氣。
要說“海晏河清尊”的緣起,還得先說一說皇家稀世園林“圓明園”
圓明園·海晏堂
清乾隆皇帝在位63年,對圓明園年年營構、日日修華、浚水移石、費銀千萬。自乾隆十二年起,開始籌劃圓明園内的西洋樓,由西方傳教士郎世甯和傳教士蔣友仁設計監修,中國匠師建造。
當圓明園内的西洋樓建好後,乾隆皇帝去參觀,他看到眼前這座殿堂氣勢宏偉、造型别緻,龍心大悅,親自為其取名“海晏堂”(此為清朝時期第一個“海晏堂”)。
“海晏”語出唐代詩人鄭錫《日中有王子賦》“河清海晏,時和歲豐”的句子。河,指黃河,晏,意為平靜,意思是說,大海風平浪靜,黃河由濁而清,比喻國泰民安、天下太平。中國古代又有“黃河之水清則聖人出”之說。元代詩人洪希文《朱千戶自京歸》道:“海晏河清予日望,與君同作太平人。”
說起這海晏河清尊的造型還是乾隆想出來的呢,這裡面有一段小故事。
乾隆皇帝看過海晏堂,十分喜悅,立即下旨要景德鎮官窯特别燒制兩件瓷尊,陳列在海晏堂内。
然而,這兩件瓷尊既要有“海晏河清”的寓意,又要配得上海晏堂的恢弘氣勢。燒制成什麼樣子,才能滿足乾隆皇帝的條件呢?景德鎮官窯接到乾隆皇帝旨意後,工匠們個個不敢怠慢。僅是瓷尊的器型,他們就想了多種方案。可是,燒成的瓷尊,都不能使乾隆皇帝滿意。
有一天,乾隆處理完朝政,信步走在河邊,看到了水面上低飛的燕子,眼睛一亮,心中忽然想到了什麼。便回頭對身邊的人說:“海晏堂擺放的瓷尊,要施霁青釉,在瓷尊的兩邊可以做海燕的形狀,用作瓷尊的耳。
身邊的人都疑惑不解,乾隆神秘一笑,道出原委。霁青色,象征着河清,所以給瓷尊施霁青釉,而海燕與“海晏”諧音,這麼設計不正好有“海晏河清”的美好寓意嗎?于是海晏河清尊的初步設想就這樣形成了。
乾隆皇帝還特意派遣了監窯官到景德鎮監督,勒令他們盡快完成。終于,經過了數日數夜的精工制胚、小心燒制後,兩件巧奪天工的霁藍粉彩 “海晏河清”瓷尊終于出爐了。在乾隆皇帝五十大壽的當天,督窯官送上了這兩件海晏河清尊,滿朝文武百官驚歎不已。乾隆皇帝大喜,立即命人将兩件瓷尊陳放在圓明園的海晏堂内。
公元1860年,英法聯軍劫掠焚毀圓明園,海晏堂亦淪為廢墟,但幸運的是,海晏堂内陳設的兩件瓷尊被保存了下來。它們現在都收藏在國家博物館,一件被安放在地下一層的古代中國展廳,一件被安放在瓷器館,若是您下次到國博去,别忘了順道去看看它們。
注:文中所用海晏河清尊圖片均為小編實地拍攝自國家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