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你從沒去過天津,也會知道狗不理在餐飲界的地位。
作為被欽定的特産,它曾是很多人心裡的津門味道,也是去當地旅遊難免要經曆的一場磨難。
這是一位天津人總結出的生活經驗,在他看來那早就不是簡單的包子,從名字上就帶有一定的啟示性。
頭回聽到這個名字的外地人,基本都産生過差不多的疑問,難以确定包子跟狗之間發生過什麼摩擦。那種被描繪出的畫面,似乎又藏着一種矛盾美感,可能關于味道,也像是種警告。
隻有親自嘗試過後才能參透玄機,不少遊客都表示自己從中感受到了少有的真誠,發現謎底就在謎面上。
“生活中很難見到這麼貼切的命名方式,除了準确闡述自身特點,還帶點懸疑,我始終認為這是獨一無二的高端品名。”
“直到有幸在超市偶遇一袋貓不聞餃子。”
當你在貨架上發現了它,就好比不經意間摸索到了海河文明的某條支流,屬于開啟支線任務。
“開始我以為是騙人的,後來才知道真有這個品牌,天津同學光告訴我别吃狗不理,沒提過貓不聞的事,這麼看的話當地動物脾氣好像都挺大的。”
在本地人的介紹中,貓不聞也是天津特産,也研究動物習性,主要賣餃子。
他們顯然掌握了那套經典的命名方法論,得益于氣質上的般配感,坊間一直有傳言說它是狗不理的小老婆。
貓不聞跟狗不理是天生一對,即便單看名字,也能感覺到那點月老牽線的意思。
都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緣分有時候得靠自己争取。
也許正源于對這種觀念的深度理解,它的創造者才能悟出打造老字号特産的核心技術,給了人類餐飲界一個貓狗雙全的機會。
“貓對狗,不理對不聞,包子對餃子,還挺工整的”
傳說貓不聞的前身是一家連年虧損的服裝百貨店,有人猜測是因為虧出來的怨氣沒處發洩,才改用了這個名字。
但從廠家的設計中還是可以看出足夠明确的定位,開發出這款産品的目的就是為了緻敬狗不理的。
媒體報道顯示,當時這麼一搞,虧損就止住了,之後9年裡一共繳了2100萬的稅,相當于火速翻身。
因此也有老天津人說,那套操作裡仿佛包含一種深沉的愛意。
從賣服裝改行幹餐飲,又花錢跟其他企業合夥搞農場,哪怕民間沒人認可,卻還是把自己封為了天津第四絕,為的都是能和狗不理成雙成對。
官方定義的天津三絕包括: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
“我老城裡,東門裡的,記得最早是93年的時候,在東南角靠近東馬路一帶先幹了個貓不聞大酒樓,陣仗還挺大,然後又幹起來速凍食品。”
“幹到97年被烹饪協會認定成中華名小吃,這時候就成天津第四絕了,電視裡大街上都是廣告,跟真事一樣。”
“不過再後來基本就找不着他們開的店了,聽說現在唐山還有。”
雖然不光是貓,很多人對這個品牌也是聞所未聞,但它還是在特定時期留下了自己的痕迹,風光的時候各大超市均有鋪貨,也是一部分人的童年記憶。
而最了解這件事的除了天津人,應該就是考導遊證的朋友,屬于考點。
人們對它味道的評價比它起名的思路可難懂多了,有人說三鮮餡的挺好吃,有人說那玩意根本沒法吃。
有人說店裡的餃子還不錯,難吃的是那些速凍貨,但同樣有人專門推薦它的速凍餃子,已經有點都市傳說的感覺。
傳奇總歸是複雜的,很難說清它的具體形象,在九十年代它經常幫周邊的上班族解決午飯問題,也曾在2009年崩掉了一位北京大娘的牙。
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确實火爆過。
“小學吃過幾回,到現在還記得貓不聞的蟹肉餡兒餃子八十塊一斤。”
“九幾年那陣兒吃它一頓要兩三百塊錢。每次去都是爆滿。”
“現在别說價格不如從前,你想找到它都費勁”
以至于當時有人總結出了流量密碼,名字隻需要符合“X不X”的原則,即可找到銷路。
就像打開了時代浪潮的閥門,人與動物之間的羁絆開始批量展現在天津特産上。
狗能不理包子,貓能不聞餃子,那麼猴自然也能不吃麻花。
“猴不吃麻花,我小時候吃過一兩次(坐标河南),寫着天津特産。”
“包裝上還有‘我吃猴不吃’的廣告詞,配了一個人在吃麻花,猴在一邊急得抓耳撓腮的圖。”
“我石家莊的,以前小賣鋪也賣過猴不吃”
這種智慧一度遠播天津之外,有網友表示自己還在前往廣州的火車上吃過,味道不錯,但後來再也沒見過。
甚至曾有列天津到西安的火車,就叫“猴不吃麻花号”,商家花了76萬冠名費。
“猴不吃麻花原來的總店在烈士路”
不過猴仍不是終點,他們基本把能想到的動物都用了一遍,每次做飯心裡都高懸着叢林法則。
要知道同期參與競争的還有鴨不睬餡餅,盡管最終也沒走到最後,但在互聯網的遺迹裡還是能窺探到一絲它擁有過的輝煌。
據一位天津朋友說,以前很多搞餐飲的老跟小動物過不去,比如牛不頂驢不踢,都有過自己的一席之地。
如果繼續發展,世界線最終估計會在天津動物園完成收束,十二生肖賽跑也就是那種感覺了。
“但雞的待遇确實不同,現在去天津還能找到雞不叨饅頭。”
他告訴我沒人知道有多少東西自稱過天津第四絕,之後它們在什麼時候消失也沒人記得,有的狠貨甚至連張照片也沒留下。
貓不聞已經算是其中的成功案例,在一些地方的語境中,它至今還沒跟狗不理離婚。
隻是這倆都快變成陳述句了
“這第四絕其實是個哲學概念,什麼都可以是,什麼也都不是,你要喜歡,弄個豬八戒不吃嘎巴菜也成,我以前還想搞米老鼠不偷砂鍋呢。”
聽完他的介紹,我似乎摸到了一點這裡的精髓。要說這片土地,應該沒什麼比天津人民本身更絕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