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李小飛刀&渣渣刀
在微博上,“代号C”(化名)是個不起眼的賬号,注冊6年多來,隻有100多個粉絲,平時也以轉發電影、旅遊内容為主。
但他還有個身份,美國駐華大使館微博留言區的大V。
他這個大V,跟我們一般所理解的意見領袖不一樣,是經常被美國大使館以留言回複的方式 “翻牌子”互動的“大V”。
美國大使館也通過這些“大V”,潛移默化地影響着輿論場。
美國駐華使團有一份公開的“社交媒體平台使用條款”,其中介紹,美國駐華使團社交媒體渠道的目的是“為中國觀衆提供信息并告訴他們關于美國的知識,它的文化、國内外政策及人民,以及美中關系,并讓中國受衆能以非正式、民間的方式向美國駐華使團提供信息、評論和想法”。
美國駐華使館大緻以“言論自由”原則運營其社交媒體賬号,表示“期待批判性的讨論和辯論,這可能包括對美國政策的支持和批評”。但他們也申明,對其他個人或團體的“威脅性或惡意的發言是不能接受的”。
美國大使館微博也曾以回複留言的方式稱,隻要遵守使用條款,它們的評論區“永遠是開放的”。
但美國大使館自有其“精選評論”的辦法,比如,在涉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外交活動的微博下方,“挑選”一條有利于美國宣傳微博進行回複互動,大緻是“令人心馳神往的美麗國度”、“偉大的國家”、“人類文明的典範”、“大國風範,支持美國”’這樣“彩虹屁”的内容,最終呈現的效果,也大緻相當于精選評論了。
在一些涉及俄烏沖突的内容上,美國大使館也會索性直接精選符合美西方立場的内容。
一些網友向“補壹刀”反映,雖然号稱“永遠開放”,但他們曾遭遇美國使團賬号的控評、删評、拉黑,一樣也沒落下。
總體來看,自從民主黨拜登政府上台後,美國駐華使團明顯加大了對中國社交媒體平台的内容生産力度,微信微博發文頻率明顯有了量的提高,甚至在文案短缺的情況下,會把前幾年的舊文翻出來重發。同時,在過去的一段時間,美國大使館持續性地招聘“宣傳”方面的人才,這也給美國駐華使團的宣傳團隊注入了不少新鮮的血液。
如果平時還有留意美國外交團隊的境外社交媒體賬戶動向會發現,其在中國境外和境内是兩張皮。其境内社交媒體的樣貌總體扮演得比較和善,而在境外社交媒體上發表涉華問題态度時則露骨得多。
當然,隻要美國駐華使團社交媒體在中國社會媒體上所發内容符合中國法律和平台管理規定,沒有觸及中國國家利益,也都無可厚非。
但更加值得注意的,是那些被它們翻了“牌子”的“大V”們。
像文章開頭提到的“代号C”就經常與美國使館點名互動。除他之外還有一類賬号,經常在一些需要激烈表達美方價值觀的場合(比如對俄宣傳)沖鋒陷陣,美國大使館也會投桃報李,在一些相對溫和的内容下面回複他們的留言。
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帶有明顯的“恨國黨”特征,或者惡毒地以“wuhan蝙蝠”的團案做頭像,或者以“XX病毒”做簡介,經常在美使館微博下方發表一些攻擊中國政府,挑動輿論分裂的内容,其中一些賬号已經被微博處理。
還有一些賬号是美使館微博的所謂“平權活動”比如“驕傲月”的積極分子,與美方特定宣傳活動相互配合,相關言論也往往比較極端。
我們還觀察到,一些經常與美使館互動的賬号帶有水軍色彩。有些賬号注冊超過5年以上,但發布的内容隻有一兩條,微博主要活動軌迹就是去美使館評論區留言;有不少經常留言的賬号用戶名是一串數字,或者是“自由”、“民主”、“美國”等關鍵字 英文單詞,來突出自己的“友軍”角色。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賬号在一些熱點事件中,會集中到美使館留言區下方,以大量灌水、點贊沖頂的方式,發布與原微博毫無關系的内容“帶節奏”。
總體來看,這些隻活躍在美使館社交媒體下面的“大V”們,呈現典型的“去中心化”特征,他們熟悉互聯網的語言和風向,有時能文藝地發雞湯,有時又能惡毒地去網暴。他們平時盡量克制自己的原創内容發送,行蹤隐匿,難以厘清活動軌迹,往往隻在美使館微博下面發表觀點,粉絲少,注銷成本低,平台管理他們的成本就相對高。他們像野蜂群一樣,有事能聚,無事則散。美使館也以多種方式與他們互動,讓美方觀點通過他們的口呈現出來。
這些新“大V”們,值得注意!
圖片來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