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健康
/
吃貨的悲傷
吃貨的悲傷
更新时间:2024-10-01 10:23:50

吃不胖的叫吃貨,一吃就胖的是飯桶

身材苗條的吃貨是吃貨中的精品

吃貨都是善良的,因為每天隻想着吃,沒時間去算計别人

胖子是一口一口吃出來的

胖隻是一時的醜,不像“醜是一輩子的梗”那樣絕望

當你遇到一個吃不胖的“吃貨”,而一個喝水都會胖的胖子, 你是怎樣的體驗呢?到底是什麼惹的禍?

一、原來我們是怕了

5000年的曆史長河中,能夠吃飽穿暖的太平盛世,加在一起都不夠1/5,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我們的老祖宗,那一定就是大寫的"餓"。餓到什麼程度呢?《通鑒•楚漢相争》中記載,漢高祖二年,紀元年,205年,關中大饑,米斛萬錢,人相食。漢獻帝建安二年,紀元197,江淮間民相食。1934年10月紅軍長征,生活極其匮乏紅軍隻能吃草皮樹根,甚至吃皮帶。

吃貨的悲傷(吃貨看了會流淚)1

在各種天災人禍中瘦子一定是死得最快的那個

在這種饑荒狀态下,如果你是一個标準身材的女性(55kg,20%的體脂),理論上可以維持大約3個月生命。也就是說如果發生地震,體重200的胖子,有幸被埋在了生命安全三角度,那他就可以有機會熬到重見陽光的日子。

我們的老祖宗身體裡的基因,順應了自然界的優勝劣汰,不斷淘汰掉了那些不善于儲存能量的瘦子基因,而DNA的每一次基因變異,越有利于儲存能量,就越容易被保存下來,所以現在來看,我們大部分人的基因都是偏胖體質的。

肥胖是人體内脂肪積聚過多造成的體重過度增長并引起人體病理、生理改變,是複雜的慢性疾病。據2016年《柳葉刀醫學周刊》發布數據,中國的肥胖人口已近9000萬,其中男性4320萬,女性4640萬,中國已然成為世界上肥胖人口最多的國家。

你是胖子嗎?如何計算肥胖指數:

成年人的超重和肥胖通常用身體質量指數 (Body Mass Index, BMI):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2(m),

成人的BMI數值:過輕:低于18.5;

正常:18.5-23.9

過重:24-27

肥胖:28-32

非常肥胖, 高于32

二、胖子果然是天生的”貴族體質”?胖子為何天生胖?

目前研究已經發現的與亞洲人肥胖相關的基因大概有110多個。胖子果然是天生的”貴族體質”,胖子為何天生胖?其實,幾乎每個人都攜帶這樣的肥胖基因,隻是由于攜帶肥胖基因數量不同,導緻每個人患肥胖的風險不同。但是肥胖基因的表達與生活方式、飲食密切相關。

對食物的迷戀,除了饞還和基因有關!

主要闡述兩個與肥胖比較明确的基因——“大塊頭肥仔”基因(FTO)和肥胖噩夢基因(MC4R

FTO基因的名稱源于“大塊頭肥仔”(fatso)一詞的縮寫,該基因是1999年發現的一個長達數十萬個堿基對的區段。FTO基因是位于16号染色體,現已确認FTO基因缺陷的人易患肥胖症,每個人都有FTO基因,但有人從父母那裡獲得了有缺陷的版本,增加了自身肥胖幾率[1]。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 Melina Claussnitzer 等研究發現在生理情況下,FTO基因能對脂肪前體細胞線粒體熱量生成發揮關鍵調控作用,并由此控制機體的脂肪存儲穩态。“FTO”基因突變會在脂肪前體細胞中激活一個遺傳學開關,進而啟動兩個遠端基因“IRX3”和“IRX5”。這兩個基因能直接控制人體的“産熱機制”,從而決定人體吸收的熱量是消耗還是儲存。在病理情況下,FTO基因單核苷酸變異: 胸腺嘧啶變為胞嘧啶,能引起一系列病理性後果,引發脂肪前體細胞的脂肪代謝負調控基因IRX3 和 IRX5 表達激增、線粒體DNA總量降低、線粒體生物氧化能力下降、解偶聯蛋白-1( UCP1) 表達抑制、線粒體産熱量降至正常值的20%,同時米色脂肪細胞的褐變功能也會受到阻抑,緻使機體基礎耗氧量降低、脂肪細胞線粒體産熱功能嚴重障礙,造成甘油三酯堆積,形成肥胖[2-4]

吃貨的悲傷(吃貨看了會流淚)2

圖1 FTO基因與體重指數(BMI)的關聯性

(圖片來自N Engl J Med,2015,373:895~907)

FTO基因根據SNP(單核苷酸的多态性)分析,可分為A和T兩種,由于兩條等位基因分别來自父親和母親,主要有三種基因型:FTO-TT、FTO-AT、FTO-AA

TT型——屬于那種萬人羨慕型:怎麼吃都不胖;

AT型——平平淡淡才是真型:隻要控制住就能保持好身材;

AA型——痛并快樂着型:别拉我,我控制不了我自(ZI)己(JI)。

MC4R——肥胖基因,肥胖患者的噩夢之一

黑色素皮質激素第四受體基因 (melanocortin-4 receptor gene,MC4R)位于18号染色體長臂22區,MC4R基因突變是人類肥胖常見病因之一 。MC4R位于基因組第18号染色體,該基因主要在下丘腦神經細胞中表達,是瘦素介導的食欲調節途徑中最末端的基因[5,6]。

吃貨的悲傷(吃貨看了會流淚)3

當MC4R基因發生突變時候,會使其與α-MSH的結合受阻,緻使無法産生抑制食欲的效應,大腦無法接收“我已經飽了”的信号,人體就會繼續攝食。患有MC4R基因突變的人在一歲以内就有明顯的覓食行為并且得不到食物時表現沮喪。有研究表明存在MC4R 基因突變的人比正常人群多15磅(6.5公斤)

想一想自己比别人多2桶農夫山泉4L桶裝水該有多可怕!

三、拿什麼拯救我們的肥胖呢?

雖然遺傳因素決定胖瘦的基本趨勢和潛力,把肥胖的原因完全怪罪于基因,自己不主動尋求改變,是這些科學家“最不願意看到的現象。後天的飲食和運動控制依然是有效的。食物中的脂肪,直接導緻人的脂肪增加。這就比過去單純的控制飲食熱量更加準确了。

減肥無外乎“管住嘴,邁開腿”。

控制生活方式、飲食習慣: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是能夠控制遺傳因素帶來的風險。飲食均衡、限制能量的攝入,如控制膳食總量,特别是限制脂肪、糖分攝入,攝入足量的膳食纖維。

吃貨的悲傷(吃貨看了會流淚)4

圖2 人腦食物獎賞的表征[圖片資料來源Kenny (2011)]

(2)良好的情緒和運動:是調控肥胖基因的有效途徑。食物獎賞是肥胖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避免經常性社交聚餐、喝酒、抽煙、過量飲食,大量吃甜食、油炸食品作為緩解焦慮的方法,對于普通單純性肥胖的人群,多運動和保持一定強度運動。

(3)對于患有重大疾病的肥胖者,節食不是最佳方法,而是應該控制脂肪的攝入,而蛋白質和糖并不直接導緻肥胖,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合理攝入,少吃肥肉。每天攝入糖分不超過50克,足量飲水,成年人每天7—8杯白開水和茶水。遵從醫生的指導科學減肥。

四、展望

肥胖基因檢測也是能實現個性化減肥計劃:随着基因檢測技術發展,針對肥胖基因檢測也許能幫你找出“肥胖基因”,有效分析個人先天遺傳肥胖體質,進而依照不同體質與需求,規劃“個人專屬”健康又有效的瘦身計劃,從而“對症減肥”,讓減肥變得不再徒勞。

減肥基因的調控開關——新的減肥藥:随着科學技術的進展,在飲食和運動的輔助下,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好自己的體重,而對于不幸已經出現超重乃至肥胖現象的患者,也許可以通過利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對存在遺傳差異的核苷酸進行改造,把“胖”基因改造修飾成“瘦”基因,從而調控基因“開關”,降低個體的肥胖風險。一旦能控制人體代謝的開關,基于肥胖相關基因的研究,有助于我們開發新的減肥藥,緩解他們的病情,為治療肥胖症帶來新希望。

參考文獻

[1] Amit V. Khera et al., (2019), Polygenic Prediction of Weight and Obesity Trajectories from Birth to Adulthood, Cell, DOI: 10.1016/j.cell.

[2] Melina Claussnitzer,Simon N. Dankel, Kyoung Han Kim,et al. FTO obesity variant circuitry and adipocyte browning in humans.N Engl J Med,2015,373:895~907.

[3] Researchers use genetic profiles to predict obesity risk at birth, Retrieved April 18, 2019.

[4] Genetic variants that protect against obesity could aid new weight loss medicines, Retrieved April 18, 2019.

[5] New genetic ‘risk score’ could predict obesity odds, Retrieved April 18 ,2019.

[6]Luca A. Lotta et al., (2019), Human Gain-of-Function MC4R Variants Show Signaling Bias and Protect against Obesity,Cell, 2019; doi: 10.1016/j.cell.2019.03.044.

bfaSX�L�Q<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