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奉上标題中問題的答案:(1)《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中,“超”是超脫;超凡的意思;(2)成語“赳赳武夫”中,“赳”是強健勇武的樣子。詳情請見相關字詞條,其他無興趣内容可自行忽略。
接着我《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96課,講《說文解字》“走”部漢字中的四個漢字,分别是超、趫、赳、䞚(“走 上”,GBK字庫無此字),詳情如下:
1、超。常用的讀音有三個:
(一)chāo。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标注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超,跳也。從走,召聲。”形聲字。本義是躍上。徐灏的《說文注箋》:“超,自訓跳躍耳。”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四:“超,跳上車也。”《左傳.昭公元年》:“子南戎服入。左右射,超乘而出。”公孫楚穿着軍服進來,左右開弓,一躍登車而去。
(跳)
本義之外,超還有其他用法:(1)越,跳過。《釋名.釋姿容》:“超,卓也,舉腳有所卓越也。”卓是“高”的意思,雙腳高起跳過。比如《墨子.兼愛下》:“猶挈泰山以超江河也。” 就像提舉着泰山跳過長江、黃河一樣。
(2)超出;勝過。《玉篇.走部》:“超,渡也。”《韓非子.五蠹》:“超五帝侔三王者,必此法也。”建立超過五帝、趕上三王的功業,一定得采用這種辦法。
(3)迅速。《漢書.揚雄傳上》:“淑周楚之豐烈兮,超既離乎皇波”顔師古注引應劭曰:“超,速也。”
(4)超脫;超凡。《老子》第二十六章:“雖有榮觀,燕處超然。”河上公注:“超然,遠避而不處也。”雖然有榮華鮮麗的宮殿,卻仍閑居靜處、超然物外。
(5)遠。《方言》卷七:“超,遠也。東齊曰超。”
此外,超還可以做姓氏。《通志.氏族略五》有載。
(二)chǎo。讀此音時,指輕走貌。《集韻.小韻》:“超,輕走貌。”
(三)chào。讀此音時,指踰越。唐代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十二:“超,《蒼颉篇》:‘踰也。’”《集韻.笑韻》:“超,踰也。”現代漢語部分地區的方言仍有此種用法。如:地上有個水溝,要超過去。
(超過水溝)
超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超字的小篆寫法)
2、趫。常用的讀音有兩個:
(一)qiāo。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标注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趫,善緣木走之才,從走,喬聲。讀若王子蹻。”鈕樹玉校錄:“李善注《文選.西京賦》及《一切經音義》卷十一引并作‘善緣木之士’也。形聲字,本義是擅長于緣木登高的人。張衡《西京賦》:”非都盧之輕趫,孰能超而究升。“李善注稱:”《太康地志》曰:‘都盧國,其人善緣高。’”都盧人善于緣木登高。又比如李白《行行且遊獵篇》:“邊城兒,生年不讀一字書,但知遊獵誇輕趫。”
(少年時期的李白是四處遊獵者)
本義之外,趫字還有其他用法:(1)行動敏捷,善于行走。《玉篇.走部》:“趫,善走也。”《六書故.人九》:“趫,輕捷也。”比如李白《大獵賦》:“趫喬林,撇絕壁。”又比如《資治通鑒.唐睿宗景雲元年》:“隆基有二奴王毛仲、李守德,皆趫勇善騎射,常侍衛左右。”胡三省注說:“趫,善走也。”
(2)勇健,嬌健。《廣雅.釋诂二》:“蹻,健也。”王念孫疏證稱:“蹻與趫通。”《後漢書.公孫瓒傳贊》:“伯珪疎犷,武才趫猛。”指公孫瓒性情粗犷,英勇矯健。
(公孫瓒)
(3)兇悍。張衡《西京賦》:“趫悍虓豁,如虎如貙。”李白《設辟邪伎鼓吹雉子班曲辭》有:”雙雌同飲啄,趫悍誰能争。“都用此義。
(4)足往上翹。《玉篇.走部》:“趫,舉足。”徐灏《說文解字注箋.走部》:“趫,《足部》蹻音義略同。”《漢書.高帝紀下》:“大臣内畔,諸将外反,亡可趫足待也。”大臣内叛,諸将外反,敗亡就是蹻足可待的事了。《水浒全傳》第二十四回:“隻見那婦人尖尖的一隻小腳兒正趫在筯邊。”
(5)民間遊藝之一,以足束于木竿之上行走,俗名踩高蹻,也叫踩高跷。葉德輝《說文讀若考》:“趫為高足之戲,以足束于木竿上踹之而行。”
(踩高跷)
(二)jiào。讀此音時,指趨走。《集韻.小韻》:“趫,趨走。”元佚名《奉天命三保下西洋》第二折:“這香錢可是要緊的,你每祭祀罷了,各各趫之,我那裡尋之。”你們都走了,我去那裡找。
趫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趫字的小篆寫法)
3、赳。讀音有兩個:
(一)jiū。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标注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赳,輕勁有才力也。從走,丩聲。讀若鐈。”形聲字。本義是強健勇武的樣子。常見的疊詞是“赳赳”,《爾雅.釋訓》:“赳,赳赳,武也。”郭璞注稱:“果毅之貌。”《篇海類編.人事類.走部》:“赳,武也,勇也,輕勁有才力也。”
比如《詩經.周南.兔罝(jū,網)》:“赳赳武夫,公侯幹城。”《毛傳》:“赳赳,勁也。”武士們英姿雄赳赳,公侯大臣們都是衛國的好屏障。《漢書.趙充國傳》:“充國作武,赳赳桓桓。”顔師古注稱:“赳赳,勁也。”現代漢語也用,比如麻扶搖《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志願軍過江)
赳字本義之外,還有其他用法:(1)強勁貌。《女仙外史》第二十三回:“又一日赳然有陣大風,從東南來,刮得山谷震動。”
(2)輕舞。《直音篇.走部》:“赳,輕舞。”
(二)jiù。讀這個音時,用于專用名詞“赳螑”,指龍伸頸行走的樣子。《集韻.幼韻》:“赳,赳螑,龍伸頸行貌。”
赳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赳字的小篆寫法)
4、䞚(“走 上”,GBK字庫無此字,隻能描述,大部分設備不能顯示)。常用讀音為qí。《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䞚,緣大木也。一曰行貌。從走,支聲。”形聲字。本義是攀援大樹。徐锴《說文系傳》:“蟲行曰䞚行,謂四足随高逶迤,其背豸豸然。人之緣木,有似于此。”王筠的《說文句讀》:“䞚與趫雙聲,故得此義。”獸類蟲類爬樹,叫䞚行,四條腿慢慢爬高,後背像蟲豸一樣隆起,跟人攀爬樹木很相像。
(熊貓爬樹)
本義之外,還有一義,就是《說文解字》說的“一曰行貌。”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此别一義。《小雅》:‘鹿斯之奔,維足伎伎。’《玉篇》作䞚䞚。”《玉篇.走部》的解釋是:“䞚,麋鹿走貌。”即麋鹿行走的樣子。
(麋鹿行走)
䞚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䞚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196,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