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自律每日一讀?4.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論語自律每日一讀?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論語自律每日一讀
4.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4.2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說話很有意思,因為生活在混亂的社會,難以找到一個符合“仁德”的當代人為樣闆,他就找出古人為樣闆。比如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叔齊伯夷等等。在這些樣闆中也不知道誰合适做例子的時候就說“古者”。孔子一生都在提倡複古,現在社會一切的不好都是因為統治者沒有按照古代先賢的标準行事。孔子一貫主張謹言慎行,不輕易允諾,不輕易表态。話說出來,如果做不到,就會失信于人。所以孔子說,“古者”就不輕易說話,因為他們以不能兌現允諾為恥。孔子提倡先做後說,做不到的就不要說。《為政》篇中,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也是講的“先做後說”這個道理。
朱熹注:“逮,及也。行不及言,可恥之甚。古者所以不出其言,為此故也。”範氏曰:“君子之于言也,不得已而後出之,非言之難,而行之難也。人惟其不行也,是以輕言之。言之如其所行,行之如其所言,則出諸其口必不易矣。”本章強調的是君子要說到做到,言而有信。“仁”是由“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共同構成的整體概念。“信”是仁的重要因素之一。孔子及其弟子們會反複談到“信”的重要性。言而有信是君子的必備條件之一。曾子說每天都要反省的三件事之一就是跟朋友交往的時候有沒有做到講信用。“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子夏說“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學而》)有子說“信近于義”。孔子關于信的論述就更多了“敬事而信”、“謹而信”、“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主忠信”、 “笃信好學”。“言必信,行必果”、“恭寬信敏惠”等等。在跟弟子談自己的志向時說的是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述而》中總結孔子教育學生的主要内容就是“文、行、忠、信”四個方面。可見“信”在“仁”這個概念中的重要程度。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就是成語“讷言敏行”的出處。這句話也是在講要少說多做。你什麼時候學會了閉嘴,就算走上成功之道了。孔子說:“剛、毅、木、讷近仁。”“讷”的性格特征是接近于仁的。孔子對“說話謹慎”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讷”本意是言語遲鈍。這裡指說話要謹慎。表示有話在肚裡,難以說出來。《說文》:“讷,言難也。”孔子提倡行動上要“敏”。敏:敏捷、快速的意思。行動果斷,反應迅速,不拖泥帶水。“敏”是孔子賦予“仁”的重要内涵。《學而》中孔子說:“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陽貨》篇中子張問仁于孔子。“敏”是孔子提出的“恭寬信敏惠”五個重要指标之一。
道客村曰:
言之不逮即為恥,
行之不踐是為辱;
古者言之必能行,
君子行之必如言。
【譯文】
4.22 孔子說:“古人不輕易把話說出口,因為他們以不能兌現自己的言論為恥啊。”
4.24 孔子說:“君子說話要小心謹慎,而行動要敏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