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abylips青少年英語學習 小學詩詞知識儲備 積累當下一點點,共同成長!
本周第42篇古文詩詞筆記,(戰國)《韓非子》的《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
《韓非子》
楚人有鬻(yù)盾與矛者,譽之日“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楚人:楚國人。
鬻(yù):賣。
譽:稱贊,這裡有誇耀,吹噓的意思。
陷:刺破,這裡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利:鋒利。
或曰:某一人說。
何如:會怎樣?
以:用。
弗:不。弗能=不能。
應:回答。
夫:用在句首,通常是個信号:我要開始議論啦。
《自相矛盾》譯文
在戰國時期,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他先誇耀自己的盾很堅硬,說:“無論用什麼東西都無法破壞它!”
然後,他又誇耀自己的矛很銳利,說:“無論什麼東西都能被其破壞!”。
市場上的人質問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們将怎麼樣?”,那個人無法回答。
衆人嘲笑他。無法被刺穿的盾牌和刺得破所有盾的長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出處
《韓非子·難一》中的《自相矛盾》。後以“自相矛盾”形容别人或自己行事或言語前後不統一,也指不連貫的性格或心情。
自相矛盾,說的是一個楚國人誇大自己的矛和盾的作用的故事。其實傳遞着道理,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無堅不摧的矛,這個楚國人片面地誇大了矛與盾的作用,結果出現無法自圓其說的局面。這個故事,成為有名的漢語成語,比喻說話做事前後抵觸,不能自圓其說。
對我們的提示就是:說話也好,做事也好需要三思後行,考慮清楚,如果不顧後果任意誇大,可能會讓自己陷入窘境。
【相近詞】格格不入、漏洞百出、前後抵觸、
【反義詞】天衣無縫
韓非子
韓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約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韓非為韓國公子(即國君之子),漢族,戰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省新鄭)。
師從荀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後世稱“韓子”或“韓非子”,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