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頂維權”近一年後,車主張女士與特斯拉之間的糾紛仍然停在原地。張女士對紅星資本局坦言,維權遲遲沒有結果,生活就像是被“卡住了”。
張女士特斯拉Model3發生事故至今,已經過去了一年時間,她依然堅稱,特斯拉交出的數據經過删減隐瞞,是不完整的。而新能源車企巨頭特斯拉,在事發時短暫表達了歉意,之後迅速走出“車頂維權”的輿論漩渦。紅星資本局注意到,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特斯拉開始對“車頂維權”相關當事人一一提起訴訟。
實際上,特斯拉之後,多家新能源車企都傳出“刹車失靈”等事故争議。中國汽車工業咨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對紅星資本局分析,這是一個行業的痛點問題。
值得慶幸的是,随着汽車行業的新規相繼出爐并開始執行,判定新能源車輛事故難的現狀正在改變,行業法規也在逐漸完善。
車頂維權一年後
車主訴求仍未改變 坦言:生活像被卡住了
上海車展“車頂維權”近一年後,特斯拉是否“刹車失靈”,仍受到大量關注。
臨近“315”,曾經站上特斯拉車頂高呼“刹車失靈”的張女士不斷在騰訊新聞、微博等平台發布維權事件的進展,要求特斯拉“提供完整的數據,履行承諾”。
“這一年發生了很多,很複雜。”3月9日,張女士在接受紅星資本局的專訪時感歎,“但卻讓我更加堅定,要找到這件事的真相”。
張女士認為,要找出特斯拉是否刹車失靈的真相,完整後台數據與權威的檢測機構是關鍵。紅星資本局注意到,張女士的訴求,從一年前她的特斯拉Model3發生事故後至今,從未改變。
回溯到2021年2月,張女士的父親駕駛自家特斯拉Model3外出發生事故。對于這起事故的原因,張女士認為是車輛的刹車系統有問題,要求特斯拉提供事故前半小時的完整行車數據。與特斯拉争執不下,張女士踏上了維權之路,之後便發生了轟動全國的“上海車展車頂維權”事件。
2021年4月20日,“車頂維權”第二天,張女士因擾亂公共秩序被警方處以行政拘留五日的處罰。在結束行政拘留當晚,她便在微博發聲:“關于22号特斯拉公布的數據,以及特斯拉發到我郵箱的數據,我認為這并不是我車輛的原始數據,請特斯拉公布數據來源、提取方式、制作方式及篩選原則”。
此後,“車輛完整數據”成了張女士在個人微博和媒體采訪中不斷強調的重點。
3月9日,在紅星資本局的采訪中,張女士仍堅稱,特斯拉交出的數據是經過删減隐瞞的。“我太想檢測了,我比任何人都想檢測,但是沒有數據就無法檢測鑒定出真實準确的檢測鑒定結果”,她對紅星資本局說到。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刹車失靈”的争議尚未解決,但張女士與特斯拉已因名譽權糾紛問題先後将對方訴至法庭。
2021年4月19日,“車頂維權”發生數小時後,特斯拉公司全球副總裁陶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近期的負面都是她(指張女士)貢獻的”、“隻願意高額賠償”、 “我覺得她很專業,背後應該是有(人)的。”同年5月,張女士就特斯拉、以及陶琳侵害其名譽權提起訴訟。9月,特斯拉也起訴張女士侵犯其名譽權,索賠500萬元。
去年12月24日,張女士起訴陶琳名譽侵權案,在河南省安陽市北關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未當庭宣判。2022年3月9日,張女士向紅星資本局表示,特斯拉訴她侵犯其名譽權,索賠500萬元的案件 ,則到現在都沒有通知她開庭。
如今,張女士似乎成了特斯拉維權車主的代表,在各社交平台,她轉發着來自全國各地的特斯拉車主維權的聲音。但對于張女士來說,她自己的維權卻遲遲沒有結果:“這件事沒解決,我的生活就像是‘卡住了’”
維權陰雲散去後
特斯拉起訴多位車主,索賠500萬
一年前的上海國際車展上,當張女士站上車頂高呼“特斯拉刹車失靈”,引起廣泛關注之時,也将這家新能源車企巨頭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車頂維權”發生後,張女士被擡進了特斯拉展台後的客戶室内,工作人員随即用磨砂玻璃貼膜遮擋住圍觀的視線。之後,特斯拉方面也連發多則聲明,内容從“對不合理訴求不妥協”到“就未能及時解決車主的問題深表歉意”。
深陷“車頂維權”輿論漩渦的特斯拉,連續數月在中國國内銷售新車的規模穩定在萬輛水平。但當時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呈現大幅增長态勢,理想(02015.HK)、蔚來(09866.HK)、小鵬(09868.HK)的交付量、銷量都有所增長,彼時,市場也傳出對特斯拉在中國市場占有率下滑的擔憂。到了2021年9月,特斯拉國産車銷量開始回升,“車頂維權”的陰雲似乎已經散去。
與此同時,特斯拉自身也在持續進行“維權”。紅星資本局了解到,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特斯拉開始對“車頂維權”相關的當事人一一提起訴訟。
特斯拉起訴張女士名譽權糾紛
除了張女士,2021年4月曾一起在上海維權的西安車主李女士,同樣被特斯拉以名譽侵權為由訴至法庭,索賠500萬元;另一位維權的天津車主韓潮也在微博表示,收到了特斯拉的名譽權糾紛起訴狀,被索賠經濟損失500萬元。
特斯拉起訴天津車主韓潮
3月8日,知情人士向紅星資本局透露,特斯拉訴西安車主李女士一案已經有了一審結果,特斯拉被判敗訴,目前特斯拉已提起上訴。随後紅星資本局向李女士求證此事,對方表示不便告知。
但在另一起與車主的糾紛中,特斯拉獲得了勝訴。2021年10月11日,紅星資本局從多方獲悉,特斯拉訴“812溫州特斯拉失靈”車主名譽權糾紛一案有了最新進展:根據溫州市汽車工程學會下屬司法鑒定機構的檢測調查結果,溫州特斯拉車主陳某在2020年8月12日系油門踏闆當成刹車踏闆,被溫州市鹿城區人民法院判決向特斯拉賠禮道歉,并支付後者賠償款5萬元。
為何陷入僵局?
“完整數據”和“權威檢測”的死循環
今年1月,中消協發布《2021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其中特斯拉“車頂維權”事件的社會影響力達100.9,成為“年度最熱”。
這起“年度最熱”的糾紛,為何陷入僵局已經近一整年?
紅星資本局發現,張女士與特斯拉之間的糾紛,似乎進入了“完整後台數據”與“權威的檢測機構”的死循環。
在張女士看來,要找出特斯拉是否刹車失靈的真相,完整後台數據與權威的檢測機構是關鍵。而對于張女士指責其數據不完整的說法,特斯拉至今未對外解釋。3月14日,紅星資本局就此事向特斯拉方面求證,截至發稿,暫未得到回應。
紅星資本局梳理發現,過去一年,特斯拉共提供過兩次事故車輛的數據。第一次是在車頂維權發生後的第四天,特斯拉公布了安陽刹車事故前1分鐘數據并稱:“制動系統均正常介入工作并降低了車速”。
而對于事故發生前30分鐘車輛的狀況,特斯拉方面隻給出這樣的描述:在車輛發生事故前的30分鐘内,駕駛員正常駕駛車輛,有超過40次踩下制動踏闆的記錄,同時車輛有多次超過100千米每小時和多次刹停的情況發生。
對于這則數據,張女士顯然不滿意,她在微博發布長文稱特斯拉:“重大隐瞞”、“嚴重不合理”、“數據不充分”。
當時,工信部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産業專家智庫成員張翔在接受央視新聞的采訪時表示:“特斯拉目前展示這個信息主要是展示車主喜歡高速開車,想說明車主當時的駕駛習慣不好,是導緻這次追尾的一個主要的原因之一,這個信息還是對于一個專業人士來分析的話,信息量還是不夠的,我們希望得到30分鐘的數據并進一步解讀”。
特斯拉第一次公布車輛事故前數據 截圖自央視新聞
2021年7月,張女士在微博發文稱,在國家相關部門的支持下,特斯拉向她提供了事故前30分鐘數據,這是特斯拉第二次提供事故相關數據。
但對于這份數據,張女士仍堅稱這是經過删減隐瞞的,“尤其缺少了對檢測鑒定極其重要的參數,例如制動踏闆位置、動能回收狀态、電機轉速扭矩、iBooster工作狀态、系統告警項目等”,3月9日,她對紅星資本局說到。
2021年7月,張女士以個人信息保護為由向河南安陽市北關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特斯拉提供事故車輛的完整數據,“行車數據屬于個人信息,這是車主的合法權利,拿到完整數據就能得到科學準确的鑒定結果”,張女士說到。
3月12日,張女士告訴紅星資本局,上述案件剛剛有了新進展,法院發來了繳納案件受理費的信息。“司法程序是漫長的,可能會要一兩年的時間才能拿到結果。”張女士說,如果這個案件勝訴,她拿到完整數據,下一步就是去鑒定。
但是,除了對數據的看法難以達成一緻,什麼是權威的檢測機構、如何進行車輛的檢測,也很難找到答案。
“特斯拉至今沒有正面回答我到底哪個機構可以檢測。”張女士對紅星資本局講述。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2021年4月25日,車頂維權事件發生的一周後,工信部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産業專家智庫成員張翔在接受央視新聞的采訪時表示,目前市場上并沒有鑒别智能駕駛汽車交通事故鑒定的設備。
“我們現在檢測機構,檢測的主要工具還是檢測設備。檢測設備是根據國家現有出台的标準和法規設計的産品和生産的産品,國際現在還沒有出台針對這種帶有自動駕駛功能的智能汽車檢測的标準規範。所以我們市場上也買不到鑒别智能駕駛汽車交通事故鑒定的設備。”
也就是說,即便張女士打赢了個人信息的官司、拿到了“完整數據”,去哪裡檢測、檢測的标準規範是什麼,都仍是無解的難題。
新能源車企頻傳刹車失靈
争議之下行業法規正逐步完善
上海車展“車頂維權”事件之後,有關特斯拉質量問題的負面輿論也愈演愈烈,撞車、追尾等交通事故接連被曝出。
據紅星資本局不完全統計,2021年在海南、廣州、韶關、台州、杭州、鄭州、西安等地都出現過特斯拉車輛“失控”事故的消息。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特斯拉曾在去年5月表示,計劃在2021年于國内建成數據平台,以供車主查詢車輛行駛數據。但目前,公開報道中仍不見特斯拉更進一步的動作。
除了風口浪尖的特斯拉,多家新能源車企都曾陷入“刹車失靈”的争議。近日,湖南電視台報道,一位威馬汽車車主羅先生也稱,倒車時出現了儀表盤顯示動力電池斷開、車身不受控制,開始後溜,刹車失靈。
為何新能源車企頻頻傳出刹車失靈的争議,且車主與車企都難以維權?
3月14日,中國汽車工業咨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向紅星資本局講述,新能源汽車事故原因檢測存在難點,是因為這其中涉及軟件問題,不像傳統燃油車,隻有刹車踏闆、油缸等機械問題容易檢測。“軟件問題在實際情況中判定起來十分複雜,還涉及部分數據知識産權的問題。”
随着汽車行業的新規相繼出爐并開始執行,判定新能源車輛事故難的痛點正在改變。紅星資本局發現,早在2021年4月初,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發布《關于實施GB7258-2017第2号修改單相關事項的通知》,對《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進行了補充。
補充文件明确表示:從2022年1月1日起,國内所有新生産的乘用車都強制要求配備EDR汽車事件數據記錄系統或配備符合規定的DVR車載視頻行駛記錄系統。曾經從事汽車保險查勘定損的劉先生告訴紅星資本局,強制安裝EDR,有助于車主了解事故相關數據,車輛信息公開透明,推動智能汽車領域信息安全和監管方式的進步。
另一方面,針對新能源汽車的監管法規也在不斷完善中。
2021年10月,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裝備工業一司公開征求對《關于進一步加強新能源汽車安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的意見,明确指出新能源汽車企業的主體責任,不僅要求企業自建或委托第三方建立企業監測平台,對已銷售新能源汽車的運行狀态進行監測,并按要求上傳數據。
征求意見稿指出,企業應當建立健全事故調查分析制度,車輛發生起火燃燒、涉嫌失控等安全事故時,應積極配合相關管理部門開展事故調查,深入研判事故原因,并按照相關要求提交車輛事故數據、事故分析報告。
在張女士看來,她向特斯拉維權早已不是一個個體事件,希望通過她的努力,推動整個智能汽車行業的改變,“至少事故發生後,數據提供和鑒定檢測不再成為難點”,她對紅星資本局說到。
本文源自紅星資本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