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秒,有多長?大概隻是眨兩下眼睛的時間。但每3秒鐘,全球就會有一位阿爾茨海默症患者(俗稱認知症患者)産生。據《世界阿爾茨海默症2018年報告》顯示,全球目前至少有5000萬患者。在中國,這個群體大約是1000萬人。
今年的9月21日,是世界第28個阿爾茨海默症日,而今年這個日子更特殊。因為同一天也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中秋佳節。
阿爾茨海默症,俗稱老年癡呆,能讓老年人大腦的某些功能出現異常,會引起反應慢、健忘、脾氣暴躁等症狀,以及各種異常行為,被稱作人類的“歲月神偷”。
雖然人們常說人越老就越像小孩兒,但是當老人真的被阿爾茨海默症擊中,“老小孩兒”這四個字就會變得格外沉重。
幸運的是,在廣州的養老機構裡,阿爾茲海默症的康複服務已經被日漸重視,各種專業照護計劃、方案、活動的實施,讓這些被“歲月神偷”降低了認知度的長輩們,不但在中秋佳節有充分的儀式感,日常照護也更加有效,使得他們在走向衰退的路上慢一點、再慢一點……
中秋節的儀式感 ,一點不差
九月份,廣東百悅百泰城市頤養中心為認知症長輩舉辦了一系列活動。長輩們用手搓揉面團,用木棍碾壓面皮,用模具壓制形狀……别看這些步驟對于普通人來說很簡單,但是對于認知症長輩來說卻是天大的難事,因為他們會瞬間就忘記。
然後誰能想象得到,在頤養中心的中秋禮盒中,各種可愛動物形狀、香氣撲鼻的曲奇餅,就是院裡的這些認知症長輩親手做的!
他們在工作人員的鼓勵與幫助下,努力克服或健忘、或手腳不便的困難,将專注融入曲奇之中,每一塊都是愛的傑作,每一塊都喚起他們對晚年生活的自信與希望。
“收到公寓寄過來的曲奇餅,我都不敢相信是我父親親手做的”、“看到視頻裡爸爸拿着曲奇餅對着鏡頭笑,我覺得好欣慰”,一盒盒滿載着愛的特殊曲奇餅,送到了家屬們的手裡。
廣東百悅百泰城市頤養中心的長輩們在做曲奇
院内、院外,親情滿滿
在廣州市松鶴養老院,每次活動都不會忘記認知症長輩。活躍型的長輩會在社工帶領下一起做廣式烤月餅和冰皮月餅,做好後送給不方便下床的認知症長輩。
還有部分輕度認知症長輩在社工的幫助下,用一些比較簡單拼裝的材料做燈籠。看似簡單的手工燈籠,其實也是精細的手工活,長輩視力不好,部分長輩剛看到材料就想放棄,在社工和鄰桌長輩的鼓勵下,跟着社工慢慢完成屬于自己的燈籠。 紅紅的燈籠映紅了長輩們的臉,也溫暖了長輩們的心。
廣州市松鶴養老院的長輩們在做燈籠
在廣州市各大養老院裡,為認知症長輩設計各種手工活動,已經成為常規項目。像制作曲奇、月餅和燈籠這種手工活動,過程其樂融融,既刺激到了認知症長輩的視覺、觸覺與嗅覺,又能有效促進他們的互動交流。
這個中秋節,盡管行動不靈活,盡管反應不敏捷,但是認知症長輩們的儀式感,一點不差。除了院裡會組織各種活動,讓他們感受養老院裡的溫情,他們也同樣可以感受到來自家人的問候。
由于養老院還在封閉狀态,家人無法入院和長輩們團聚,廣州心慈養老院的工作人員,特意提前與家屬溝通、準備,錄制了中秋節目,在節日當天的活動中播放給院内的長輩們看。
在錄制好的視頻中,有一家三口給長輩唱祝福歌曲的,有孫子孫女給爺爺奶奶跳舞的…… 陳婆婆的女兒和女婿為老人家制作了一個短視頻,視頻裡,大孫女親手畫了一幅漫畫,一家三口對着鏡頭唱“月亮代表我的心”。
“祝中秋節快樂,多吃月餅”,晚輩們濃濃的思念和一句句祝福,通過屏幕送到了長輩們面前。
“我們這裡不少長輩屬于中度甚至是中重度認知障礙,不認識家裡人的,但是看着視頻時,他們都會有些反應,有的會不自覺沖着屏幕擺手,有的會笑出淚花”。
“不管是什麼節目,見到親人們的笑臉,聽到親人們的聲音,沉浸在自己世界裡的長輩們,都會被觸動“,看到長輩們被濃濃的愛意包圍,養老院的工作人員淚目的同時,也覺得特别欣慰。
廣州心慈養老院的長輩們在看家屬祝福視頻
中秋節三天假期,如何能讓長輩們過足三天節日的“瘾頭”?在廣州市南沙區養老院,院方設計了“同喜同賀中秋,同歡同樂國慶”南沙院系列主題活動,活動主要包含幾個闆塊家院互動送祝福、我和中秋有個約定拍照紀念活動、各樓層遊園互動遊戲、我在南沙院過中秋。
“中秋節當然很想見到家人,不過院裡的工作人員天天和我們同吃同住,也跟家裡人一樣了”。
從9月14日起,院裡分别組織不同樓層的長輩到1樓拍攝中秋主題照片。富有中秋元素的背景牆、造型可愛的兔子、大紅燈籠、金燦燦的許願樹等,給長輩們帶來了“視覺”上的刺激,從“眼”的角度體驗了過節氛圍。
對于因身體原因不能下樓的長輩,工作人員則将燈籠送到長輩床邊,為長輩拍攝照片,讓長輩也能感受到濃厚的過節氛圍。
對付“歲月神偷”,守護長輩,養老院有大招
當腦海中的橡皮擦啟動,記憶一點點被吞噬,忘記至親,忘記自己,最後完全失去自理能力,這對阿爾茨海默症的長輩來說是一種悲哀,對于近身陪伴他們的家人來說,也是一種巨大的身心煎熬。
節假日裡不缺乏儀式感的長輩們,日常生活能不能開心、舒适呢?實際上,如今廣州市各大養老機構對于認知症長輩的照護,已經日益專業化。
從以往保姆式的照護,發展成以“盡最大限度幫助長輩自立,維持長輩基本功能”為目标的照護體系,各種“大招”也是層出不窮。
輕度認知症婆婆,培養成了“愛心大使”
打電話時,林婆婆常常忘記按手機上的挂斷電話的鍵,對方會像聽現場直播一樣“聽”着她到處走;兒子給她的水果,她吃了一個把其他的收起來,結果再也想不起來放哪兒了……。
每次和媽媽通電話,或者探訪時,姚老師都會反反複複教媽媽如何“挂電話”;每次臨走,姚老師也會反複叮囑:“記得吃水果啊,不要等着長成水果樹啦”!
盡管這樣,對于姚老師來說,入住養老院的決定,讓他們母子倆的焦慮都有所緩解。“我每天不用再反複回答媽媽的問題,也不用再擔心她用各種理由讓我回家,我們大家的情緒都輕松了很多。”
入住後,廣州心慈養老院對林婆婆等認知症患者進行了行為上的正面幹預。院裡的社工會對長輩的個人意向進行調查,每天拍老人的視頻給家人看,包括做早操、做抛球運動、做手工、唱歌,一方面提高老人專注度,另一方面讓長輩們在集體中有安全感,傳遞互相關心的溫暖。
在心慈的每層樓裡都有一個日曆,每天要定期更換。社工姑娘提出這個任務之後,林婆婆主動請纓。一開始每次都換錯,後來自己主動去問人怎麼換,直到自己能正确換好。
也就是從換日曆開始,林婆婆慢慢成了院裡的“愛心大使”,每天都會力所能及地去幫助其他長輩,幫助工作人員。院裡還頒發心慈養老院愛心大使的绶帶給她,給予她極大的成就感和參與感。
如今的林婆婆,已經在養老院裡開始寫自傳。“我想退休後做的事情 ,沒想到被老闆大人先做了”,對于林婆婆的改變,姚老師深感安慰。
不肯喝水的爺爺,現在每天喝1800毫升
今年年初,越秀銀幸頤園(赤崗)養護院開創性地實施自立支援康複計劃,與相關專家合作,建立護理、飲食、醫療、社工等專業團隊。
“哎我們吃完飯,嘴巴張張,叔叔,咕噜咕噜”,對于護理員王玲玲和郭豔來說,剛開始鼓勵98歲高齡的梁爺爺和92歲的左爺爺喝水是難如登天的事情。
兩位長輩曾經多次因為喂水而影響情緒,甚至一天都不肯吃飯。王玲玲一個小時要端着水杯喂十次以上,但梁爺爺第一周每天飲水量都不超過500ml。
後來,王玲玲根據專家的意見和目标制定,增加飲水類别如蜂蜜水、檸檬水、熬蘋果水等,并在長輩輪椅後的本子上記錄每天的飲水量,用手機定時提醒長輩喝水,逐步培養長輩的飲水習慣。
根據長輩飲水的實際情況,康複計劃專家又為護理員制定了不同的飲水攝入量目标,比如第一周左爺爺要達到每天喝1000ml的目标,多樣化嘗試後,在第二周就達到了1500ml的終極目标。
努力、再努力!為了實現喝水的目标,兩位護理員想盡了辦法。發現梁爺爺喜歡喝王老吉,一次性能喝一瓶,就先給他喝王老吉;發現梁爺爺心情不好什麼都不肯喝,就用注射器給梁爺爺喝水;在沒有王老吉的情況下,急中生智把溫開水裝進王老吉包裝的容器裡~~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兩個多月的不懈努力與堅持,梁爺爺的喝水攝入量從200ml提升到1800ml,實現了質的飛躍。現在把水杯放在他面前,隻需要輕微提醒他“梁叔,喝一口水”,就會拿起來喝,養成了良好的飲水習慣。
經過六個月“自立支援康複計劃”的實施之後,兩位長輩目前的身體狀況已經大為好轉,從完全不肯站立到可以依賴助行器行走,從情緒不穩到可以和人溝通,生活逐步恢複到了正常狀态。
不管您是否知道,關懷會一直在線
在常人眼裡,認知症長輩身心備受煎熬,應該是每天處于抑郁和痛苦中,但是養老院裡的他們,卻是幹淨整潔,眼睛裡流露的是平靜,臉上洋溢的是祥和。
在廣州市昊琛養老院,每天早上,當院裡的活躍型長輩起床鍛煉,開始活力一天的時候,失智失能長輩也會在護理員的照顧和幫助下,進行洗漱和吃早餐。部分長輩的翻身、換紙尿褲、穿衣、坐上輪椅等,都要護理員細心幫扶。
每天洗漱穿戴完畢之後,長輩們會陸陸續續被護理員攙扶着、或坐着輪椅來到每一層樓的活動室,這個時候,是他們每天最開心的時候。老人們開始自娛自樂,有的會吃早餐,有的敲琴,有的看報紙,有的聽收音機。
“院長有時候會親自過來,和年輕的護理員們一起,帶我們做手指操,這個時候我最放松,最開心“,一位輕度失能長輩緩慢地說道。
廣州市昊琛養老院護理員為長輩做手指操和音樂治療
在這裡,哪怕沒有安排活動,長輩們也不會孤單。相比活躍型老人,養老院對于失能失智長輩的護理更注重情緒的安撫和調節。
因此,每一位走過的工作人員,哪怕是搞衛生的阿姨,都會跟他們打招呼,通過握手、撫摸、整理衣物、捋捋頭發等動作讓老人感到溫暖,也會用哄孩子一樣的話哄哄,還得有很多表揚和鼓勵,例如:今天你很乖哦、今天你很帥啵、吃飯吃得不錯啊…
為了提升認知症長輩的生活質量,南沙區養老院于2018年12月開設智康區,組建了由康複訓練師、社工師、醫生和護理員等跨專業的服務團隊,為長輩提供多元化、生活化的康複/康樂訓練,維持他們的生活能力和認知能力,延緩認知症及其并發症的惡化。
其中,感知覺、音樂治療、懷舊治療等團體活動共開展了24場,服務了1320人次;生活化認知訓練小組共開展了48場,服務了756人次;益智體操鍛煉(輪椅操、手指操、站立訓練等)共開展了90場,服務了4500人次;陽光散步共開展了12場,服務了114人次。
失能失智長輩,盡管他們的狀況會随着年齡的增長走下坡路,但是在養老院的工作人員眼裡,他們就像是折斷了翅膀的天使,依然聰明,依然能感知。
“他們就像剛剛出生的 BB 一樣,單純可愛,隻要我們對他好,他會知道”、“時間長了,長輩會依賴我們,我們也會牽挂長輩”,松鶴養老院90後護士闫宇沙這樣說。
有人說,得了阿爾茲海默病的長輩,像是在和人生做一場漫長的告别,一點一點告别曾經的人、曾經的事、曾經的經曆,慢慢忘記之前的記憶,慢慢和之前的人生拉開距離。
幸運的是,在養老院裡,有一群養老人一直在陪護着他們,想盡辦法讓他們感知這個世界,延緩他們的衰退,而家人們的關懷也一直在線,并不會缺失。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楊欣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楊欣
(部分原始圖片素材由養老院提供)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蘇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