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深夜,躺在床上的李先生還未睡熟,迷迷糊糊中感覺有人在靠近他,還未待他反應過來,額頭就傳來一陣劇痛感。他本能地從床上彈跳而起,哆哆嗦嗦打開床頭的開關,鮮血正順着臉頰往下淌。燈光下,16歲的兒子沉默地站在床前,手裡提着一根木頭闆凳。兒子愣了一兩秒轉身離開,看着兒子的背影,李先生瞬間明白了。
01三個小時前,因不滿兒子成天捧着手機玩遊戲,他讓兒子交出了手機。但讓李先生沒想到的是,這一次竟會用闆凳襲擊自己。“我沒有打他,也沒有罵他,希望他能夠反思自己的行為。”李先生說,兒子雖然已經向他道歉,但他不知道,兒子的未來在哪裡?
7月9日深夜10點半左右,因為白天在外面跑了一天業務,李先生看了一會兒電視便上床睡覺。他的房間和兒子的房間就隔着一道門,睡覺前,李先生特意點燃一盤蚊香放在門口,開着房門,這樣,蚊香可同時驅散兩個房間的蚊蟲。
網圖侵删
上床前,李先生注意到兒子還沒有睡覺。白天的疲憊,讓這個獨自在蓬安縣城做生意順便照顧孩子的父親很快進入夢鄉。“其實睡得也不是很熟。”李先生說。
大約淩晨0點30分左右,他迷迷糊糊中感覺有人在靠近他的床頭,但還未等他反應過來,額頭便傳來一陣劇烈的疼痛,李先生本能地從床上彈跳而起,他大叫了一聲,哆哆嗦嗦打開床頭的開關。
眼前的一幕讓李先生腦袋一片空白:燈光下,兒子正站在窗前,手裡提着一條木凳,兒子楞了一兩秒,随後轉身離開。
看到兒子走出房間的背影,李先生瞬間明白了。
網圖侵删
時間倒退到三個小時以前。當晚,李先生回到家裡,看到兒子又捧着手機玩遊戲。
其實在前幾天,李先生已經跟兒子表明了态度,希望他每天少玩點手機遊戲,在汽修廠專心當學徒。“你一天要好好學,天天玩手機,能學到個啥?”李先生對于兒子的行為再次表達不滿,但他強忍着怒火。
“你把手機給我,我給你暫時保管。”李先生仍在勸說兒子。和往常一樣,兒子再次表現出一貫的順從,将手機和充電器一并交給了父親,但兒子臉上的表情告訴李先生,他不願意将手機交出來,“他還是比較聽話,我們說啥子,他不會反對,都比較順從”。
網圖侵删
随後,李先生将手機和充電器一并放在自己的床頭。幾個小時後,兒子提着凳子進房間趁黑襲擊了他。
當時他可能也被吓到了,我能感覺到。”李先生冷靜下來,自己找來紙巾按住額頭的傷口,兒子并沒有因為這件事跑出家門,他随後叫兒子打開卷簾門。之後,兒子和趕來的親戚一起将他送到縣城的醫院急診科。還好,這道約5厘米長的傷口隻是皮外傷,縫了八九針。縫合傷口期間,兒子一直站在門口,默默地看着。
“如果我今天把你手機收了,你不是要把我殺了?為了這部手機,你會不會把我弄死?”7月10日早上,回到家中的李先生心平氣和地跟兒子講。站在面前的兒子沉默着,使勁地搖頭,随後對自己前一晚的瘋狂舉動道歉。
網圖侵删
02李先生覺得,發生這樣的事情,作為父親自己也有一定的責任。
李先生說,前些年,自己和妻子在外省做生意,兒子留在老家由上一輩照管,自己很少陪伴兒子。直到兒子上初中了,回到蓬安縣城做生意的他,才将兒子接到縣城上初中。但他發現,兒子和自己的話一直很少,跟其他人的話比較多,但對于自己的話,兒子都表現出很順從。
“哪個爺爺奶奶不愛自己的孫子,但就是太溺愛了,隔代教育還是有問題。”李先生說,引發襲擊事件的手機就是他的父親給兒子買的,此前為這件事情不止一次跟父親吵過。
李先生不知道兒子是何時開始沉迷遊戲的。在他的印象中,兒子上小學五年級前後,一位親戚曾從給兒子一部平闆電腦,“那個(平闆電腦)上面該下載得有遊戲嘛。”後來到縣城上初中,兒子經常逃學去網吧,李先生甚至都記不清有多少次去網吧找兒子,“網吧裡到處都是年輕人,那個(遊戲)畫面看起來,确實刺激人”。
網圖侵删
今年上半年,即将初中畢業的兒子堅持辍學,“成績太差了,不想讀書,勸了很多次,沒得用。”李先生對兒子的選擇歎氣。經過輾轉,一個月前,他為兒子在縣城一家汽修廠謀了份學徒的差事,希望兒子能夠學會一門手藝。
但他對兒子的表現不滿意,“成天玩遊戲,能學個啥子嘛,說了他很多次了,以前也打過,但就是不改。”李先生想,如果自己從小陪在兒子身邊,管教兒子,也許不會發生今天的事情。
襲擊事件已過去幾天,額頭的傷口已慢慢愈合。但在李先生心裡,仍對兒子的襲擊行為感到後怕,他曾考慮這件事情是否應該去報警。他事後找到派出所打聽,但民警告訴他,因為他的兒子尚未成年,派出所對他的行為也主要是教育為主。
網圖侵删
李先生回頭想想,“他是自己的兒子,還真要把他抓進去關幾天?再說兒子現在已經道歉了,兒子經過這件事之後,也表現出了悔意”。
對于兒子的未來,李先生也陷入迷茫,“也許等他将來懂事了,當了父母,應該能明白我們作為父母的苦心,遊戲,真的不是個好東西”。
03這件事性質還是比較惡劣的,好在李先生隻是受了皮外傷,并且兒子最終也道了歉。這件事的起因,是僅僅因為李先生沒收了兒子的手機。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在他的著作《為何家會傷人》中指出,許多孩子之所以迷戀網絡,一個常見的原因是,他們沒有一個可靠的安全島。他們被父母、學校“遺棄”了,他們的安全島四分五裂。于是,他們去網絡上構建新的、虛幻的安全島。
網圖侵删
心理學家袁榮親說,一個人如果在童年隻獲得了很少的安全感,長大後就很難再重新建立一個安全島。小李的情況,正是如此。
在李先生看來,兒子長大了。李先生把他當大孩子看待,對他提出各種要求,也會予以指責。但是,小李仍然停留在四處尋找安全感的小孩狀态。要糾正孩子的網絡成瘾,雙方都要付出努力。小李要知道,自己長大了,可以承擔更多。
小李的父母要知道,他的心理仍停留在幼兒時代,他們必須重新給她無條件的愛,隻有整個家庭系統向着好的方向發展,小李的網瘾才有望真正消失。
網圖侵删
袁榮親說,甚至要感謝網瘾,因為如果沒有網絡,小李的安全感會崩潰得更加徹底,他也就可能做出更可怕的事情來。
04長期研究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李玫瑾教授,曾針對青少年上網成瘾問題,做過專業研究。她指出:
無論是網絡還是手機,都是時代的産物,就像70後小時候沉迷武俠小說、80後小時候沉迷遊戲機一樣,沉迷是表象,真正的本質是内心空虛。
所以,一味地抵制網絡治标不治本,有些家長切斷網線、砸了手機,往往迫使孩子做出更加激烈的反抗行為:偷錢買手機、充遊戲币、絕食抗議,甚至以跳樓相威脅。
網圖侵删
李玫瑾教授做了一個比喻,有些人失戀後,為了擺脫現實中的痛苦,就染上了酒瘾。同理,孩子有了網瘾,一定也是逃避現實中的一些痛苦。
興趣多樣,内心充實的孩子是不會沉迷網絡的,因為他沒必要去虛拟的世界找快樂。
面對已然有了網瘾的孩子,僅僅把手機電腦這些外在的東西沒收,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
李玫瑾教授主張先從心理層面,攻克孩子的“心牆”:
網圖侵删
1、拉近心理距離,取得孩子認同
李玫瑾教授指出:網絡成瘾者主要是11-25歲的青少年,他們的共同特征是“沒有理想,敵視父母,不愛學習”。
在與他們交談時,如果直接和孩子談上網、遊戲的害處,必然會引起孩子的反感。不妨選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獲得孩子認同後再逐漸過渡到中心問題。
我們常說,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理解,理解了才會交心,從而發現問題的本源。
與其暴怒地摔手機、打孩子,不如放下架子,跟孩子交談一句“你玩的是什麼遊戲呀,我也很感興趣”。你想教育孩子,就得先做到——孩子願意跟你說。
網圖侵删
2、确定認同之後,巧妙遷移情感
李玫瑾教授指出:在這些孩子中,不少都已經和家裡鬧翻,與父母的關系處于僵持狀态。
此時在和孩子細緻入微的談話中,常常要“你覺得父母這樣做錯了嗎”“他們這樣做是為了愛你還是為了害你”等問題,讓孩子反思自己對于家長的态度是對是錯。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用一句“我是為你好”來教育孩子,站在了道德制高點上,孩子雖無法反駁,但内心并不服氣。
孩子們根本沒明白,我們是如何為了他們好的。籠統的一句話,隻會讓孩子感覺到敷衍,久而久之,就如同“狼來了”,直到再也沒有任何效果。
網圖侵删
3、情感再度遷移,由父母轉向學習
李玫瑾教授指出:當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過錯,萌生出對父母的愧疚之後,往往會出現回報父母的想法。
這時要把握孩子的情感傾向,将孩子對父母的這種認同感再轉移到學習上來,從而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鼓勵他們多讀對自己有意義的書,參加更有趣的活動。
假期中孩子尤其容易沉迷網絡,因為這時候他們身邊沒有同學和朋友,情感出現空白,孩子就将注意力轉移到手機上,尋找虛拟世界中的感情。
網圖侵删
有時候并非是遊戲多好玩,而是離開了屏幕孩子無所适從。我們要多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将孩子懂得注意力遷移到更有意義的活動上來。
心理層面的問題解決之後,接下來就是培養習慣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網瘾的消除急不來,家長們要耐心、細心,更要有信心。
1、父母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機
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當我們抱怨孩子沉迷手機的同時,經常會忘了其實大人也總是抱着手機,有時也會忽視對孩子的陪伴。
網圖侵删
當孩子向你發出“我想你陪我玩”,“我在跟你說話”的信号時,請盡量放下手中的手機,認真傾聽孩子的表達,認真地陪一陪他。
2、不要把手機作為獎賞孩子的工具
有些家長為了激勵孩子,往往會許下承諾——“考得好就獎勵你一部手機”,或者說“再做幾道題就能玩會兒遊戲”。
這些方法看起來省勁,其實是害了孩子。這種不良激勵,隻會讓孩子更加無心學習,應付完了作業就趕緊去玩手機。
網圖侵删
3、多陪孩子參加戶外活動
父母隻要有時間,盡量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參加戶外活動。逛公園、跑步、跳繩、打籃球……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去呼吸新鮮空氣的同時,也是讓他的精力得到充分釋放。
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隻是智能屏幕制約了孩子本有的活潑和玩耍。
電子産品給孩子帶來的快樂是暫時而非持久的,更不是發自内心的那種快樂。當孩子在真實世界裡得到了快樂,哪有心思會沉迷電子電子産品呢?
網圖侵删
4、睡前1小時不接觸電子設備
每天晚上睡前使用手機會幹擾睡眠質量。睡前使用手機會抑制人體褪黑激素的分泌,從而減少深層睡眠的時間。
事實上,深層睡眠對人體具有修複性,有助于“清潔大腦空間”,鞏固學習成果。
睡前1小時不再碰手機,看看書,更快安然入睡。
05家長群裡曾流行這樣一句話:“想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其實,手機也好,網絡也好,沒有我們想象中那樣可怕。
它們是時代發展的産物,本質上就是一個工具,而不是洪水猛獸。關鍵要看家長、老師和社會如何引導孩子使用。
使用得當,它可以成為孩子的朋友,使用不當,可以變為殺死孩子的利器。我們應當讓孩子看到,除了玩手機,還有那麼多有意義、有意思的事情值得做,這比摔手機、打孩子更加有效。
如果喜歡我的内容,歡迎點贊并關注@大白侃心理,持續輸出心理學原創好文,從心理學視角幫你解讀生活、看透本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