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一個明代的文物被埋在馬路上
一個明代的文物被埋在馬路上
更新时间:2024-11-11 12:46:51

一個明代的文物被埋在馬路上(線索藏在文物裡)1

《法門夢影》現場。 楊驕/攝

一個明代的文物被埋在馬路上(線索藏在文物裡)2

在《法門夢影》中,玩家體驗書法。 羅妮/攝

煮茶焚香是必備技能,燒腦推理是打開方式,千年文物中藏着通關密碼……

——————————

湖南師範大學學生陳雅婧和小夥伴們,特地組隊來到長沙博物館,玩劇本殺。

他們沒有走錯地方。“地宮寶藏——法門寺唐代宮廷文物精粹特展”,近日正在長沙博物館展出。換上一身唐朝服飾,把頭發梳成唐人模樣,置身唐式的街巷瓦舍,法門寺地宮的文物皆是線索……一場名為《法門夢影》的博物館劇本殺,就這樣儀式感滿格地開場了。

當觀展成為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博物館配文創也已是常規操作,沒想到的是,博物館還能和正如火如荼的劇本殺聯合起來搞事情。

線索是“如假包換”的真文物

《法門夢影》是原創劇本,由長沙博物館和湖南省茶葉博物館聯合打造。故事發生在唐會昌年間(唐武宗年号,841-846),因“唐武宗滅佛”,朝廷派出密探尋找舍利(法門寺地宮出土有釋迦牟尼真身舍利——記者注);而在現代,關于如何保護法門寺出土文物,人們意見發生了分歧,一方保守,一方開放,雙方在争執過程中誤觸機關,穿越回唐朝。

于是,一組玩家分為3個陣營:忠貞堅強的保守派護寶人、機警聰慧的開放派學者、深藏不露的大唐密探。活動空間分為兩部分,一個是展廳本身,另一個則是專為遊戲搭建的仿唐式空間。至于具體怎麼玩,不能說太細,但據陳雅婧透露,煮茶焚香是必備技能,燒腦推理是打開方式,千年文物中藏着通關密碼……

《法門夢影》的NPC(遊戲中的非玩家角色,推動劇情發展——記者注)十分專業,不僅在服化道等“硬件”上還原唐朝,還得學好唐朝曆史文化等“軟件”。扮演“秋娘”的小姐姐白天工作,晚上回去還要做功課補習唐朝曆史,還有NPC教玩家碾茶、制香……

陳雅婧發現,《法門夢影》和市面上的劇本殺相比,相同點都是根據劇本提供的線索來完成任務,隻是博物館裡沒有“死亡”發生,最終目的也不是找出“兇手”,而是尋找舍利。更大的不同是,一般劇本殺,玩家們隻是在一個房間内拿着紙質劇本玩耍,而《法門夢影》的遊戲場地是整個展廳,加上實景搭建的空間,沉浸式體驗感更強,連線索都是如假包換的真文物。

“玩的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去展廳的文物中尋找線索,漲知識和遊戲就結合在一起了,會比單純看展記憶點更加深刻。”陳雅婧說。

湖南省茶葉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易蓉介紹,《法門夢影》嚴格來說是一個“劇本遊”。“法門寺地宮出土的文物中有很多與茶相關,比如唐鎏金飛天仙鶴紋銀茶羅子、唐鎏金鴻雁紋銀茶槽子……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我們想讓觀衆在參觀展覽的同時,也能學到茶文化周邊的知識,比如服裝、香道、書畫,等等。”

《法門夢影》還設計了專門面向孩子的版本“地宮探寶”,弱化了邏輯推理部分,以一套卷宗開啟六項任務,涵蓋藝術、茶道、曆史等。

逛博物館和玩劇本殺,兩大社交方式一拍即合

《法門夢影》的遊戲空間和展廳是互通的,這就形成了一種有趣的對視:玩家看文物,觀衆看文物的同時也看玩家。

中南大學學生許諾言一開始覺得有些不自在,在一個公共場合玩換裝遊戲,周圍有觀衆一臉好奇地穿梭來去,甚至插話詢問你們在幹啥。但沒多久,他就接受了這種狀态,“開放的空間把遊戲的感染範圍擴大了,不僅是玩遊戲的人可以沉浸其中,我們本身也成為展覽的一部分,觀衆看我們——也可能轉頭對展覽更感興趣”。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背景下,我國博物館依然接待觀衆5.4億人次。另據調查,參觀博物館的主要人群集中在18-40歲。博物館成為年輕人的社交場所,劇本殺的熱度也無需贅言,年輕人的兩大社交方式,就這樣在博物館劇本殺中一拍即合。

和陳雅婧一塊兒來玩的小夥伴,都是當地一個以大學生為主的文化遺産公益組織“系城”的成員,平常他們在網上一起為文化遺産事業忙活,線下見面的機會卻不多。“其實很多小夥伴今天是第一次線下見面。看展覽是一個比較靜态的活動,但是博物館劇本殺就像一個破冰遊戲,讓大家迅速熟悉了。玩到一半,大家就熟到開始‘厮殺’,開始‘搶’東西。”

易蓉覺得,在博物館做“劇本遊”,有一個比較大的限制就是晚上時間無法利用,而且一場活動耗時兩個小時,所以一天隻能安排上午和下午各一場,“如果能開放夜遊,更多年輕人就能在工作日的晚上來參加了”。

“劇本遊”隻是一個載體,在易蓉的設想中,遊戲中涉及的茶道、香道、服裝,都可以變成文創産品,讓觀衆玩了之後還能帶走。

不少博物館劇本殺正在趕來

《法門夢影》并不是最早的博物館劇本殺,早在2019年,上海玻璃博物館在聖誕節推出了《藝術家消失之謎》,故事本身就發生在博物館,玩家堪稱全沉浸體驗。随着博物館和劇本殺都越來越熱,不少博物館劇本殺正在趕來。

近日,洛陽博物館推出了一款《洛陽東風幾時來》。故事設定在晉朝時期的洛陽,五胡十六國,英雄兒女的愛恨情仇紛紛上演。而“晉歸義胡王”金印、透雕龍紋瑪瑙璧、金獅串飾等文物,都成為劇本殺中的關鍵線索。

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作為一個地方性專業館,因地制宜創作了根據真實曆史事件改編的《華埠風雲》,講的是1946年4月,洪門緻公黨領袖、著名美洲僑領司徒美堂,欲率美洲各地洪門代表,回上海參加“五洲洪門懇親大會”,與國内各黨派商讨國家大事。每場劇本殺結束之後,工作人員還會把玩家帶進展廳,以講解的方式進行一場遊戲複盤,讓玩家對這段曆史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上海大學教授潘守永,長期緻力于博物館學的學術研究,他也愛“玩”,上海玻璃博物館的《藝術家消失之謎》就是他參與指導的,“在保證展品安全的前提下,我完全支持博物館劇本殺”。

“博物館是一個傳遞知識的地方,一個館或者一個展覽,聚焦某個知識點,由此出發創作的劇本殺,在内容上具有唯一性,不會出現‘千館一面’的情況;而且它具備很好的空間條件——24小時恒溫恒濕,良好的照明系統、設備保障系統,這對公共文化空間開放夜場來說也是有利的。”潘守永說,“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備案博物館5788家,就硬件條件來看,我覺得至少一半以上都有條件來做博物館劇本殺。”

潘守永期待的是更具邏輯性的劇本,使博物館劇本殺不僅是一個沉浸式劇本遊,還要在質量上可與真正的劇本殺媲美。“應該有專門的團隊來研究創作劇本殺,在形式上适合年輕人的興趣,在内容上更具專業度。前者需要年輕創作者大開腦洞,後者需要學者專家提供學術支持,才能使博物館劇本殺兼具趣味和深度。”

當博物館文創産品從簡單的旅遊紀念品,逐漸升級成為創意生活的日常用品,再到各種跨界聯合的美妝、遊戲、奶茶,到了博物館劇本殺,文創已經不是實物,而是一種體驗、一種精神産品。

“博物館不要那麼‘一本正經’,要去擁抱年輕人喜愛的生活方式。也許我們并不知道這些新‘遊戲’會給博物館帶來什麼,但隻要有利于知識傳播、價值傳遞,讓博物館的光芒能夠散發出來,都是值得去嘗試的。”潘守永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