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圖文
/
東風17導彈及彈頭采用的是什麼體
東風17導彈及彈頭采用的是什麼體
更新时间:2024-06-26 16:07:11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晨楓】

東風-17很厲害,是個地球人都知道了。但到底有多厲害,可能并不像想象的那樣簡單。

東風-17是世界上第一種可投入實戰的高超音速武器,但高超音速隻是速度快,要達到這樣的速度并不是難事,綁上足夠的火箭發動機總是可以暴力達到高超音速的,難的是如何在這樣的速度下依然保持精确控制,常規飛機和導彈設計的經驗已經不管用了。這就像拖拉機和F1賽車都用方向盤一樣,内中奧秘天差地遠。

東風17導彈及彈頭采用的是什麼體(細品東風-17導彈氣動設計)1

畢竟隻要高超音速就可以的話,裝個夠暴力的火箭就行……

飛行體的速度超過音速時,飛行體對前方空氣的壓力産生激波,好像頂着看不見的錐形傘面前進一樣。“傘面”之後則是低壓區,氣流速度大大降低,理論上降低到亞音速。在理論上,激波的密度無窮大。激波也是良好的導熱體,而且激波“傘面”後的氣流溫度也大大降低,氣動加熱和導熱通過激波進行,所以激波本身也是防熱設計的關鍵部分。

在速度達到M5-6以上後,這就是高超音速了,氣動加熱使得空氣的熱力學性質與氣動性質交互作用,比如溫度升高導緻空氣的密度和粘度變化,而本來就稀薄的高空空氣密度使得空氣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從連續介質向相互獨立的粒子轉化。這使得傳統的僅僅考慮氣動現象的飛行器設計不再管用,而需要圍繞空氣熱動力學(aerothermodynamics)建立全新的理論和設計框架。

這在過去是象牙塔尖的超級小衆的冷門學科,隻有純而又純的學術界和極少數從事空間飛行的人涉及,因此也在很長時間裡停留在理論層面,或者是圍繞項目就事論事。但高超音速的武器化使得這樣的“手工操作”不再可行。中國從解決東風-21D機動再入和反航母開始,一發不可收拾,直接走到這一領域的世界前列。

東風17導彈及彈頭采用的是什麼體(細品東風-17導彈氣動設計)2

空氣熱動力學之前是一個很“小衆”的領域,通常隻有諸如行星探測器之類的航天器才用得到

2017年3月,中國在廈門舉辦美國航空航天學會高超音速年會,大大方方地展示了大量成功的試驗結果和實物圖片,震驚了世界。美國《航空周刊》稱這是向美國示威的一炮(A shot across the bow,原意是海軍在迫停敵船時向船頭前方橫向開的一炮,意為再不停船就要開炮擊沉了,以後意思推廣到一般的警示或者示威)。此後兩年裡,美國急起直追,但依然落在中國後面,在可預見的将來隻有與中國上一代的雙錐體高超音速滑翔體(比如東風-15)相當的高超音速武器有望達到實用程度,與東風-17技術相對應的美國高超音速研究機HTV-2的兩次試驗都失敗了,揭示出關鍵技術尚未到位,沒有公開的近期再試計劃。

高超音速時代的雙錐體可以與超音速時代的矩形或者半圓進氣口類比,兩者都是通過簡單幾何形狀對複雜流動現象進行簡化的做法,使得理論分析和設計難度降低到可控的水平,但性能也因此受到限制。

東風-17采用複雜形狀的扁平錐體,好似平放的箭簇。這也是HTV-2的基本形狀。不同的是,東風-17的扁平錐體具有像大邊條一樣的側棱,而且弧線側棱過渡到直線側面時有尖銳的轉角,而不是圓弧過渡。側棱的後部當然是用于氣動控制的舵面,而HTV-2是沒有氣動控制面的,使用液氮氣化産生的高壓氣體驅動的反推力發動機。

邊條在飛機上早有使用。SR-71就有從機頭開始的大邊條,F-18則開始了大邊條在戰鬥機上的使用。SR-71的大邊條用于在M3時産生額外升力,改善升力分布,降低配平阻力。F-18的大邊條則用于在大迎角下産生渦升力,提高機動性。貌似相同的大邊條有很不相同的作用,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除了大邊條到機翼的轉折,邊條前緣是圓滑的弧形。SR-71是簡單弧形,F-18經典型是S前緣的複雜弧形,F-18E回到簡單弧形,但更加寬大飽滿。F-18經典型的S形是為了降低大邊條的作用,在大邊條氣動特性還沒有完全掌握的時候,保守一點好。到了F-18E時代,麥道對大邊條的氣動特性更有信心,更加寬大、飽滿的大邊條的效果更好,不利影響則已經完全理解,可以有效控制。

東風17導彈及彈頭采用的是什麼體(細品東風-17導彈氣動設計)3

當年的F/A-18上,對邊條翼的氣動特性還沒完全掌握,所以留了個“缺口”,到"超級大黃蜂“,就變成飽滿形狀了

但東風-17的大邊條更像蘇-27的,換句話說,大邊條的效果沒有F-18經典型的S形或者F-18E的簡單弧形強烈,但在過渡到彈翼之前有一個突兀的轉角。老話說,反常即妖。一點沒錯,因為東風-17的大邊條既不是SR-71那樣用于改善升力分布,也不是F-18那樣用于産生渦升力,而是用于産生乘波體的激波升力。

據報道,東風-17在60公裡高度起滑,起滑速度M10,滑翔到1400公裡處存速M4,然後啟動火箭發動機短暫加速後再次轉入滑翔,在1700公裡射程終點處依然保持較高的存速。換句話說,除了上升段和“補速”前的這一段,東風-17在整個射程裡都是高超音速的,因此沒法用傳統的機翼産生升力,隻能用乘波體。高升力、低阻力、高滑翔比(滑翔距離與高度損失之比)的高超音速飛行體是世界級的難題。

乘波體“坐在”激波上,或者說激波像鋼制平底船體一樣,船底托起乘波體。由于這是用“平底”産生升力,而不是用“排水量”産生浮力,什麼形狀都隻有平底部分管用。而且不僅要産生足夠的升力,還要避免過度的阻力。雙錐體産生的還是錐形激波,有多寬就有多高,所以升阻比很快就碰到了天花闆,盡管張開的“尾裙”産生額外升力。用于再入-拉起夠用了,但要在大氣層内遠程滑翔就很吃力。HTV-2那樣的箭簇體産生扁平的激波,這是在正确的方向上了。

但HTV-2還比較保守,主要用反推力發動機控制姿态。彈底尾部的兩片式襟翼位置不好。乘波體就是靠“坐”在激波上形成升力的,彈底襟翼要工作,就與激波打架了,互相幹擾。而且這兩片襟翼的橫向力矩不足,隻有有限的橫滾控制能力;縱向更是隻能産生低頭力矩,難以産生擡頭力矩,控制能力更加不足。

東風17導彈及彈頭采用的是什麼體(細品東風-17導彈氣動設計)4

DF-17的的大邊條微微“一拐”,就拐出大名堂了

主要用反推力發動機控制姿态簡化了氣動設計問題,但也得不到氣動控制的好處。反推力發動機隻能間隙工作,而且有最小噴氣量的限制,難以精細微調,控制精度因此有本質局限。彈翼是連續工作的,而且可調範圍大大超過反推力發動機,控制精度高多了。至于在巡航中産生額外升力,這可能隻是理論上的好處,實際上有點困難。彈翼位置一旦确定,升力中心就相對固定,與重心的關系就相對固定。單一彈翼要麼用于升力,要麼用于氣動控制,難以身兼二職。但額外的大邊條就不一樣了,這可以用于産生升力。

但這不是像F-18的大邊條,不直接産生氣動升力,而是形成扁平和向兩側延申的激波。箭簇體本來就有向兩側延展的扁平激波,但更像是拖在身後的掃把。東風-17的大邊條向外彎曲,這微微一拐就傾城了,把本來拖在尾後的扁平激波大大拉開,刀形激波與彈底激波連成剛硬的整體,充當“虛拟機翼”,産生升力。那個神秘的轉角則加強側激波的能量(換句話說:剛度),并精确控制激波的形狀。相比之下,HTV-2的兩側邊緣基本上是簡單直線,氣動設計水平的差别不言而喻。

超音速飛行的一般難題是避免不必要的激波,但也有有意用激波控制達到某種目的的,多波系進氣口是有意的激波控制的例子,東風-17是又一個有意利用激波的例子。速度越高,大邊條産生的刀形激波的後掠角越大,“刀身”也越薄,使得“虛拟機翼”還具有天然的“變後掠角”和“變厚度”的效果,自動适應高速的減阻要求和低速的增升要求。

刀形激波還把彈翼“掩護”在低壓區裡,這就是東風-17的兩側彈翼必須在大邊條轉角的一段距離之後的道理。亞音速狀态下的氣動控制面設計是很成熟的技術,使得傳統彈翼可以有效地行使氣動控制作用,控制精度有望比HTV-2那樣的反推力控制有數量級的提高。

東風17導彈及彈頭采用的是什麼體(細品東風-17導彈氣動設計)5

側面大邊條的兩處轉角,可以改變側面的激波形狀,從而讓舵面能夠在激波後面的亞音速氣流中工作,這就解決了高超飛行器的控制難題

彈頂的圓渾“額頭”也産生激波,“掩護”了彈頂彈翼。平滑的彈底沒有這樣的掩護,但箭簇體的飛控更接近飛機,而不是導彈,所以也沒有必要采用十字形或者X形的彈翼,彈底彈翼本來就不需要。

比較東風-17和HTV-2的另一個發現是:東風-17的彈體截面更接近圓整,沒有HTV-2那麼扁平。扁平是高升阻比乘波體的要求,但扁平也使得彈箭适配比較困難。箭簇體的寬度不宜超過助推火箭的直徑太多,這使得箭簇體彈頭的容積受到限制,難以容納足夠的裝藥和破片,但大量目标還是需要一定的裝藥和破片才能摧毀的,單靠動能是不夠的。

但東風-17的箭簇體用“虛拟機翼”産生升力,平滑的彈底進一步增加升力,有利于容許箭簇體的寬度大大縮小,等效為彈體本身可以采用相對高大飽滿的截面,簡化彈箭适配。東風-17有明顯的彈箭适配段,但形狀還算規則,如果是更加扁平的箭簇體,可以想象,彈箭過渡将大為複雜,這本身也使得彈箭作為整體的氣動特性複雜化,影響上升段和起滑段的飛行。

飽滿截面的彈體也是箭簇體具有實戰價值的關鍵,可以增加裝藥量,便于安裝彈上電子設備。否則真的裝上一個扁平但幾乎實心的箭簇體打出去是沒有多大實戰價值的。這也是東風-17“動力滑翔”能力的基礎,隻有足夠的容積才可能容納足夠的燃料和火箭發動機,在滑翔乏力時“補速”增程。

東風17導彈及彈頭采用的是什麼體(細品東風-17導彈氣動設計)6

美國HTV-2的控制設計相比之下就非常複雜而且效果也不行

這些大道理未必是中國的獨門認知,至少現在東風-17公諸于世了,看圖識竅總是做得到的。但說說容易,真要做到,細節中存在巨大的惡魔。這是高度複雜的四維激波問題,因為激波的空間形狀和強度還受速度(對于滑翔體來說,可以等效為時間)的影響,要能有效定位和控制形狀,才能保證正常的飛行和姿态控制。這也是東風-17在升力和氣動控制機制上比HTV-2各甩一條街的奧妙。加上補速增程,又甩了一條街。美國能追上嗎?還是能的,就是要花點時間,還要花點數理化真功夫,而不是華爾街的巧取豪奪功夫,更不是嘴上功夫。

據報道,中國已經掌握了“激波裝配法”,能根據不同的高超音速飛行條件,精确地設計飛行器和激波形狀。同樣的技術還可以用于高超音速動力飛行,而不僅僅是滑翔,這是與雙錐體有本質不同的。這不是光有超級計算機就可以做到的,就和給人一台帶Word的電腦并不能自動使他成為名作家一樣。這也不是用高超音速風洞或者自由飛試驗就可以暴力破解的,海量的試驗既不現實,也難以預測工程放大和試驗點之間過渡區域的影響。這必須是理論和試驗相結合的産物。但具體是怎麼做的,知道的人不會說,能說的人不知道,外界隻需要認識到這是真厲害就足夠了。

精巧的設計還要求精密的制造。在高超音速下,任何粗糙和扭曲都産生巨大影響,更不用說兩側刀形激波不對稱的話,就沒法維持正常飛行了。這還不算一系列材料、電子技術的挑戰,有關報導已經有所提及。

東風-17隻是小試牛刀。“激波裝配法”的奧妙在于可以靈活應用于大小不同、速度不同、用途不同的導彈。擴大到東風-26一級的中程導彈是自然的延申,進一步擴大到東風-31一級的準洲際導彈也是可以預期的。至于延申到東風-41一級,那就與滑翔增程無關了,繞着地球打沒有必要,機動彈道也隻需要繞道到一定的程度,但滑翔增升以增加彈頭重量就具有實戰意義。如果說這對東風-41還不關鍵,對于體積、重量尤其是長度都受到極大限制的潛射洲際導彈就意義巨大了。

東風17導彈及彈頭采用的是什麼體(細品東風-17導彈氣動設計)7

據報道,此前美國為電磁炮設計的彈藥(HVP)飛行速度其實也不過3馬赫(進行過實際試驗的速度),這也是美國在高超聲速技術領域尚有待突破的一個表現

在另一端,戰術導彈達到M3-4甚至更高的速度也有很大意義。反坦克導彈用空心裝藥、串級戰鬥部等技術,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現代主戰坦克的裝甲防護,但要在不大大增加導彈的尺寸和重量情況下進一步增加穿甲能力已經很困難了。高速的動能穿甲戰鬥部可以瓦解附加裝甲的防護作用,公認的反坦克最有效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就是這樣的。用于反飛機也一樣,直接命中可大大減輕戰鬥部重量,降低整彈的體積和重量。但問題不在于輕型高速導彈的推進技術,而在于精确命中。“激波裝配法”或許有朝一日也能用于戰術導彈,那中國的戰術導彈也更上一層樓了。

東風-17,你是真厲害!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海賊王裡那些魔性笑聲
海賊王裡那些魔性笑聲
衆所周知,海賊王中大部分角色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笑聲,雖然乍一聽很奇怪,但是多聽幾次就會發現這些奇特的笑聲體現了這些角色的性格,有種莫名的适配感和魔性,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羅列一下那些異于常人的笑聲吧。1.唐吉诃德·多弗朗明哥曾經身為天龍人的多...
2024-06-26
我河南話十級怎麼說
我河南話十級怎麼說
像小編這種多才多藝的人會個七八門語言簡直不要太輕松什麼?你問我哪七八門語言?像南陽、濮陽、商丘、周口、駐馬店...這些地區的語言我都會!河南方言博大精深血統不純正的人根本領悟不了你們還記得這些話兒麼今個,小智給你們掰赤掰赤~河南人口頭禅河南...
2024-06-26
亦真亦假皆是夢
亦真亦假皆是夢
亦真亦假皆是夢?2021年夏日某天無意間在今日頭條翻到了,一位崔某的視頻,起初看他日行一善的視頻覺得此人不錯農村小夥的善良、樸實、憨厚表現的淋漓盡緻,于是就關注了他,通過視頻知道了,他是位大齡未婚青年,于是就持續深入的默默支持着,下面我們就...
2024-06-26
中考祝福語考神附體
中考祝福語考神附體
#頭号周刊#​大家好,我是愛生活的飛天兒,歡迎大家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共同交流進步!堅持抄書第93天,明天就是中考了,抄了中考祝福,送給中考的孩子和家長。希望在面臨第一次人生大考的時候,我們的孩子們都能旗開得勝,馬到成功!美好祝福,送給你!中...
2024-06-26
光纖跳線的大圓頭或小方頭
光纖跳線的大圓頭或小方頭
光纖跳線在數據中心的應用非常廣泛,它普遍應用在光纖通信系統、光纖接入網、光纖設備傳輸以及局域網等領域。在光纖通信快速發展和各種設備需求擴大的推動下,更多類型的光纖跳線被研發出以及被使用。大家可能聽說過LC、SC、FC、ST等跳線,那麼您聽說...
2024-06-26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