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漂淩育兒。
和孩子打交道多年,我知道,要想和孩子好好說話,要從好好傾聽孩子開始。
隻是,傾聽孩子,也有技巧。
好的傾聽,父母能理解孩子所想,讓孩子知道,我在認真聽你說話。《兒童溝通心理學》認為,一個好的傾聽者,需要善用反饋式傾聽。
什麼是反饋式傾聽呢?
就是認真傾聽孩子的觀點後,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将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說出來,再向孩子求證,進一步了解孩子隐藏的感受,從而幫助孩子合理、積極地管理自己的情緒。
反饋式傾聽的關鍵在于,确認孩子的内心感受,而不是對他的外在行為做出反應。
舉個例子,孩子放學回到家,氣鼓鼓地跟媽媽說:“我讨厭數學課,我不要上學了。”
媽媽一:你這孩子淨說氣話,數學那麼重要,怎麼能讨厭數學呢?再說了,不上學怎麼行呢。
媽媽二:你看起來很生氣,是數學課上發生了什麼事讓你難堪嗎?還是數學老師為難你了嗎?
第一種回應,媽媽并未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隻是強勢回複,企圖扭轉孩子的想法。
第二種回應,媽媽看出了孩子情緒激動,正處于氣憤中,并詢問孩子是否在數學課上發生了什麼事,才導緻孩子反應激烈。
毋庸置疑,第二種回應更好。媽媽的開放式詢問,表明她認真傾聽了孩子,并試圖理解孩子。而且,通過這樣的詢問,媽媽能獲得更多的信息。
這樣的傾聽,就是反饋式傾聽,它需要父母具備敏銳的心理感受能力,并将感受表達出來。
當孩子感覺自己被傾聽後,才願意和父母交流。
親子溝通不暢,家長不必煩惱,運用反饋式傾聽,讓親子溝通更順暢。
《兒童溝通心理學》中提出,反饋式傾聽可以拆分成三個步驟:
1.認真傾聽
這一點主要是提醒父母,平時和孩子聊天時,要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别打斷孩子說話,更别着急否定孩子。
而且,和孩子聊天時,父母要盡量放下手中的事,眼神要和孩子有交流,注視着孩子,用心傾聽孩子所表達的心聲。
這樣,孩子能感受到,媽媽在認真聽他說話。
2.聽出孩子話語中所傳達的感受
傾聽孩子時,父母還要揣摩孩子内心的真實感受,并和孩子進行确認。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中講了這樣一個小故事,男孩安迪問爸爸,在他們當地,有多少孩子被抛棄。
爸爸很開心兒子對社會問題感興趣,于是他就這個問題發表了一個演說,然後又去查數據。
但安迪并不滿意,他繼續問爸爸,在紐約有多少孩子被抛棄,整個國家呢,整個美洲呢?
爸爸終于明白,兒子關心的并不是社會問題,他擔心的是,自己會不會被父母抛棄。
想通了這點,爸爸鄭重地告訴兒子,他們不會抛棄他,讓他不要為此煩惱。
男孩這才放下心來。
孩子們的話裡,往往藏着他們的真實感受,父母不僅要傾聽,還要揣摩,方能了解孩子們的話外之意。
3.說出你所聽到的感受
父母請把自己代入孩子的角色,傾聽孩子之後,把自己感受到的孩子的感受描述出來,同時說一下自己認為的原因,和孩子确認。
不過要注意的是,要用關心、猜測的口吻,而不是指責。
父母可以這樣描述:
老師罰你站在教室後面,你一定很羞愧、懊惱吧。
我知道你害怕打針,但我們還是要去醫院,說不定醫生隻是讓你喝點藥呢。
我看到你很高興,迫不及待地想分享發生在學校的趣事,不過可以等一下嗎,媽媽有個重要的消息要回複。
父母這樣說,孩子會覺得,父母在認真傾聽自己,并能理解自己,于是他們願意和父母交流。
可能有人認為,這種反饋式傾聽,不是換了種方式命令孩子嗎?
其實不是的。反饋式傾聽的重點在于,家長要注重孩子的感受,而不是根據經驗與孩子進行對話,更不是在溝通中對孩子發脾氣、指責孩子。
當親子溝通不順暢時,家長與其煩惱,不如學習運用反饋式傾聽,讓親子溝通順暢起來。
與家長們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