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秋天的第三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
露水是由于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實際上是表征天氣已經轉涼,古人是如何過白露的呢?
古人怎麼過白露?
“秋風起,蛐蛐鳴”,立秋後是古人玩蛐蛐的大好時節。
如今,随着城建的擴展,過去城裡大街小巷、院落牆角随處可聽蛐蛐鳴叫聲的情景不再。提起“鬥蛐蛐”,現在奔古稀的老人都能講上一段逮蛐蛐的經曆。如今蛐蛐玩家越來越少,玩蛐蛐似乎成了與現代人不相幹的前朝舊事,離我們越來越遠。
民間認為,白露吃番薯飯,不會發胃酸,因此舊時農家在白露節以吃番薯為習。
各地區的習俗
福州:吃龍眼
福州有個傳統叫作“白露必吃龍眼”的說法。民間的意思為,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因為龍眼本身就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還可以治療貧血,失眠,神經衰弱等等很多種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龍眼個個大顆,核小甜味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龍眼是再好不過的了,所以福州人也習慣了這一傳統習俗。
浙江溫州:過白露節
浙江溫州等地有過白露節的習俗。蒼南、平陽等地民間,人們于此日采集“十樣白”(也有“三樣白”的說法),以煨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據說食後可滋補身體,去風氣(關節炎)。這“十樣白”是十種帶“白”字的草藥,如白木槿、白毛苦菜等等,以與“白露”字面上相應。
南京:喝白露茶
老南京人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後正是它生長的極好時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幹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其受老茶客喜愛。
蘇浙地區:釀白露米酒
蘇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還有自釀白露米酒的習俗,舊時蘇浙一帶鄉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以待客。其酒溫中含熱,略帶甜味,稱“白露米酒”。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釀制而得名。白露米酒的釀制除取水、選定節氣頗有講究外,白露米酒的釀造方法也相當獨特。先釀制白酒(俗稱“土燒”)與糯米糟酒,再按1:3的比例,将白酒倒入糟酒裡,裝壇待喝。如制程酒,須摻入适量糁子水(糁子加水熬制) ,然後入壇密封,埋入地下或者窖藏,亦有埋入鮮牛欄淤中的,待數年乃至幾十年才取出飲用。埋藏幾十年的程酒色呈褐紅,斟之現絲,易于入口,清香撲鼻,且後勁極強。直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南京城酒店裡還有自釀的白露米酒,後來逐漸消失。
詩詞話白露
《白露》(唐:杜甫)
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
圃開連石樹,船渡入江溪。
憑幾看魚樂,回鞭急鳥栖。
漸知秋實美,幽徑恐多蹊。
《秋露》(唐·雍陶)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點落玉盤空。
竹動時驚鳥,莎寒暗滴蟲。
滿園生永夜,漸欲與霜同。
《南湖晚秋》 (唐·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風多,衰荷半傾倒。
手攀青楓樹,足蹋黃蘆草。
慘澹老容顔,冷落秋懷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萬裡何時來,煙波白浩浩。
《雜詩》 (魏晉·左思)
秋風何冽冽,白露為朝霜。
柔條旦夕勁,綠葉日夜黃。
明月出雲崖,皦皦流素光。
披軒臨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塊然守空堂。
壯齒不恒居,歲暮常慨慷。
《衰荷》(唐·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殘,涼風吹葉葉初乾。
無人解愛蕭條境,更繞衰叢一匝看。
《蒹葭》 出自《詩經·國風·秦風》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跻。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