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在别人眼裡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
人都想要了解自己和被了解,這是喜歡做各種性格測試的原因,其目的就是想搞懂自己,但是雜志、網絡、報刊上面常見的這些性格測試,其可信度及有效度都有所欠缺。所謂可信度,就是同一個人重複地做這個測驗,會得出同樣的結果,這樣才可信;所謂有效度,就是這份測試能不能夠具體地查出來想要檢驗的部分。
那我們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别人眼裡的你,跟你眼裡的自己,會是同一個人嗎?這裡就來介紹一個人際關系當中互相了解的工具——周哈裡窗。
周哈裡窗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提出來的,被應用在組織團體當中,幫助人們來發現,“别人所認為的我們”和”我們心目中以為的自己“這兩者之間是否有差異?其主要分成四個部分說明:
一、公開區,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性别、婚姻狀況、職業、外貌……這些公開的資料,随着跟他人的相處,雙方了解得越多,公開區也會逐漸擴大。
但開放區具有相對性,有些事對于一些人是公開的信息,而對于另一些人可能是隐藏的信息,在人際交往中,倆人的共同開放區越多,溝通起來就越便利,也不容易産生誤會。
二、隐藏區,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經曆、心願、欲望、陰謀、希望及好惡等都可能被自己刻意隐藏起來,完全沒隐藏區的人在社會上很難生存。
有的人其實很自卑,但故意裝出很自信的樣子。于是别人都覺得TA是一個自信的人,但自己知道自己其實很自卑。
三、盲目區,别人知道,自己不知道。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性格、壞習慣、處事方式、别人的看法…… 不管是優點還是缺點,好的還是壞的,都可能存在自己未能覺察到的。
在朋友圈分享去了哪些景點旅遊,自己認為在分享生活,但别人認為這是在炫耀;父母明明偏愛男孩多一些,但覺得自己對孩子都一樣。
四、未知區,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這是有待挖掘或發現的部分,可能會經過訓練、啟發、學習或在特定的情形中展現出來。那我們會存在哪些方面的未知呢?
1、認識未知。根據自己所具備的知識對自我表現作出評估,但認識的不足從而造成評價和判斷得不準确。在一小群體中在某方面受到稱贊,然後覺得自己在這方面很優秀;或者自己在某方面有潛能,但一直未能發現。
2、情緒未知。朋友說了一些良藥苦口的話,自己憤怒回怼,朋友和自己都覺得是生氣了,實際上可能是誘發了自卑或羞恥情緒。
3、行為未知。自己對于特定的情境下的行為和表現做出的評價不客觀。自己整天待在圖書館裡看書,别人覺得自己好學,自己也覺得自己努力。而實際上沒有學習提升自己,沒有做到真正的學習。
每一個人的性格都有這四個區域,但這四塊區域的大小可能不一樣。盲目區比較大的人就會被别人認為這個人沒有自知之明;而隐藏區比較大的人就會被認為很神秘。
人際關系中有許多困擾的人,盲目區和隐藏區這兩個區域相對比較大,下面通過這四部分分别說說怎樣讓别人及自己更了解自己。
一、擴展公開區的面積,讓别人了解自己。擴展公開區的面積,可以讓自己更多的信息被對方所了解,當别人随着對你的了解程度增加,對你的好感程度及來往的頻率跟深度都會有非常顯著增加。能夠開誠布公披露自己更多的信息,雙方可以連接的部分也變多了。
在這一部分可以思考自己想往外界展示什麼形象,就可以多往那個方向調整改善。自己被外界評價為老好人、女強人,但自己并不想給别人這樣的形象,那應該調整;
二、将盲目區的部分移到公開區,傾聽别人想法。盲目區代表着對自己的認識其實存在很多模糊地帶或誤區,通過别人的想法或者行為反饋,能更好地知道自己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自己之間的差異。但别人眼中的性格,未必是自己真實的性格,自己要采集多個人不同的觀點思考。
在這一部分中我們要避免兩個壞習慣,一是習慣性反駁别人,當别人和自己意見不一樣,就會反駁别人,甚至還發脾氣;二是對自己的評價容易不客觀,很容易陷入到一些對自己的否定或者過度自傲。
三、将隐藏區的特質移到公開區,嘗試自我揭露。一個人與外界溝通與施展能力的效果取決于舞台大小,擴展舞台的途徑就是自我揭露與接受反饋。隻有直面自我,才能認識到自己的弱點。而越能夠做到自我揭露,就能獲得更多更真實地反饋,也就能夠了解自己的盲點。
說出自己的故事、經驗,乃至坦露自己的脆弱,可以為開放信賴的關系建立重要基礎,如果隐藏區這部分太多就很容易心累,感覺好像啥也不能往外說。但是這部分被自己理解或消融了,可以更好地看到自我的開放:過去有些糗事不敢在别人面前說,一旦說出來發現别人根本沒太大的反應,一切都是自己想象覺得會被嘲笑,多揭露幾次也就覺得沒什麼了。
四、将未知區的部分移到公開區,多走出舒适區。每個人都想避免讓自己感到有壓力的情況,想着順風順水地做想做的事,但沉迷于習慣的領域,就會停止成長和學習,質疑思考能力也會衰落。做事遊刃有餘,就會造成自己錯誤地判斷自己很厲害,而一旦出了習慣的領域,自己就這不行那不行。
多挑戰接觸新事物,才能開發未知的我:隻有去學畫畫了才知道自己有畫畫的天賦;隻有自己去挑戰考驗學習成果,才知道自己是否在真正努力;隻有試着多和人溝通,自己才能發現其實溝通能力不錯,而不是抱着如何溝通的書學卻鮮少與人交流。
更多精彩請在應用市場下載“追求”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