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鎮可以說是含着金鑰匙出生的,宣德二年,明宣宗貴妃孫氏生下了宣宗的長子朱祁鎮,因為宣宗皇後胡善祥無子,所以孫貴妃生下的庶子朱祁鎮實際上是明英宗的長子,由于孫貴妃深受宣宗寵愛,所以朱祁鎮出生後僅四個多月,便被明宣宗立為了皇太子,不久胡皇後被廢,孫貴妃母憑子貴成為了宣宗的繼後。
宣德十年,三十八歲的明宣宗駕崩,九歲的皇太子朱祁鎮繼位,次年改年号為正統元年。這位繼位時僅九歲的皇帝朱祁鎮是大明王朝開國以來的第一位幼帝,因為年幼無法理政,所以正統初年的朝政事務實際上由英宗的皇祖母太皇太後張氏和楊士奇、楊榮、楊溥四人共同主持。這四人實際上是正統元年至正統七年這段時期的輔政集團,在這個時期,太皇太後張氏扮演了國家元首的角色,而“三楊”則負責了具體朝政事務的處理,張太皇太後與“三楊”治國有道,執行了仁宣兩朝以來的積極政策,正統初年的明朝,國力依舊蒸蒸日上,仁宣之治的盛治得以持續。然而,這種大好的形勢随着正統七年一個人的離去戛然而止了。
正統七年,曆經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六朝的太皇太後張氏病逝,随後正統九年,楊士奇去世;正統十一年,楊溥去世,加上已于正統五年去世的楊榮,随着這些治世能臣的謝幕,年輕的朱祁鎮逐漸荒于朝政,而明朝的大權則逐漸被宦官王振所把持。王振掌權後,倚仗英宗的寵信,結黨營私,禍亂朝綱。至此明朝開啟了宦官專權亂政的先河,直到明朝滅亡。
正統十四年,明英宗在王振的慫恿下欲效仿曾祖父明成祖朱棣北征蒙古,建立不世之功,因此親率明軍精銳之師及六部九卿全部官員北征瓦剌,由于政治腐敗加之王振的亂指揮,明軍贻誤戰機,又遭瓦剌埋伏,大軍行至土木堡時,八十萬明軍全軍覆沒,六部九卿幾乎全部戰死,明英宗本人也被瓦剌俘虜,成為了有明一代唯一被俘的皇帝。因為該事件發生于土木堡,所以史稱土木堡之變,這是明英宗38年的人生中經曆的第一次驚變,當時的明英宗時年23歲。
英宗被俘的噩耗傳至明廷,留守京城的明朝官員如五雷轟頂,皇室内部,孫太後默默垂淚,錢皇後痛哭失聲,相比明朝内部的群龍無首而言,來自外部的威脅更是明朝開國八十多年來最為危機的時刻,瓦剌大軍挾持英宗,欲南下進攻明朝京師,此時的京師,隻有留守的老弱殘兵萬餘人,根本不足以抵禦乘勝南下的瓦剌大軍。就在這種關乎明朝生死存亡的萬分危急時刻,朝堂之上一個人的振臂一呼,頓時讓亂成一團的明朝官員有了指望,他就是時任兵部左侍郎的于謙。
英宗被俘後,擺在明廷面前的當務之急有兩項事宜需要馬上解決,首先,英宗被俘,明朝需要解決群龍無首的情況;第二,瓦剌即将進攻京師,無兵可用的明廷需要立即組織北京保衛戰。面對這種萬分危急的情況,因為英宗太子朱見深年僅兩歲,因此于謙當即上奏英宗之母孫太後,請求冊立監國的郕王朱祁钰為帝,與此同時,于謙奏請郕王以監國名義向全國各地下诏,要求各地兵馬火速進京勤王。
景泰元年,郕王朱祁钰在群臣的擁戴下即位,這便是曆史上的明代宗。代宗即位後,在于謙的支持下,駁斥了部分大臣揚言“南遷”的言論。同時代宗還重用于謙,召集人馬,組建軍隊,成功的組織了北京保衛戰,明朝自此轉危為安。瓦剌進攻北京失利,明廷又已冊立新君,因此手中握有的英宗已經沒有了價值,成為了包袱,因此急于将英宗送回明朝。而明朝一方,尤其是景泰帝,對于英宗的還朝确是有着深深的顧慮的,雖然此時的英宗已經被尊為太上皇,但是英宗還朝後,明代宗的皇位确實非常尴尬,于謙察覺了景泰帝的顧慮,因此當衆說了一句:“大位已定。”景泰帝因此不再有所顧忌。
明英宗還朝後,被以太上皇的身份安置于南宮之中,實則為是軟禁,英宗與錢皇後共同居住與南宮之中,雖然飲食有所保障,但是卻沒有任何人身自由,基本上與囚徒無異。這期間,除了英宗之母孫太後能夠定期來探望英宗夫婦之外,其餘人都不能與英宗接觸。這樣的狀态一直持續了八年之久,讓英宗最為絕望的是景泰三年,自己的兒子的皇太子之位也被廢黜,這讓明英宗徹底失去了指望。就在明英宗以為将老死于南宮之中時,景泰八年的一個夜晚,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
景泰八年,徐有貞、石亨、宦官曹吉祥等人趁代宗患病,發動奪門之變,将囚禁于南宮之中的明英宗接出,擁立其複位,31歲的明英宗至此開始了第二次皇帝時期。這也是明英宗人生之中經曆的第二次驚變,史稱奪門之變。奪門之後,明英宗将景泰帝廢為郕王,并追廢景泰帝太子朱見濟以及景泰帝繼後杭氏,同時為了師出有名,英宗還聽信了徐有貞的話,将力挽狂瀾救大明于危難之中的功臣于謙冤殺,同時,改年号天順元年。明英宗此舉不僅為人所诟病,亦對不起廟号中的“英”字。
明英宗複位後,石亨、曹吉祥等人因為擁立之功而備受明英宗寵信,二人因此倚仗功勞,開始相互勾結,朝中官員見石亨、曹吉祥得寵,因此争相攀附,石亨,曹吉祥因此大肆賣官鬻爵,景泰一朝剛剛扭轉的見好的形勢再次頹廢,不僅如此,原為王振黨羽的宦官曹吉祥還獲得了監軍之職,開啟了明朝宦官擔任監軍的先河。
天順二年,曹、石二人的種種不法行為愈演愈烈,因此引起了朝中忠正之士的反感,大臣李賢和禦史等官員聯合上奏彈劾曹吉祥和石亨,原本十分信賴二人的明英宗開始對二人有所疑心,曹吉祥和石亨見皇帝疑心自己,擔心被清算,因此密謀發動叛亂,推翻明英宗統治,曹吉祥和石亨的的叛亂還未及實行,便因消息洩露而失敗,最終,石亨被下獄,病死于獄中,曹吉祥被淩遲處死,親屬大都被殺,其餘流放嶺南。因為該事件主謀者為曹吉祥和石亨,因此史稱曹石之變,這也是明英宗人生中經曆的第三次驚變。
在平定了曹石之變後,一生經曆了三次大起大落的明英宗的生命也即将走到了盡頭,不知道是受家族遺傳疾病的原因還是自身體質不佳的緣故,英宗與其父宣宗一樣,都沒有活過四十歲。天順八年,一生兩度在位,曆經三次驚心動魄的驚變的明英宗駕崩。明英宗并不漫長的人生中,實際上并不太光彩,他打過敗仗,當過俘虜,做過囚犯,殺過忠臣,就沖這些,他絕不是一個好皇帝,但是要說他是個好人,恐怕争議不大,連被俘期間,伯顔帖木兒都與其成為了好朋友,更值得一提的是,明英宗臨終前廢黜了明朝開國以來便一直實行的慘無人道的嫔妃殉葬制度,并且釋放并赦免了建文帝的後人,這些都不難看出,他人性中閃光的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