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當你無限接近死亡時,才能深切體會生命的意義。
— 馬丁 海德格爾
2017年10月19日,母親做了乳腺癌切除手術,當晚住進了ICU。轉天我們接母親轉普通病房,一切安排好之後,母親和我們說了一件奇異的事:清晨5點左右,一個長發黑衣人站在面前,母親問她怎麼換班,沒有回答,轉眼就不見了。
如今母親想起來,還心有餘悸,她說是黑無常。我無法解釋,不過有一點可以證明,母親對死亡充滿恐懼。我雖然沒經曆過母親的幻覺,但是對死亡也有直覺的恐懼。
認真想來,我和母親表面上怕的是鬼怪之類的東西,本質上怕的卻是消失。沒有了自己,沒有了思維,一切都化為虛無,就像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虛無帶給人的恐懼是極度震撼的。
當一個人遭逢災難時,“生存還是死亡”的問題就會更加突出。隻有認真考慮過“活着”問題的人,才是真正成熟的人。
一、令人心安的科學解釋
死亡即消失,思維與記憶不可能脫離肉體存在。
死亡之後,身體分解,重新與自然融合,進入大自然的循環之中,我們回到了我們來的地方,這算一種回歸,其實也算一種"輪回"。但是輪回的并不是我們所想的靈魂或者思維,而是組成我們身體的最小成分。
自來處來,到去處去,我們并不會消亡,隻是會以另外一種生命形式繼續參與到整個自然當中。
而我們所需要做的,是在當前這種生命形式中,盡情的享受大自然的饋贈,追求生命的意義。
再以平靜而期待的心态去接受下一次生命形式的到來。
二、史鐵生向死而生:
史鐵生原本是個身體健全、活潑好動的青年人,在下鄉插隊期間,身體受到傷害,不斷惡化至雙腿癱瘓,終身與輪椅相伴。
他一度全心求死,是母親的堅忍剛強,無私關愛,是地壇的蓬勃生機,終于讓史鐵生豁然開朗,選擇堅強地活下來。
他後來寫到: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人終有一死。海德格爾指出,人隻要還沒有死亡,就是在向着死的方向而活,人的一生就是持續走向死亡的過程。
死亡的結局,誰都不能更改,每一個人都一樣,我又何必追着它呢!
史鐵生的一生都在死亡的邊緣行走,後又患腎病并發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維持生命。史鐵生将他關于生死的思考訴諸筆端,成就了一番文字事業。
“人要先行到死亡裡”,才能更清醒地意識到生的意義,考慮怎樣活着的問題。
這就像中國的一句老話,“置之死地而後生”,隻有意識到終将有死,才能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煥發出生命的積極進取力。如此,生命的價值,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内爆發出無限的可能性。
著名作家韓少功評價史鐵生:
是一個生命的奇迹,在漫長的輪椅生涯裡至強至尊,一座文學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當代精神的高度,一種千萬人心痛的溫暖,讓人們在瞬息中觸摸永恒,在微粒中進入廣遠,在艱難和痛苦中卻打心眼裡寬厚地微笑。
三、坦然接受死亡,積極地投入到當下每一天,這就是“向死而生”最好的歸宿。
有追求,有目标,日有所得,每天都充實而飽滿。
努力工作是向死而生,建設家庭是向死而生,堅持寫作,熱衷健身依然是向死而生。隻要心靈在成長,積極、樂觀、向上都是向死而生。人生的長度,我們決定不了,但人生的厚度全靠我們自己。
人的一生或許沒有“完美”,但是,它可以“圓滿”,對我而言,無悔即是圓滿。無論成功與否,富貴與否,長壽與否,在生命的起點與終點之間,我有沒有虛擲光陰,盡最大可能完善自己,讓自己的人生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
此生就無悔!
我帶着對自己無限的期許,向死而生!
結語:向死而生,為生命本身而活,是每個生命的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