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位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平日的辛苦工作、悉心照料都是為了讓孩子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但是,有時父母不經意間的一句話便可能毀了孩子的美好未來!
“愛之深,責之切”, 盡管是本着愛孩子的态度出發,但父母有些話一旦說出口,還是會像鋒利的刀子,深深地傷害着孩子。
下面是最傷孩子的十句話,父母們一定要認真看看:
最傷孩子的十句話
1.你怎麼這麼笨!
當别人說你笨的時候,是什麼感覺?
失落、窘迫、憤怒…… 這些在孩子身上,不會減少,隻會放大。孩子的承受和判斷能力都沒有完善,很容易被别人的話所影響。
對孩子要多點耐心和信心,可以換成:錯了沒關系,再試幾次一定會成功的;做到這樣已經很不容易了呢!
2.哭什麼哭,你還有臉哭?
有些爸媽一聽孩子哭,就心煩意亂立馬阻止,尤其一些男孩的父母認為,男孩哭缺少男子漢氣質,因此堅決不允許孩子哭,甚至告訴孩子哭很丢臉。
孩子委屈時,哭可以緩解情緒,孩子年齡小,不懂得如何調節情緒,想哭就讓他哭會吧。
父母可以耐心等孩子哭完後再跟他講道理,請注意别在孩子哭的興頭上講,因為這時候孩子聽不進去;
也别為了不讓孩子哭而妥協,這會讓孩子以後拿哭做殺手锏來達到目的。
3.我以後再也不會相信你了
誰家孩子還沒撒過幾個小謊啊,爸媽發現了怎麼應對才是關鍵!都知道撒謊不是好事,但打罵孩子隻會讓他更不敢說真話。
爸媽不信任孩子,孩子會很受傷,連最親近的父母都不相信他,還有誰相信呢?孩子會更加内向敏感,缺乏安全感。
可以換成:能把真實的想法告訴媽媽(爸爸)嗎?我會理解你的。
4.你太不争氣了,我對你很失望
父母總是對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這種期望強加在孩子身上,就變成了壓力,也就導緻了父母們的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父母如果經常說這句話,孩子會越來越不相信自己,失去自信,覺得自己很“蠢”,什麼都做不好,成績也會越來越差。
可以換成:一次小小的考試沒事,我們來看看問題出在哪裡,下次一定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了好不好?
5.我說不行就是不行
當你對孩子說出這句話後,孩子十有八九不會再“反駁”,但這并不意味着孩子就此信服,暫時的沉默會在一次次累計之後,反而會在孩子心裡埋下更加逆反的種子。
懼怕不等于信服,口服不等于心服,家長的威信不應該用在逼孩子就範上。
要尊重孩子的選擇,遇到分歧多跟孩子商量,而不是簡單粗暴的“一言堂”。
6.你看看人家XXX
别人家的孩子聽話懂事學習好,早起早睡搶着做家務,天天看書從不玩遊戲。
很多孩子都是聽着父母講“别人家的孩子”長大的,父母們總是拿别人孩子的優點跟自己孩子的缺點比,卻很少誇贊自己孩子的優點。
每個孩子都不是完美的,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特長。
聰明的父母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發掘孩子的潛力,而不是隻看到孩子的缺點,貶低孩子的能力。
7.下次你考100分就給你買
首先,用物質鼓勵孩子努力學習就不可取。
因為這隻能激起孩子短暫的學習欲望,而并不是内心潛在的學習興趣和動力,還容易養成錯誤的金錢觀。
其次,給孩子定的目标要切合實際,是那種努力一把能夠實現的。
平時隻能考及格,非要考100才能買,那不是為難孩子嗎?這樣孩子也不會有信心去達成這個目标。
8.你可真行啊,好的不學專門學壞
有些爸媽總忽視孩子的優點,放大他的缺點,孩子做錯事,反話諷刺孩子,隻會更加嚴重地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反而沒有辦法幫助孩子變得更好。
其實,有時候放下作父母的姿态,心平氣和的與孩子溝通,孩子是會很願意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想法的。
9.算了,看你以後也不會有出息
父母不斷說這句話,孩子就會信以為真,一旦遇到困難,很容易放棄自己,輕易妥協;失敗之後也沒有從頭再來的勇氣,一蹶不振。
父母的否定和不看好,其實給了孩子放棄自己的理由。
永遠不要對孩子說“你不行的”,賞識和信任才是幫助孩子變得更好的動力所在。
10.就算為了媽媽,你努點力好麼
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采用激将法刺激孩子,有些父母則是打起了親情牌。
“你看媽媽為了你,工作那麼辛苦,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把所有最好的都給你了,你就算為了媽媽,好好學習行不行?”
這句話的确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沖擊,有些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個累贅,給父母造成了困擾,帶着很大的心理壓力去學習。
這樣即便是努力學習了,他的人生觀價值觀也會發生很大的偏差。
有些父母老了會說,我的孩子不愛回家,雖然對我們從不吝啬,卻也沒有親子間的溫情。其實,隻是因為你不經意間的幾句話深深地傷害了孩子!
别讓這些刀子傷了孩子的心,這些話,千萬别對孩子說了!
給爸爸媽媽的3句忠告
1.成長比成功重要,輸得起的孩子最成功
現在的父母有個奇怪的現象,什麼都替孩子幹,認為孩子的任務就是念書,導緻孩子除了念書什麼都不會,成為了一個高智商白癡!
我組織夏令營,一個很小的孩子看着煮雞蛋發呆,後來一問才知道,這孩子從小就沒見過家人煮雞蛋、剝雞蛋的過程,都是擺好了切成四塊放在面前吃。
所以别老預設結果,而要重視成長過程,走好腳下的路,輸得起的孩子才是最成功的孩子!
2.付出比給予重要,給孩子愛你的機會
隻對孩子付出愛,會讓他們沒有責任感,隻會一味索取。
一位下崗女工知道孩子喜歡吃蝦,咬牙從市場買來,看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自己舍不得動筷子。
眼看孩子已吃完飯,媽媽忍不住想嘗一口,“别動!”13歲的孩子說“那是我的”。
過分溺愛、無限縱容滋長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隻有自己,沒有别人。
3.對話比對抗有效,别跟孩子較勁
青春期的孩子愛跟父母“對着幹”,四五十歲的父母也愛跟孩子“較勁”,雙方各站一方,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對方,隻想改變别人,不想改變自己。
比如談到早戀,許多家長就簡單、粗暴地阻撓、強行壓制。
青春期的孩子正處在成人感迅速增強,但心理卻不成熟的時期,他希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又對父母缺少基本的信任。
因此逆反心理很強,心靈的大門隻朝着同齡人開放,這時候他特别需要心靈關懷,需要理解。
愚蠢的家長隻會盯着孩子的缺點,一味的抱怨與批評孩子,讓孩子喪失對自己的信心,變得越來越自卑叛逆;
而聰明的家長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也懂得适時的稱贊會給自己的孩子信心,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更加優秀。
爸爸媽媽們,請大膽為孩子喝彩,請相信你的孩子會越來越棒!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