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第安人克丘亞語和艾依馬拉語中,“智利”意為“世界邊緣”、“天之盡頭”的意思。從地圖上看,智利不僅處于南美洲的邊緣,更處于世界地圖的邊緣。另外,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智利是世界上唯一跨越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三個大洲的國家。智利的國土最為狹長,像一把“戰刀”,上幾期的内容我們從北到南依次介紹了智利的各個行政大區,來幫助大家深度了解這個未來中國的重要經貿夥伴,今天我們來講講智利最南端的大區:麥哲倫-智利南極大區。
麥哲倫-智利南極大區不僅是智利最南端的大區,還是智利面積最大的行政大區,總面積有132033.5平方公裡(不包括智利要求的南極領土),占全國總面積的17.5%。與上一期我們講得艾森大區一樣,該區多山地、峽灣和島嶼,常年吹着西風,臨近南極,氣候寒冷,不适宜農業,隻能發展畜牧業。從19世紀下半葉開始,該區重點發展養羊業,主要飼養綿羊,是全國羊肉的主要産地,并提供國家羊毛出口的80%。除了養羊業以外,麥哲倫-智利南極大區的合恩角曾經以捕鲸業聞名,至今合恩角上還可以看到用鲸肋骨做成的“栅欄”,以及用鲸椎骨做的小凳。在捕鲸活動受到限制以後,該區沿海的海蟹和海貝等海産品成為這裡的替代産業。如果你來這裡旅遊,運氣足夠好,也許會在附近海域看到巨大、珍貴的藍鲸出沒,震撼你的眼球。
1943年,在著名的南美洲最南端島嶼——火地島,發現了豐富的石油,這開啟了麥哲倫-智利南極大區另一個經濟增長點。1945年,智利開始在麥哲倫-智利南極大區開采石油,到1977年底鑽井達到1755口,石油的開采促進了該區經濟的發展。随着石油工業的發展,智利最南部的城市,位于麥哲倫海峽中部的蓬塔阿雷納斯成為智利南部的石油工業中心。蓬塔阿雷納斯是智利南方的門戶,其前身是1843年建立的布爾内斯城堡。由于該城在1868年成為自由港,蓬塔阿雷納斯有大量的南斯拉夫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德國人來此發展畜牧業、修築公路、碼頭和開設旅館,所以歐系人口占絕大部分比例。蓬塔阿雷納斯的市中心有一座教堂,教堂前的廣場上立着一座麥哲倫銅像,他是這座城市不可替代的英雄。
蓬塔阿雷納斯市景
随着麥哲倫-智利南極大區石油工業的發展,蓬塔阿雷納斯這座城市由畜産品加工為主,轉變為石油運輸中心,同時也成為前往南極地區的重要交通站。然而,雖然确實離南極地區很近,蓬塔阿雷納斯卻不是世界最南城市,世界最南城市是位于火地島的烏斯懷亞。1520年10月,麥哲倫在穿越以他命名的麥哲倫海峽時,首先看到的是一個被土著居民燃起堆堆篝火的島嶼,遂将此島命名為火地島。令麥哲倫驚訝的還有島上土著居民的身高,他們竟然高達1.73~1.83米,而且肌肉發達,如同巨人國一般。這些土著居民被稱為奧納人,不過高大的奧納人尚處于原始階段,至今他們還保留着一個奇怪的習慣:晚上睡覺時,把孩子放在屋子中間,大人圍在四周睡,這應該是為了保證孩子們的安全。如今,奧納人已經不足1000人。火地島于1881年劃定了邊界,東部約1/3的土地屬于阿根廷,西部約2/3的土地屬于智利,上面提到的世界最南城市烏斯懷亞屬于阿根廷。火地島地形多變,冰川風光别具一格,夏天是火地島最美的時節,靠阿根廷一側旅遊開發得比較好。
奧納人
總的說來,智利是一個如同世外桃源一般的國度,她偏居于世界一角,風光壯美,景緻特别,有沙漠、有島嶼、有冰川、有高山、有一望無際的葡萄園,為世界各國供應着葡萄、葡萄酒、銅礦、魚産品等物産。智利的政治環境比較穩定,經濟環境比較自由,人民生活也比較富足,被世界銀行集團視為高收入經濟體,也是南美洲第一個OECD成員國。我個人認為智利是比較宜居的地方,富足而安逸,這在腐敗橫流、人民任意妄為的南美洲諸國之中,顯得那麼與衆不同。因此,本團隊分14期較詳細的介紹了智利的一些情況,來幫助大家了解這個離中國最遠的國家,關于智利的情況我們就講到這裡,以後我們應該去哪裡看看呢?
參考文獻:
1、《列國志·智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百度相關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