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教育
/
三年級文言文司馬光中心思想
三年級文言文司馬光中心思想
更新时间:2024-09-12 23:26:06

如果你的孩子在上三年級之前,聽過司馬光的故事,學習這篇文言文會輕松些。教材選了這個廣為人知的文言文小故事,就是便于三年級的孩子理解,也能消除他們學習文言文的畏懼心理。

學習本課要達到的目标:

  1. 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正确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借助注釋了解課文大意,用自己的話講故事。

4.初步感知文言文特點,簡單了解文言文與現代文的區别。

三年級文言文司馬光中心思想(三年級學生第一次學文言文司馬光)1

一、講故事揭題,介紹主人公

  1. 老師講一個聰明孩子的故事,沒聽過的借此時機了解一下,聽過的孩子和老師一起回顧司馬光的故事,激起孩子自豪感。闆書課題,讀準“司”平舌音,孩子跟着老師一起書空課題。介紹“司馬”是複姓,“光”是名。想想還見過哪些複姓?

2.引導孩子,今天學的這種故事語言形式叫文言文,是我國古人們寫文章的時候用的語言。

二、讀準生字,讀對課文停頓,熟練朗讀課文

1.本課中的生字,可組成詞出示,讓孩子讀詞語理解字的大概意思。“司馬、庭院、登高、水甕、跌倒、衆人、放棄、持筆”先借助拼音讀,再去掉拼音認讀。“庭、登、甕、迸”都是後鼻音,在檢測中,會以選擇拼音的方式出現,要求孩子讀準并且記住。“跌、皆”韻母相同iē,可以組詞幫助記憶。“衆、持”是翹舌音。“沒水中”“沒”讀mo,是多音字,另一讀音 mei。

2.孩子第一次接觸文言文,要有充分的時間引導學生練習朗讀。聽錄音或者老師範讀,跟着老師或錄音學讀,讀出正确的詞句停頓。句号的停頓長一些,逗号的停頓可以略短,詞與詞之間的停頓再短一些。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衆/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孩子學讀,單獨練讀。語速适中,不要故意拖長音。

三年級文言文司馬光中心思想(三年級學生第一次學文言文司馬光)2

三、多種方法理解字詞,感知課文大意,區别古文與現代文的區别

1.在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掌握關鍵字的意思,說說每句話的意思。有的字意看注釋,有的字意看圖,有的字意可以結合文意,組成合适的現代文的詞語,有的查字典結合文意選擇。

2.“于”在字典上的解釋較多,在文中選擇“在”的意思。“庭”根據課文意思,組詞“庭院”。“登”和“甕”看圖理解,兒童爬上水甕,知道“登”是爬高之意,“甕”是一種口小肚大的容器。“沒水中”的“沒”組詞“淹沒”。“衆皆棄去”“衆”指許多孩子,“皆”看注釋是“都”的意思。“棄”理解為扔下,丢下。“光持石擊甕破之”看圖,說意思,從而知道“持”是拿起,舉起。“擊”組詞“擊打”。“迸”看圖,水一下子流出來的樣子,再看注釋,體會“湧出”的意思。

3.文中出現三次“兒”,思考:每一個兒分别表示誰?“衆“又表示什麼人。

4.提醒孩子注意文言文和現代文的區别,文言文裡多用單字詞語,如“光”表示司馬光,文言文多是短句子,還有文言文的說話順序與現代語言不完全一樣,用現代文表述文言文的意思時,可以把一些字詞的順序颠倒一下,符合我們說話的習慣,意思不改變。

三年級文言文司馬光中心思想(三年級學生第一次學文言文司馬光)3

四、用自己的話講故事,背誦課文

1.在疏通了語句意思之後,可讓孩子再次跟着老師或錄音讀課文,停頓到位,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背誦。可看圖背誦,也可用句首詞提醒法背誦,如“群兒……一兒……。衆……,光……,兒……”

2.背誦課文也和朗讀課文一樣,注意停頓,不拖音。

3.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孩子已經對故事有了了解,但要重新組織自己的語言,還要能把課文中的一些文言詞語轉化成現代漢語來講述,大多學生能按課文順序,講出故事。對于一些理解能力、語言表述能力強的孩子,可以看文中插圖,看環境,看人物動作、表情,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動和語言,把這些内容添加到故事中,講出來就特别厲害了。

五、指導寫好文中生字

本課要求會寫7個生字,“司、庭”是半包圍結構,注意筆順規則為先外後内,上下結構的“登”,寫上半部分時撇、捺要舒展,“持”右邊橫畫之間距離要均等,“衆”三個人不同樣,第二個“人”捺變成點。

學好文言文,理解關鍵詞和文章意思是重點。

三年級文言文司馬光中心思想(三年級學生第一次學文言文司馬光)4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