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蘇麻,學名紫蘇,古代巴國南極種質資源遺産,中國農産品地理标志,國家自然保護區原生物種,在紫蘇家族群中屬少有的晚熟種。因未成熟葉背和籽粒皆紫色,故有“紫蘇麻”之稱。紫蘇日常作為菜肴佐料供人吃食,武陵山脈一帶稱之“蘇麻”。
晉代詩人戴凱之對彭水蘇麻的描述:“條幹并節,大葉繁枝,蓊茸紛披,淩群獨秀。”《新唐書·長孫無忌傳》載有“一品俸置于黔州”,唐代黔州治所,就是彭水。《唐六典·膳部郎中》規定,一品俸每月食料:細白米二升,粳米、梁各一鬥五升,粉一升,油五升,蜜三合,蘇一合……這是目前有關“蘇”在武陵山脈地區最為明确的記錄,距今約1400年的曆史。《詩經·大雅·生民》中說“誕實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故事是講姜嫄生下周始祖後稷,後稷生下被棄卻受到人畜鳥獸的呵護,長大後為夏朝農官,有意思的是後稷最先種的就是蘇和豆。《山海經·大荒西經》中記載:“有靈山,巫鹹、巫即、巫盼、巫彭……從此升降,百藥爰在。”其中的“巫彭”,指代今日重慶彭水一帶,“百藥爰在”也意味着這一地區廣泛種植各類藥材,其中便不乏有蘇麻的存在。
一方水土滋養一方好物,彭水蘇麻也自然離不開彭水這一好地域的造就——處于山地丘陵地帶,氣候适宜,降水量豐富,光照偏少多雲霧,為紫蘇優質生長提供了綠色有機的天然物候地理條件。
彭水蘇麻屬于一年生喜陰植物,所以生長期較長。其葉緣呈鋸齒狀,成熟期植株可高近兩米,圓形的籽粒以灰褐或灰黑色居多,蘇葉則散發迷人的沁潤芬芳。
中醫文化裡有“藥食同源”一說,所以别看一根普通的蘇麻,它也兼具藥用與食用價值。
《千金方·食治》曰:“紫蘇,味辛、微溫、無毒。下氣、除寒中。其子尤善。”
《日華子本草》曰:“主調中,易五髒、下氣、止霍亂、嘔吐、反胃、補虛勞、肥健人、利大小便、破症結、銷五隔、止咳、潤心肺、消痰氣。”
《本草綱目》曰:“行氣寬中,清痰利肺,和血,溫中,止痛,定喘,安胎。”
《藥性本草》曰:“長食紫蘇粥,令人肥白身香。”
《濟生方》曰:“加麻子仁,順氣順腸。”
《簡便方》曰:“治上氣咳逆。”
這說明蘇麻渾身上下都是寶——蘇葉、蘇梗和蘇子,各有不同的妙用,方顯彭水蘇麻的獨特與珍貴。
蘇葉:辛溫理氣、散寒解表、解魚蟹毒
在換季得了風寒感冒時,蘇葉便是人們的常用品。因其辛溫、不甚燥烈的特點,所以可用來發汗解表。
若是胸悶嘔吐或魚蟹中毒,也可運用蘇葉的行氣寬中之藥效來止人們的吐瀉腹痛之症。
蘇梗:行氣和中、寬胸利膈
蘇梗為蘇麻的莖,具有行氣寬胸的作用。如果是感冒或有腹脹、胃脹的情況,都可以拿它來使用。
蘇子: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蘇子是蘇麻的幹燥成熟之果實,經常用來降氣消痰和止腸燥便秘。搭配厚樸、陳皮和半夏,可成為降氣之品,或者與火麻仁、瓜萎仁、杏仁同用,起潤腸通便之療效。
蘇麻有趣的一面,莫過于它的多樣食法了。由于其獨特的氣味源自于紫蘇醛與檸檬烯、石竹烯等物質的混合,所以它便成為了香料界裡的“一把好手”。下面這些營養誘人的蘇麻各色美食,無不吸引你的眼球。
夏日消暑——紫蘇熟水
元代詩人方回曾言:“未妨無暑藥,熟水紫蘇香。”而《清明上河圖》上,也畫有出售紫蘇飲料。在圖中有兩處大傘下挂着招牌,上書“飲子”,傘下是張茶水桌。古人稱湯藥為飲子,宋仁宗曾命翰林院制定消暑的湯飲,“以紫蘇熟水為第一”紫蘇做飲子在民間普及就不足為奇。元代詩人昊萊呤道:“向來暑殿評湯物,沉木紫蘇聞第一。”
可見古人都很中意這一款消暑之水,若是在炎炎夏日來一杯蘇麻涼飲,那可謂清爽又解渴!
營養榨油——紫蘇油
南北朝《名醫别錄》陶弘景曰:蘇味辛,溫。主下氣,除寒中,其子尤良,榨其子作油,日煎之,即今油帛及和漆所用者。服食斷谷亦用之,名為重油。
彭水蘇麻最為珍貴的莫過于它的油了,這裡的紫蘇油具有水狀泛綠、滲透性強和易吸收等特點,富含α-亞麻酸和維生素E,在護肝降脂、保護視力、益智健腦和抗過敏等方面可起到極佳之作用。
鮮香夠味——蘇麻魚
作為愛吃魚的人們來說,蘇麻魚無疑是一道鮮香的美味。無論是蒸煮還是紅燒,隻要加幾片蘇麻,魚不光更加鮮嫩,同時還會泛有蘇麻的獨特香氣。
麻辣脆嫩——蘇麻炒田螺
對于南方人來講,常見的一道菜還有蘇麻炒田螺。将洗淨的田螺用大火爆炒,加入香濃的蘇麻,如此鮮嫩入味的口味菜就新鮮出爐啦!
香甜可口——蘇麻餅
《齊民要術》說:“蘇子雀甚嗜之,必須近人家種矣。收子壓取油可以煮餅。荏油色綠可愛,其氣香美,煮餅亞胡麻油,而勝麻子脂膏。”
來源:重慶市綠色食品協會微信公衆号、JXHA金享紅安微信公衆号、重慶農品巴味渝珍微信公衆号、臻土貨微信公衆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