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漢語言更是非常豐富,叫人歎為觀止。
每一個字的用法都有講究,每一個詞的使用也是有特點的,比如在親人的稱謂上,為什麼姑父是父親的“父”,姨夫卻是丈夫的“夫”?這個稱謂不是随随便便的,有它深刻的哲理。
01 代表尊卑中國是個重視親情的國家,一個人在社會上無論混得多麼有成就,都不能不認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兒女、姑姑姨媽、伯父叔父以及舅父舅媽。如果不認了,就是六親不認,就是大逆不道。
在六親中,姑姑和姨媽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是自己父親的妹妹,一個是母親的姊妹,他們都是至親。而姑父是姑姑的丈夫,姨夫是姨媽的老公,他們也是自己最親的人。所以,作為六親的基本成員,“姑父”和“姨夫”的稱謂不是現在才有,古代的時候就出現了。
我們知道孔孟之道主導了中國社會幾千年,是中國曆代統治者認可的的價值觀。而三綱五常,等級觀念、男尊女卑是孔孟之道的精髓。
雖然姑父和姨夫都是近親的配偶,但一個是父親妹妹的愛人,一個是母親姊妹的愛人;按照男尊女卑的說法和“三綱五常”中夫為妻綱的條理,父親的親戚應該是主要的,比如姑媽的配偶是排在前面的;同時,母親的親戚姨媽的配偶,就應該次之,地位稍遜之。這樣一來,姑姑的愛人用父親的“父”,姨媽的愛人隻能委屈一點用這個丈夫的“夫”了。
02 代表親疏心細的朋友一定知道,自家的孩子無論姨媽對自己如何好,他們心裡還是姑媽最親。
在古代人的眼裡,同姓的親人血緣關系更近,應該算是“宗親”,姑姑跟自己的同姓,應該是自己人。
而跟父親不一姓氏的人,隻能算是外姓人,外親,這樣一來,親疏立馬顯現出來。
姑姑和自己同姓,關系“近”點,相對來說,姑姑的丈夫就親一點,她的愛人我們就能用“父”字;而姨媽和自己不同姓,關系“疏遠”,她的丈夫就隻能用“夫”字,說一千道一萬還是封建社會造成的尊卑親疏。
03 與時俱進正因為“姑父”和“姨夫”的“父”“夫”使用是陳舊觀念的産物,與新時代格格不入,它是逆曆史潮流,違背現代文明和價值觀的。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随着婦女地位的提高,父親的親戚跟母親的親戚也不分尊卑,更不分遠近,都是最親的人,叫法也不該有所區别。
因此在生活中,我們在書寫姑姑、姨媽配偶的時候,不再有所區别,有人用“姨夫”有人用“姨父”;而稱呼姑姑的愛人,有人用“姑父”,也有人用“姑夫”,在《辭海》中,對這兩種不同叫法都是認可的。
來源:《閱讀時代》2022年第04期
作者:徐德章
責編:馬京京、編輯:鄧汝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