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公曆的9月已經過半,陰曆的八月馬上就要見底。
對于很多區域來說,八月是個很幹旱的月份,仿佛上次下雨還上個月的事。有句老話說“八月有雨無雨要看詹,逢壬下雨逢辰停”,到底啥是詹呢?這麼旱和詹有關系嗎?
1·關于詹的傳說和諺語
關于“詹”的傳說有好幾個版本,概括來講就是:
古代某個皇宮裡有個廚子,手藝相當了得。有天皇上突然問廚子:老詹,天下啥東西最好吃?
詹廚子想,皇上啥好吃都吃過了,說啥呢?轉念一想,不管啥好吃的,沒鹽都沒味兒。于是他回答說:鹽。
皇上本想廚子說種美食飽飽口福,沒想到他回答個“鹽”,竟敢出言敷衍!于是就命人殺了廚子。同時還下令此刻起全國上下誰都不準吃鹽,這天正好是八月十三。
沒想到,才過了十來天,皇上就感覺渾身乏力、頭暈目眩,身上還有些浮腫。大臣來報,百姓們無精打采、無心耕種。
皇上這才懂廚子的意思,知道冤枉了他,。趕緊命令恢複正常,又诏告天下以後廚子的忌日他就讓位到月底。還立下規矩:如果這天下雨,就代表廚子坐了皇位;如果沒下就代表他沒來。
因為廚子死的那天正是壬日,月底是辰日,所以民間就有了“八月有雨沒雨要看詹,詹王逢壬來逢辰走,一來就下、一走就停”的說法,也就是“有詹無詹,隻看八月十三”“八月逢壬進詹下,逢辰出詹停”“八月連陰不連陰,就看進詹第一壬;八月陰雨停不停,就看月底那一辰”。
因為每年八月的壬日不固定,為了好記,人們就把進詹日定在“八月十三”,這天也叫“詹王日”。詹的意思和“沾”差不多,代表雨水,也有地上有泥“沾”鞋的意思。
2·為啥逢壬會下雨?
四季之中,春天的甲木代表溫暖和煦,夏天的丙火代表熱烈燒灼,秋天的庚金涼爽舒适,冬天的壬水寒冷冰凍,這些都是其季節的代表和特點。
夏季丙火越盛天就越熱,秋天的庚金越強天就越涼;同樣的,冬天壬水越盛天就越冷。所以才說“夏至三庚入伏”,夏季庚金伏藏時就入伏;“冬至三壬數九”,冬季為水,壬水越強天就越冷,壬水代表的就是冬天的寒冷。
農曆的八月,是秋金最強盛的時候,秋金強盛之時也是冬水萌生之日,也就是說壬水開始萌生了。壬為江河之水、滔滔不絕,在地為大河大江大海,在天則為雲為雨。所以民間也說壬日是“水神”日,古代會在壬日祭拜水神,天旱時求雨都會選擇在壬日進行。
八月金氣強時遇到“水神日”,就比較容易下雨,此時下雨也很容易形成“秋雨連綿”。
民間說“八月逢詹下雨,一下就是十八天”,其實指的也是從酉月的壬日到辰日的十八天:八月的第一個壬日是公曆9月6日,農曆八月十一壬戌日,到秋分後的9月24日,陰曆八月二十九庚辰日,剛好是十八天。
如果八月份金氣不夠強,比如夏火太盛壓制、或者土氣太盛埋藏了金氣,秋金之氣不足遇壬水也無雨下,那就會出現幹旱,也就是“詹王沒來”。
那為什麼說“逢辰出詹”“遇辰雨停”呢?
3·為啥逢辰雨就停?
辰就是“龍”,也是蒼龍七宿。春天時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從地平線上升起,在角宿(就像龍的角一樣)先露出地平面,見龍在田”就是“二月二龍擡頭”,“
此時正是春分前後,所以春分三候中就有“雷乃發聲、始電”,代表此時開始有雷聲和閃電,就像龍的吼叫,“龍”來了雨水自然就多了;夏至前後,蒼龍全現“飛龍在天”現于南方地平線以上,所以雷多閃多、降雨也多。
到了秋分前後,七宿中的亢宿沉入西方地平線以下,像是龍低頭“亢龍有悔”。“龍”走了自然就不再發聲,雨水也就少了。
所以秋分三候之一、三就是“雷始收聲、水始涸”,涸就是雨水少,河中水位降。《說文解字》中也解釋說:龍,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所以才說“逢辰雨停”“逢辰出詹”。八月底的辰日在秋分次日,農曆八月二十九庚辰日,從這天開始,雨水會明顯減少,也再不能聽到雷聲。
民間還有種說法是“春分逢辰雷發聲則龍出,夏至逢辰雷振是分龍,秋分逢辰雷收為歸龍”。
從四季五行上說,辰為水庫,辰就相當于是堤壩,它不會壓制水而是攔住和存住水,水流不出來自然雨水就少了。
結語:
所謂“進詹下雨出詹停”,其實是古人總結出的氣候經驗;而逢壬下雨逢辰停,則是從五行和季節上來說,這兩個日子剛好趕上容易下雨,以及到了停水的節點。#天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