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意見和建議? 很多家長教育小孩老是想着怎麼控制,讓他服從自己的想法,動不動批評指責,甚至大打出手,這是情緒失控導緻行為失控的原因,是因為别人的行動滿足不了他的預期,而他又沒有好的方式應對,心裡的無力感導緻的更何況他還經常跟别人比較呢越比較越不滿,越不滿越失控,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意見和建議?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意見和建議
很多家長教育小孩老是想着怎麼控制,讓他服從自己的想法,動不動批評指責,甚至大打出手,這是情緒失控導緻行為失控的原因,是因為别人的行動滿足不了他的預期,而他又沒有好的方式應對,心裡的無力感導緻的。更何況他還經常跟别人比較呢!越比較越不滿,越不滿越失控。
另外,很多家長經常對孩子做一些空洞的說教。很多時候我們說的是對的,但自己卻不知道内涵,這就是空洞教條。你不要期待你空洞的說教能起到什麼好的作用,用力過度又會壓抑人的天性,壓抑天性,時間久了就會導緻性格的扭曲,因為别人要是沒法反抗你的威嚴,那隻能選擇迎合于你。這樣你所謂控制欲念表面上就達到了。但正面效果往往不好,負面效果倒是很明顯。比如你告訴一個孩子要好好學習,孩子聽話,為了迎合你就會壓抑自己愛玩的天性,學習也許會好了,但是隻是為了迎合别人壓抑着自己的本心去行動,那心裡得多苦、多煎熬啊。時間久了可能就沒自我了。所以孩子聽話也不一定是好事。
從物理概念上說就是教育着力點沒找對,這個正确的着力點應該就是認知!要是孩子認知到學習重要性這個道理,那麼一切可能都不一樣了。他的行動是自發的,不是為了迎合誰。從不斷的行動中,找到行動的樂趣,從而甘之若饴,也就不會感覺到苦了。這樣的小孩會是積極的、陽光的、開朗的。
沒有覺醒就沒有清明!心堵塞,滿心困惑,思慮不暢,就會行動遲疑,做事效率低下,為了迎合壓抑着自己,就會導緻本性的扭曲。
堵不如疏,千古真理。關于教育方法先賢留給我們的足夠我們用的,真真的大智慧。為啥古代人注重修心呢?就是因為他們知道,無論做什麼心才是根本。這個無關道德,更無關價值。隻是因為他們對學習是有着深刻的正确認知。
那麼教育怎麼從認知入手呢?比如怎麼讓孩子認知到學習的重要性呢?方向對了,剩餘的就是方法方式的問題了。同時再次提醒,空洞的說教一點用都沒有用,反而施得其反。
我自己的淺見:你要是想讓孩子有正确的認知,首先你得自己認知正确吧,也就是你要是想把道理講明白,你自己得有心得吧。要是自己啥也沒有,你怎麼給得了别人呢?要是你自己都需要教化,你卻出于身份的的責任感,去教化别人,會有好結果嗎?這就回到了前文的現象了。達不到你的預期,同時又沒應對方法,你就會感覺失控。
教育要做到無為,行不言之教!不是什麼也不做,以自身行動影響别人。而是你的方法方式,要合乎教育的規律與法則,而不是胡亂作為;是要從自身做起,隻有你有足夠多的東西了,才能給别人更多東西,不是胡亂言教。
不懂得怎麼教育,我感覺那就不要對小孩幹預太多,降低自己的期望,放掉自己執念,給孩子足夠的包容,還小孩自由!保證他有個健康的身體,懂得基本為人處世的道理就行(也就是有大樹杈了幫他處理下)。
你要相信小孩是能自己成長的。我們小時候很多不就是放養的嗎?我們很多人不是也成才了嗎?對自己的小孩你咋就那麼信任了呢?根本就是你自己期望他成才的執念太重了!不成才,成為一個合格的人,就不行嗎?
你要是實在還不甘心或者是在不想任由小孩成長,那你就陪小孩讀書吧!
他要是對讀書不感興趣或者一些書他讀不懂,那你就給他讀,給他講解。用書本裡的道理熏陶他,有書本裡的故事激勵他。有些深奧的你體悟了以後,用他能懂的方式講給他。這樣既培養了孩子的讀書興趣,又豐富提升了他的認知,還能避免他對書裡的内讓産生錯誤的解讀或者書裡錯誤的東西對他産生不好的影響,同時你自己通過閱讀,認知也能得以提升。一舉幾得多好!
其實我現在就是這樣做的,隻要條件允許,我每天都給孩子讀書,讀的量不定(我感覺最好一次不要太多)。有時讀的不到一頁,就會對于一些道理與疑問,我們就能讨論幾十分鐘,甚至更長時間。這樣讨論完,都累了,他不想聽,我也不想讀了,第二天再接着。但是我們基本每天都讀,讀到哪就算哪,累了或者他不想聽了,就不讀了。
因為我以前發現,嘗試給他講道理,一開始還行,他能聽,後來我發現他越來越心不在焉。就想到了這個給他讀書的辦法。我心想,我說的你不想聽,那就讓書給你說吧。這樣他倒願意!這裡書就成為我教育小孩的媒介了。
每個小孩一樣,這個方法也不一定都适合,我小孩七八歲,還好引導。以後大了,估計我想讀他也不一定樂意聽了。所以既然有效,我就要趁機會給他多讀些。分享到此,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