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劉備出微低微,小時就死了父親,與母親相依為命,靠織席販履艱苦度日。等到稍微年長,母親省吃儉用、東挪西湊送了劉備到缑氏山大儒盧植處求學。在短短的幾年求學生涯裡,劉備并沒有學到多少儒家經典,反而在學長公孫瓒的言傳身教下,學會了飛鷹走狗、揮金如土。
等到他回到涿縣後,故意将公孫瓒走雞鬥狗的官二代行為加油添醋說給自己的發小們聽,而且張冠李戴的将公孫瓒的許多事迹說成是自己的壯舉。
劉備此舉,不外乎是一種虛榮心使然。不過這些事迹,在從來沒有走出過桑樓村的青年鄉民耳中聽來卻如癡如醉,更對劉備刮目相看。随着衆口諠騰,劉備的事迹在涿縣上下風傳。出現了“年少争附之”的盛況!盡管在許多事情上劉備有意含糊其辭,告訴衆人“不要迷戀哥,哥隻是個傳說”。但他的話讓大家更覺得劉大耳朵這人深不可測,愈發的對他尊崇。
不久,劉備收了兩個小弟,一個是關羽,另一個則是張飛。此次事件,就是流傳後世的經典橋段“桃園三結義”。劉備、關羽、張飛兄弟三人都是史有其人,但真正生卒年可考的卻隻有劉備、關羽二人。
曆史上,劉備卒于章武三年,活了六十三歲。反推一下就會知道劉備出生玗漢桓帝延熹四年(161),關羽走麥城被殺那年是漢獻帝建武二十四年(219)。關羽生于哪一年,三國志中沒有相關資料記載,但後人為關羽作年譜,卻将其生年定于漢桓帝延熹三年,死的那年正好是六十歲。所以如此,應該是有相關記載的支持。按此推斷,關羽年齡要比劉備大一歲了。劉關張三人義結金蘭,排行老大的應該是關羽。
那為什麼人們隻說“關二爺”,絕口不提關大爺呢?其實,早在《三國演義》成書之前,就有關于劉關張兄弟三人結義的雜劇流傳于世了。
有一出專門寫此事的元代雜劇《劉關張桃園三結義》,說的是張飛與關羽在涿州結識後,欽佩關羽的志節慷慨,武藝過人,決心要拜關羽為兄長,道白雲:“此乃真壯士也,來來來,不問年紀大小,我拜德不拜壽,你為兄我為弟。哥哥請坐,受您兄弟張飛八拜者。”關羽推辭不過,隻好認了張飛做小弟。
或者,張飛年齡要比關羽還要大一些也未可知。認了關羽作大哥,張飛拉了關羽到酒店慶祝,又遇到了“耳垂過肩,手垂過膝”的大鼻子劉備。等劉備亮出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的金字招牌後,關羽立即驚為天人,也不管張飛同意與否,關羽立即拉了他向劉備納頭便拜。劉備惺惺作态,關羽的答複與張飛如出一轍“拜德不拜壽”!
真正的原因說出來毫無稀奇之處,劉備的大哥公孫瓒調到涿縣當縣令了,劉備在涿縣地方屬于黑白通吃、手眼通天的人物。關羽本來是山西人,因為在家鄉犯了事,跑路到涿縣是想着官府追的緊了,逃出國門的。如今有機會與劉備結為兄弟,有公孫瓒、劉備罩着他,自然就不會擔心官府的緝拿了。
至于劉備是不是年齡比他小,關羽是不會往心裡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