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頭條号@山左曆史,在這裡更好讀懂家鄉。文/樂陵史氏文化研究會
很多人對樂陵之"樂"(lao)的讀音來曆感到不解,現在《新華字典》為了方便學生記憶和學習,沒有注明“lao”的讀音。
地名讀音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事,許多地名的讀音屬于方言或者古音,按照普通話去讀地名,當然就會搞錯。
樂陵方言屬于冀魯官話,所以就很容易理解河北樂亭縣也是同一讀音。
在元代之前,北方語言中是入聲發音。元代後入聲字發生了變化,具體樂的讀音上,快樂的樂(luo)分化為le,lao,音樂的樂分化為yao,yue,仔細去體會其發音是非常相近的,許多方言就是文言古音。現在讨論漢、唐、北宋讀音,當然是一件非常麻煩和不易搞清的事情。讀音也随着時間和空間而變化。做到書同文已經很難,字同音就更難了,雖然現在教學普通話,但方言還是以頑強的生命力存在着。
樂陵的樂字具體含義是什麼呢?2014年10月3日,一位時任家鄉的副市長問我。我覺得地名應講來源,不能像《山東通志》一樣去說文解字照搬康熙字典。
樂字在甲骨文中最初象形就是谷物生長。看到五谷生長,人們就有了食物,就有了希望,就快樂、就歌唱、就舞蹈,快樂和音樂應是同時産生的。
《禮記》載:“王者功成作樂,治定制禮。其功大者其樂備,其治辯者其禮具。”“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夔始制樂,以賞諸侯。故天子之樂也,以賞諸侯有德者也,德盛而教育尊,五榖熟,然後賞之以樂”“樂者,樂也,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其欲”“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樂者,樂其所自生。”“故樂者,天地之名,中和之紀,人情不能免也。”“大樂與天地同和。”
《荀子—樂論》載:“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樂,樂則必發于聲音,形于動靜;而人之道,聲音動靜性術之變盡是矣。”
由此來看,樂陵之樂,有豐富的政治、文化内涵。樂陵地名之美,可與金陵、廣陵相比,實在是上上等的好地名。
是先有樂陵地名還是先有樂陵侯名呢?我認為還是先有侯名後有縣名。其一,在樂陵侯之前,沒有看到專門樂陵地名的記載。第二,史高開始封的是關内侯,關内侯隻有名沒有封國。公元66年史高封列侯時,應是沿用了關内侯之名,而從厭次縣分出一部分作為侯國。
1953年《新華字典》中樂第三項lao讀音下有樂陵縣、樂亭縣。《新華字典》中應當恢複這一注音解釋。
康熙字典中“樂“沒有“le"的讀音,“le"讀音是從“luo"讀音發展而來。
《漢書-地理志》樂陵“樂“的讀音為'luo"
唐代顔師古在對《漢書》注釋中,樂陵條下有師古曰:「樂音來各反。」其讀音為“luo"這是史書中對最早對樂陵地名中樂字讀音的說明。
從冀魯官話中看樂陵樂亭二地名中樂的讀音。
從冀魯官話中文白異讀,樂陵界内,音樂中樂白讀音為“yao"。而在地名中,經查山東另有昌樂、河北新樂、河南南樂,當地方言也是“lao“。輕文讀為“luo",重白讀為“lao"。乾隆版《贊皇縣志》中對洛、樂的讀音都讀“老”。
姓氏樂讀yue(嶽)。由此可見,樂陵與樂毅應無關系。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弘揚山東曆史文化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頭條号@山左曆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同時也歡迎廣大文友私信投稿,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