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群星獎舞蹈評委于平教授在向阿姨媽媽傳授廣場舞秘籍之際,2019普陀區基層文化幹部培訓班也開班了。他們在兩天時間裡,會了解到上海公共文化服務概況、群衆文化活動的策劃,還将前往徐彙、闵行等區各個居委會,在實踐中學習基層文化工作的優秀做法……一方,是全國群文最高水平舞蹈比賽評委直接向群衆普及舞蹈常識;一方,是基層文化幹部忙着提升自身素質,以期為群衆更好地服務——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讓市民百姓的文化生活更美好。
圖說:阿姨們在跳廣場舞 IC圖
美育是終身教育,也是遍及學校、家庭、工作場所、公共空間乃至全社會的精神享受。而且人類向善向美的本能追求,永無止境,對文化、對美的追求曆來是随着GDP的增長而增長。在打響“上海文化”品牌、邁向亞洲演藝中心之際、舉辦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之際,市民百姓對文化和美的追求日益突出,尤其會集中在舞蹈方面。“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這一段文字不僅點明了“手舞足蹈”這個成語的出處,也解釋了舞蹈為何最具有群文代表性——當言、嗟歎、歌都不足以表達情感時,人們就“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手舞足蹈。因而,舞蹈、舞劇是易于讓觀衆理解、感受的藝術形式,此番十二藝節的舞蹈、舞劇比例比以往大大增加;廣場舞,則是群衆參與面最廣泛的文藝活動,阿姨媽媽也最期待能得到專家指導和技術提升。事實上,就連近年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舞蹈類節目也是票房最高的。
因而,各類群文培育活動,不妨以舞蹈來“點睛”,那也最為關情。(朱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