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帝王的女婿被稱為驸馬,也被稱為國婿、帝婿,其實也就是公主的丈夫。
驸馬最早是一種官職的名,全稱為驸馬都尉.在我國古代,皇帝出行乘坐的一般是由三匹馬拉的車,兩邊的馬就被稱為“驸”。
在漢武帝時期,皇帝出遊的時候,負責車馬的官員叫驸馬都尉,一般是由皇帝的親戚或王公大臣的子弟擔任,是個很大的官職。
這個官職稱謂起源于兩漢時期,相傳先秦及兩漢的時候,從安全角度考慮,為使行蹤不讓世人知曉,在每次出行的時候,便安排了好幾輛相同的馬車,以混淆耳目。
皇帝乘坐的那一輛稱為正車,至于其他的這些相同的馬車均稱為副車,混亂敵人的視聽,以便保護皇帝的真正行蹤。
據史料記載,驸馬這個詞最開始的意思是:古代幾匹馬共同駕一輛車,轅馬之外的馬都稱之為驸。
《說文·馬部》中有:
“附,副馬也。”
段玉裁注:
“副者貳也……非正駕車皆為副馬。”
秦朝的時候,張良會同大力士在博浪沙(現在的河南原陽縣)阻擊秦始皇,就因為他們隻擊中副車,秦始皇才幸免于難。
《漢書·百官公卿表上》記載了“驸馬”一詞,成為“驸馬都尉”官名的簡稱,始見于漢武帝時。當時,近侍中掌管正車的官稱為“奉車都尉”,掌管副車的官稱為“驸馬都尉”。由于這個官職貼近于皇帝,所以這個官職的人選大多是皇親國戚。
到了三國時期,何晏娶金鄉公主為妻以後,擔任驸馬都尉。晉代王濟成為文帝的女婿之後,也拜為驸馬都尉。于是後世才以魏、晉這種用法為常規,凡與公主成親的,都會被任命為驸馬都尉。
因此驸馬都尉仿佛成為了公主丈夫的代名詞,後世也就将皇帝女婿稱為“驸馬”了。不僅僅是漢族如此,就是遼、金等國的帝婿也稱為“驸馬都尉”。
《遼史·百官志》中記載:
“驸馬都尉府掌公主帳宅之事。”
在明清之前,驸馬的官階其實并不高,金朝的時候,驸馬都尉僅僅是正四品。到了清朝,驸馬稱為“額驸”,地位才顯赫起來。
清朝鹹豐年間,鹹豐帝指派驸馬為自己死後“贊襄政務”的顧命八大臣之一。
在過去,驸馬身為帝王的女婿,大都過着外出風光、在家受氣的尴尬生活。
驸馬與公主名為夫妻,卻必須遵從皇室的各種禮節,要分别起居飲食,不能夠時常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