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非煙
近日,由李易峰、江疏影等人主演的電視劇《我在北京等你》正在熱播中,這也是李易峰時隔很長時間後回歸都市現代劇的一大力作,受到了很多粉絲朋友們的期待。
然而,自該劇開播以來,由于李易峰戲份太少,配角瘋狂加戲的問題,引得該劇又一次登上輿論頂峰。
其實,“配角戲份過多”早已成為如今影視界一個“令人頭大”的問題,該如何配置主角和配角的戲份也成為了非常難拿捏的事。
今天我們不如就來探讨一番!
熱播劇難逃“加戲”魔咒
2月29日,《我在北京等你》中北漂女譚铮铮的飾演者周楚濋在社交平台發文,她表示希望李易峰粉絲放過自己,自己不配做演員,不該帶資進組,不該搶戲。
字裡行間言辭非常激烈,又透露着自嘲和反諷的意思,這波操作立刻引來一陣軒然大波。
《我在北京等你》從開拍起就受到了很多粉絲的期待,李易峰作為當年的“四大流量”之一,本身就能為收視率帶來一定的保障,而2020年也是他轉型的重要時期。
沒想到的是,該劇的“魔鬼剪輯”竟讓李易峰成了“鑲邊男主”,一集出現的時間甚至僅僅隻有幾分鐘,常常隻能“活”在下集預告裡,整個故事似乎都變成了配角的故事。
有觀衆稱,李易峰的戲份甚至都比不上女四。
雖說該劇的收視率不賴,但口碑卻遭到了嚴重打擊,自然而然也引發了很多李易峰鐵粉的不滿。
而周楚濋在社交平台上的這番言論,也立刻受到了很多網友的抨擊,認為她實在是“戲太多”。
而近日大熱的韓劇《梨泰院class》,似乎也沒能逃過“配角加戲”而引發的口碑逆轉。
《梨泰院class》剛剛開播時,全網好評如潮,對于女主角的霸氣人設,很多觀衆都表示非常喜愛,她和樸叙俊飾演的男主角的感情戲本應非常有看頭。
然而,從最新更新的劇情來看,不少觀衆竟然開始有了“想棄劇”的想法,而棄劇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女二加戲太嚴重。
甚至還有人稱不如直接改名叫“女二傳”。
到目前為止,女二和男主的感情都還沒有徹底結束,而女主隻存在于每集短暫的鏡頭之中,看上去完全是本末倒置。
這樣看來,近日的這些熱播劇,很多都因為“加戲嚴重”而使得劇集口碑嚴重受挫。
用主角戲份驟減,來換配角人物形象豐滿,引發了很多觀衆的不滿,也讓作品本身由于主次不分明而變得有些不倫不類。
為何有些作品“加戲”卻能受到追捧?
其實,也并非所有的劇集給配角加戲都會引來一片罵聲。
相反,有些作品的“配角線”相比“主角線”更加引人入勝,也讓其成為了電視劇的另一大看點。
正如大熱電視劇《慶餘年》,關于劇情的讨論度就遠遠超過了演員本身。
除了主角之外,每位配角的戲份也格外傳神,每位配角所呈現的人物形象對于劇情發展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也引得觀衆一片叫好,讓人感覺少了任何一個角色都是不可取的。
這樣說來,如果電視劇本身足夠優秀,劇情足夠引人入勝,“配角加戲”反而會為作品添上畫龍點睛的一筆。
再看前些日子剛剛完結的電視劇《下一站是幸福》,該劇中的“配角線”同樣非常吸引人。
劇中,虞書欣飾演的蔡敏敏和張雨劍飾演的賀燦陽之間那段“師生戀”就為該劇加分不少。
雖說很多人是為了男女主來追劇,但卻被這兩位配角的愛情故事深深吸引。
這似乎又說明了配角的人設也尤為重要。
在劇裡,蔡敏敏和賀燦陽的人設都非常讨喜,兩人的故事也理所當然受到了大家的喜愛。
這樣說來,“配角加戲”也并非全是不可取的。
如何拿捏才是正确操作?
對于作品而言,無論是主角配角,都是為劇情發展而服務的,主角和配角也都有自己存在的意義。
前兩年大爆的三部古裝作品《香蜜沉沉燼如霜》、《東宮》、《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都沒能逃過劇粉對制作團隊的瘋狂讨伐,原因無一不是配角加戲。
我們真正應該去關注的,是配角戲份是否真正為劇情本身起到了推進的效果。
奧斯卡多年來也一直設立着“最佳配角獎”,這也證明着配角其實也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并不是說把所有問題“甩鍋”給配角,就可以掩蓋作品本身的瑕疵了。
劉詩詩、鄭恺曾經有一部作品《那年青春我們正好》,後期劇情裡40分鐘的戲份,女二一個人就占了大概35分鐘,讓人完全忘記了女主男主的存在。
像這樣的“配角加戲”,似乎才是真正值得指正的。
而且“配角加戲”也是一件不太容易拿捏的事,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現兩種極端的情況。
一是出彩的配角被埋沒打壓,承受着輿論的壓力。
二是配角“帶資進組”,以配角的身份成為真正的主角,折損觀衆對作品的喜愛。
不過,真正優秀的作品,無論配角加戲與否,是根本無需過多探讨的。
無論主角配角,每個角色都形象飽滿,才能成為劇情發展的重要紐扣,融合在一起才能共同呈現出一部高質量作品。
你們如何看待“配角加戲”問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