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果,又名歐洲醋栗,落葉小灌木,果味酸甜,可加工成果醬和釀制成酒,是珍貴的野生果類,果呈球形,由于果子上有一道道縱向的紋路,猶如燈籠的骨架得名。
性喜溫暖
燈籠果性喜溫,不耐霜凍,種子發芽以30℃左右發芽迅速;幼苗生長期20~25℃、夜間不低于17℃适宜生長;開花結果期白天以20~25℃、夜間不低于15℃為宜,否則易引起落花落果。氣溫10℃以下植株停止生長,0℃以下植株受凍。經調查看,幼苗耐低溫能力不成熟,所以露地生殖時期不能過早,而必須在晚霜過後方可栽植。
喜好光照
燈籠果對光照要求比較敏感,需要充足的光照。在3000~4000米燭光範圍内,生長發育協調,果實品質優良。光照不足時,植株徒長而細弱,産量下降,漿果着色差,品味不佳。因此,在生産上必須注意種植密度的合理性和打尖、 抹芽、 整枝的必要性。
所需水分
燈籠果需水較多,尤其在漿果開始成熟前期,枝葉和果實同時生長,需水較多,當漿果大量成熟時,需控水。因此,燈籠果一生中,前期喜水、後期怕水,後期雨水多,導緻植株貪青、旺長,而且推遲漿果成熟期和影響采收工作的進行,故在生産上對生育前期,要注意澆水,後期要注意排水。
土壤要求
燈籠果對土壤要求不嚴,可以說在各種土壤上均能種植。但以沙質土最好,漿果品味佳,産量和商品率均高。燈籠果較耐鹽堿,PH值6.5~7.5的土壤較為适宜。另外,要求土壤物理性狀較佳,耕層深而疏松,根系容易向深層生長。
營養條件
燈籠果對營養條件反應比較敏銳。如果土層中氮肥過多,或者比例失調,都會引起植株貪青晚熟、果實品質不佳等現象的出現。營養不足,則植株矮小,漿果也小,但着色快,成熟早,産量低。因此,在施肥上要以有機肥為主,補施化肥。生育前期以氮、磷肥為主,後期則以磷、鉀肥為主,以保證各個時期的需要。
種植方法
采用水平播種法,在春季從株叢向外開成放射形縱溝,深度15cm左右。選擇發育健壯的1年生新枝,将枝條向下彎,水平引向縱溝,使整個枝條緊貼溝底,溝内可放幾根枝條,枝條間需留有一定距離,以便新根生長,然後在溝内填土,枝條頂端露出地面。分次進行培土,使新梢基部生根。秋季落葉時将每個帶根的新株與母株分離,成為獨立的植株。水平壓條操作簡便, 成活率高,而且苗木健壯。
環境條件
燈籠果可适應從零下40℃低溫到42℃的高溫,在所有種植番茄的地方都可以存活,這決定了它适合進行大規模的栽培。
燈籠果喜歡生長在腐殖質較多、疏松肥沃的土壤中。山坡建園,應選擇坡度不超過10°的緩坡地帶。
定植技術
株行距為1m×1m,定植穴深、寬各40cm,每穴施農家肥5公斤。定植時将苗放在坑内,一人提苗,一人培土,踏實,澆足水,定植後要求穴面比地面低8~10cm,以便生長季節保持水分。
修剪方法
燈籠果生長在一個果穗上。苗木定植的當年應選留4~5個生長健壯的基生枝,從第二年起每年各留4~5個生長健壯的基生枝,一叢一般保留16~20個基生枝。4~5年每棵樹可形成5~15公斤的高産。但是株叢内枝條過密,通風此,進入結果期要特别注意修剪工作,保持通風透光。
方法是:對過密的株叢,采取疏剪衰弱枝、回縮多年生枝以及剪除多餘的基生枝。
管理防害
應特别注意加強土壤管理,清除雜草,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在開花 前和新梢生長期,遇幹旱天氣要及時灌水,每年施肥2~3次;每年在10月中下旬落葉後埋土防寒,埋土厚度以不露枝即可。解除防寒在4月中旬左右,這樣可以保證株叢正常生長、結果。
燈籠果主要病蟲害為白粉病和透翅蛾。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始發期在葉片表面或背面有一層白粉狀黴層,行防治。
墜玉燈籠果:
是多年生小灌木新興果樹,樹高1.2米果味酸甜,無核,耐促,耐運,抗嚴寒、耐高溫、營養價值特高,當年栽培,當年挂果,二年旺果、全樹都結果,單果重5-7克,5月果熟,初熟果是黃綠色,熟透時是紫紅色,也稱它紅燈籠。
在水果中上市最早,生命力最強,有根無根插在土裡就成活,什麼土質均可栽培,盆栽做盆景也可以,畝栽苗1千棵,畝産鮮果6000斤,市場價15-2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