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我都會在年初,給自己設定一個關鍵詞,用來作為新一年的基本框架。
2021 年的關鍵詞,是「平衡」。不僅僅是生活和工作的平衡,還包括高價值和低價值、短期和長期、理性和感性……的平衡。
2022 年的關鍵詞,是「靈活」。通過認知靈活性,不斷地切換自己對外界的理解和預測。我們不再是從「外界的一切都可預測」而獲得安全感,而是從「無論發生什麼變化,我總是能夠去适應它」獲得安全感。
而經曆了這麼一個充滿着變化和混亂的 2022 年,面對着未來尚不明朗的疫情,以及經濟和諸多行業的重啟,我想,可能沒有一個關鍵詞,比「健康」,更能夠代表我們對 2023 年的期望和希冀。
我想把「健康」作為 2023 年的關鍵詞,跟大家分享一點我的思考和計劃。
新的一年,希望大家都健健康康。
1. 身體健康:利用「零食運動」,壓榨碎片時間
說到健康,最核心也最基礎的,當然還是身體的健康。
經曆了年底這一輪疫情,許多人可能已經切身地感受到鍛煉能夠帶來的好處:平時有鍛煉習慣的人,感染時症狀似乎都更輕一些,恢複也更快一點。
這不是錯覺:2022 年的一項公共衛生研究發現:比起有鍛煉習慣的感染者,平時缺乏鍛煉的人,感染新冠後重症率高出 191%,死亡率高 391%。(Young et al., 2022)
即使我們不考慮新冠,保持适當的鍛煉習慣也尤為重要:它不但可以非常有效地延緩大腦衰老,減輕患阿爾茲海默病的風險,還可以提高我們的精力上限,讓我們能夠更持久地學習和工作。
可能許多朋友會說:我也知道鍛煉有很多好處,可是,我真的沒有時間去鍛煉呀,怎麼辦呢?
一個足夠簡單有效的建議是:利用「零食運動」,最大限度地「壓榨」鍛煉的好處。
2022 年,一篇發表在《自然》子刊上的研究,對數萬名參與者的數據進行了7年的追蹤後,得出一個結論:日常生活中,哪怕完全不進行運動鍛煉,隻要在每天的生活裡多穿插幾次「少量多次」的鍛煉,同樣可以起到有效的作用。(Stamatakis et al., 2022)
什麼樣的運動呢?比如快步上下樓梯,狂奔趕車,或是陪孩子玩耍到氣喘籲籲,等等,這些都算。換言之,隻要你在一段時間内充分刺激身體,讓心率達到較高的水平,就算是一次「零食運動」(學名叫做 VILPA,日常生活方式的間歇性劇烈身體活動)。
一次這樣的「零食運動」需要持續多久呢?答案可能會令你驚訝:一分鐘即可。哪怕每次隻有一分鐘,每天有個四五次,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為什麼零食運動會有效呢?研究員 Marie Murphy 發現:當我們的運動強度到達一個臨界點之後,即使我們很快就停止運動,身體仍然在進行運動後的反應,存在一定的「滞後性」。正是這種滞後性,使得零食運動可以在一定時間内持續生效,不斷刺激我們的身體。
Marie Murphy 的研究發現:把一段中等強度的運動均分為多個時間段的「零食運動」,不但效果更好,并且能夠更容易堅持下去,極大地減輕參與者去持續運動的心理障礙和阻力。
所以,如果你依然無法下定決心去運動,那麼,我的建議是:不要小看每天的大量碎片時間,把它們用起來。哪怕每次隻有1分鐘,隻要你能夠充分刺激身體,哪怕隻是原地跑步,也能起到作用。
如果你想要起到比較好的作用,最好是每次鍛煉1-2分鐘,每天6-8次。可以是原地快速跑步,上下樓梯,沖刺跑,等等。盡量讓心率高一點,這樣能夠起到類似于 HIIT(間歇性高強度鍛煉) 的效果。
當然,這可能隻是一個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基本條件。如果想做到足夠健康,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每周最好進行150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運動。不過,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可能是一個有點過高的目标。
那麼,不妨先把目标降低一點,讓自己把每天的碎片時間用起來,讓自己感受到每一分、每一秒,自己的身體都在「變強」。
這可能是保持健康更高性價比、也更有效的做法。
2. 生活健康:設計「行動信條」,讓生活更規律
許多人都想改變自己生活中的壞習慣,養成好習慣,為此,會去閱讀各種各樣的書籍,想辦法去設計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希望能夠憑借自律,讓自己脫胎換骨,煥然一新。
這個思路不能說不好,但大多數時候,它難以持久:我們往往特别容易陷入三分鐘熱度裡面,可能堅持了幾天、幾星期,就無疾而終了。
更有效的辦法是什麼呢?我在《打開心智》裡面講到過一個方法,非常簡單:隻需要問自己一個問題:
如果我想讓我現在的生活變得更好,我可以去做一件什麼事?
不用考慮太多,不用想得太複雜,你就把任何一件你覺得對你有幫助的、能夠讓你變得更好的事情列出來,就可以了。
這件事情必須足夠簡單,越簡單越好,最好是一句短小精悍的話,不要帶有結果,也不要帶有任何指标。它就像一條法律、一條守則,讓你遵照它去生活。它越簡單,越純粹,你就越容易遵守下去。
因此,我把它叫做「行動信條」:你可以理解為,你為你自己的人生樹立了一條新的信條,并且承諾在以後的日子裡遵照它去生活。由于它不帶結果和指标,所以不需要打卡、不需要記錄、不需要複盤:你隻是遵循着它去行動,僅此而已。
哪怕有幾次違反了也不要緊,慢慢來,直到把它内化成自己的本能反應,讓自己下意識地接受它,不再需要思考。
一個簡單的例子是「不喝任何含糖飲料」。是的,就是這麼簡單,這也是我從很久前給自己定下的行動信條。你不需要打卡,不需要複盤,不需要計算自己在過去一個月裡面遵守了多少次、違反了多少次,統統不需要 —— 你隻要把它放在自己腦海中,每一次吃飯、喝東西的時候,在腦海裡回想一下這句話,就可以了。
越簡單,越純粹,越有效。
我的另一條「行動信條」是「睡前整理今天的收獲」。包括今天做的事情,獲取的新知,思考的成果,殘留的問題,我都會在睡前檢查一遍,複雜的,記下來并整理;簡單的,就在腦海中想一想,就行了。
這足夠有效,可以讓我的每一天都具備很強的「獲得感」,又不會占用我太多時間。
我的建議是:同一時間的「行動信條」不要太多,最多不超過三條。這三條可以涉及任何領域,但最好都足夠簡單,不超過20個字,不要帶有太多條件。讓自己能夠毫無負擔和壓力地行動,才是養成新習慣的最強秘訣。
慢慢來,直到其中某一條徹底變成了你的習慣,你已經離不開它了,那麼,再把它換掉,替換成一條新的信條,去遵守。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設定「行動信條」,這三個句式可以幫到你:
1)「不要XXXX」句式。比如:不喝任何含糖飲料 / 不吃任何油炸燒烤食品 / 晚上10點後不吃任何東西……
2)「有空就XXX」句式。比如:一有空就整理日記 / 一有空就檢查任務清單 / 一有空就起來喝杯水,同時活動身體……
3)「一A就B」句式。比如:一洗完澡出來就讀2頁書 / 一洗漱完畢就做第二天的工作計劃 / 早上一起床就聽5分鐘新聞……
這可以讓你的生活更加貼近自己想要的樣子,慢慢地、一步步地推動它,構建出一個更完善的系統。
3. 大腦健康:管理「信息食譜」,讓思維更健康
如果說我們攝入的食物和營養組成了我們的身體,那麼,我們攝入的信息、立場和觀點,就塑造了我們的思想。
你攝入什麼信息,就決定了你思考的原材料是什麼;你消化了什麼立場和觀點,就決定了你傾向于用什麼角度來看待問題、理解問題。
因此,經常有讀者問我:如何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一個很重要、又很容易被忽略的要點就是:維護好自己的信息食譜。
如同飲食一樣,不同的信息也是有自己的「營養成分」的。攝入更優質的信息,避免垃圾信息的毒害,是讓大腦維持健康,更好地看待問題和思考問題的關鍵。
具體而言,有這麼幾個建議,也許能夠幫到你:
1)多攝入密度較高的信息,避免密度較低的信息。
大腦是一個利用當下所攝入的所有信息來建模,完善對外部世界的模型,并以此來調整内部連線和權重的機器。你喂給它什麼信息,它就會構建出什麼樣的模型:你喂給它粗制濫造、質量低劣的信息,它就會把它們内化,變成自己思考外部世界的思維方式,從而讓你的思維也變得粗糙、簡單、膚淺。
反過來,你多喂給它一些需要深思熟慮和反複揣摩的信息,大腦就會學習到這種思維方式,慢慢地讓思維變得更加嚴謹、全面和認真。
2)多攝入靠近源頭的信息,避免多手傳播的信息。
大多數信息在傳播的過程中,作者為了讓它更具可讀性、更容易傳播,往往都會對其進行一定的修改、處理和簡化,導緻多手傳播的信息往往會失去去真實面貌,與原本的樣子大相徑庭。
所以,我有一個踐行了很多年的習慣,那就是:如果對一個信息感興趣,一定想辦法去找到它的源頭,從源頭去把握它。
這樣,一方面可以讓自己的信息攝入變得更純粹、更有效,避免多手傳播過程中的走樣和扭曲;另一方面也可以檢驗這個信息傳播的渠道是否可靠,是否值得把它納入自己的信息庫裡面。一舉多得。
3)多攝入可靠渠道的信息,避免不可靠渠道的信息。
很多讀者經常問我一個問題: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如何能夠判斷一條信息是真實還是謠言?如何才能不被謠言所欺騙?
很遺憾,答案是「幾乎不可能」。盡管判斷謠言有一定的技巧,但對于一個專業的謠言制造者來說,外行人幾乎沒有能力去找到漏洞和破綻。
所以,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平時注意去鑒别信息渠道的「聲譽」,然後,隻接收那些來自較高聲譽渠道的信息,不去看那些渠道來源不明、可疑的信息。
這是一個信息的渠道比信息本身更重要的「聲譽社會」。管理好自己的信息渠道,隻接收來自高聲譽渠道的信息,即使許多信息對你來說是困難的、陌生的,也能借此提高自己的視野,升華自己接收和攝取信息的質量。
4. 情緒健康:維護「情感能量」,保持積極感受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情感能量」。當我們遭遇負面的經曆,回想起不愉快的信息,接觸到消極的信息,或是碰到問題和困難時,就需要消耗情感能量,去克服外在或内在的負面力量,把我們的狀态重新「拉回」水平的位置,讓我們能夠用更好的狀态去應對它們。
如果消耗太多情感能量,我們就會更容易感到疲倦、沮喪,更容易被負面感受包圍,降低幸福感。
因此,這其實是一個惡性循環:如果你更容易遭遇和回憶起負面的感受,你就會消耗比常人更高的情感能量,從而讓自己長時間處于情感能量枯竭的狀态,于是更容易被負面感受趁虛而入……
反映在外,就是你會更容易感到悶悶不樂,疲憊不堪,覺得生活中似乎沒什麼值得高興的事情,哪怕偶爾開心起來,也很難持久。
那麼,如何保持自己的情緒健康呢?首要的一點,就是要盡可能切斷跟負面信息的聯系,避免自己老是受到負面信息的侵擾。
這些負面信息,包括自己過往的挫敗經曆、尴尬和難堪的回憶,以及外部世界發生的各種各樣的「不好的事情」。試着對自己的狀态進行覺察,一旦感受到自己又開始反刍各種各樣的負面回憶,立刻讓自己停下來,避免長久沉浸在其中。
我常用的一個辦法是:對這個想法拟人化,把它想象成一個人,一個叽叽喳喳向你彙報各種小道消息和八卦的人,然後,盯着它,等到它說得累了、疲了,就讓它閉嘴,告訴它: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與此同時,盡量避免攝入外界發生的負面事件。要知道,大多數事件是我們無能為力的,既無法控制,又無法幹預,知道了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隻會讓自己陷入負面情緒之中。
那麼,不妨給自己劃定一道邊界,關掉這些信息的渠道,别讓這些無法幹預的事情幹擾自己。
這是一方面,切斷跟負面信息的聯系。另一方面,就是通過正面、積極的情緒攝入,來為自己補充「情緒能量」。
大體上而言,有三種正面的情緒感受,對我們的情緒能量會很有幫助。它們分别是:感動、敬畏和激情。
1)感動:可以來自生活中切實的小事,也可以來自小說、影視劇等故事中真摯的情緒感受。
新的一年,不妨多打開自己的内心,讓自己更多地去關注各種各樣的小事,從這些小事中找尋到讓自己「有所觸動」的時刻,找尋到那種讓内心感受到充盈、澎湃的體驗。這可以讓你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生活」着。
2)敬畏:它指的是面對自然或其他宏大事物的洗禮時,内心感受到的崇高感。
如果有機會,多走近大自然,到山裡、海邊、樹林裡走一走,逛一逛,或是觀賞星空、雪地、山谷,感受自然界的崇高和偉大,或者接觸偉大的藝術品,有機會的話最好親身去觀摩和接近。
這可以為你帶來一種發自内心的肅穆和喜悅感,讓你感到,一切煩惱,似乎都已經無足輕重。
3)激情:指你全身心地投入在某項事情當中時,所感受到的充滿動力和鬥志、渾身有着源源不斷力量的活力感。
如果你還沒有一件能夠帶給你激情的事情,不妨把它作為 2023 年的一個主要任務。多去嘗試各種各樣不同的事情,深入地體驗自己的感受和反饋,為自己找到一個心靈的「後花園」。
它會是你獲取情緒能量和安全感最堅實的來源。
5. 财務健康:規劃「未來賬戶」,做好安全儲備
最後,簡單聊聊我對 2023 年财務規劃的想法。
基本上就是這麼幾條:減少負債,降低風險,保持流動性。
另外,如果平時沒有理财習慣的朋友,建議定期抽出一部分收入(比如月薪的10%),存起來,輕易不要動用,作為預防未來需求的一筆備用金。
此處不是廣告,不推薦任何産品,實際上也不需要購買什麼産品,存大銀行裡就行了。
這會是你抵禦風險的一個重要儲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