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詞語的多義性和使用上的靈活性(可以臨時改變用法和詞性),有些詞離開了具體的語言環境,往往難以理解。因此,必須在複習中着重指導學生“瞻前顧後”,下面,推薦幾種理解詞語的好方法。
(1)運用組合法理解詞語
一個詞語,通常由幾個字或幾個詞構成,所以我們隻要先分開理解字義、詞義,再組合起來就好理解了。如“忠勇”一詞,“忠”有忠誠的意思,“勇”是勇敢的意思,“忠勇”就可解釋為忠誠勇敢。
(2)運用換詞法理解詞語
漢語中的詞彙是非常豐富的,有些詞可以用意思相近的詞語來代替;有些詞則可以用意思相反的詞來進行對比理解。如“蜻蜓的眼睛很大,結構很複雜。”這句中的“複雜”可以用“不簡單”來代替。
(3)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讀書時還要瞻前顧後,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詞語、句子或段落來解釋要解釋的詞語或句子。如《七顆鑽石》這篇課文裡有“喜出望外”這個詞語,聯系前文描寫的内容:小女孩為了生病的母親到處去找水,可是哪兒也找不到水,她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一覺醒來,她發現罐子裡竟裝滿了清亮清亮的水。你就不難理解“喜出望外”就是指遇到了出乎預料的事而特别高興了。
(4)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推敲揣摩——把握變化
有些詞在實際使用時,詞義有了變化。對這些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聯系語言環境分析,推敲揣摩,才能把握變化。例如:“他借到一本雜志,貪婪地讀起來。”“貪婪”的本義是貪得無厭。放到句子裡怎麼也說不通。引導學生想一想句子講了什麼,然後再思考“貪婪”的意思,就能領會這裡的“貪婪”是不知滿足,專心入迷的意思了。
(5)同義詞法
學生遇到不理解的詞時,告訴學生找這個詞的同義詞,如“美麗”一詞,它的同義詞是好看,漂亮。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