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談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歡迎關注“青史觀”,每天為您帶來新鮮、有趣、幹貨滿滿的曆史故事。
今天,我們為您聊的是關于“擡杠”一詞的故事。
“擡杠”說的是為了某些無實際意義的事情展開争論,這年代還有所謂的“杠精”一說。有個流傳甚廣的關于“擡杠”來源的說法,說每年正月十五時,民間會進行文藝表演。期間會有人扮做小醜坐在轎子裡,和周圍伶牙俐齒的人進行現場battle。因為轎子是用杠子來擡的,所以這種争論的活動就被人稱作“擡杠”。
不過,關于這個詞彙的來源曆史,恐怕要早得多。早在清朝的小說裡,已經有了“擡杠”一詞。
老舍先生
一般認為的“杠”說的是粗木棍,特指的是百姓家裡頂門用的粗木棍。早在金朝文人李俊民就有《杠門》詩,其中的“杠門”說的就是用粗木棍頂門。由此衍生出了“杠”的另一種含義就是“頂撞”。
明朝淩濛初的小說裡已經出現了“但覺有物杠背,不能睡着”的描述,這其中的“杠背”說的就是撞到後背。與之相應的杠牙(扛牙)也就是撞牙或可以衍生為硌牙的意思。這在小說《紅樓夢》中已經有所體現。
由此來說,本意是粗木棍的“杠”就有了頂撞的意思。
剩下的“擡”可不是擡起這個動作這麼簡單。關于“擡”的含義有兩種解釋。第一種認為,這個字本身和杠是一樣的,都有頂撞之意。老舍先生的小說《二馬》裡已經有了“被兒子擡了一次”的說法。這其中就有被頂撞一頓之意。
另外一種說法認為,擡這個字其實是對杠的一種生動表達。因為杠本身有頂撞意,加上擡字就讓人更覺生動。所以,擡和杠相結合,就衍生出了“擡杠”這個詞,這個詞本身就有了争論的含義。
可考的最早引用擡杠一詞的文獻,可見于清朝時期的小說。比如清代郭小亭的《濟公全傳》和康海的《兒女英雄傳》裡都出現了擡杠一詞。而成書于20世紀,由曾在慈禧身邊辦事的大臣吳永所著的《庚子西狩叢談》裡也有大臣“擡杠”的用法。可見,在晚清時,即便是上層官僚間,也在廣泛用擡杠這個詞表示争論。
除了表達争論的含義外,擡杠其實還是一種職業。在明朝劉若愚的《酌中記》中已經出現了這個職業名。顧名思義,這裡說的擡杠就是給人擡東西,近似于今天重慶的棒棒。
《紅樓夢》劇照
好了,今天我們的故事就說完了,歡迎關注我們下次發布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來說您想聽的故事,想了解的曆史,我們盡量滿足您的要求,講給您聽。
本号已與“維權騎士”簽約,本号内文章未經許可,嚴禁轉載、抄襲,違者必究!請您文明評論,杜絕謾罵、攻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