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網信工作保障?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标,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加強網信工作保障?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加強網信工作保障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标。
一個多月後,頂風冒雪來到太行山深處的河北省阜平縣,走進駱駝灣村、顧家台村,同鄉親們商量脫貧緻富之策。
在阜平,深刻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别是在貧困地區。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别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面對貧中之貧、困中之困,2013年11月,在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重要理念,作出“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重要指示,為新時代脫貧攻堅指明方向。
當年12月18日,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創新機制紮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明确精準扶貧、考核機制創新等多個方面内容。
扶貧由“大水漫灌”轉向“精準滴灌”,注重扶貧對象和扶貧舉措精準,激發貧困戶内生動力。首先組織大量工作人員走村入戶,按相關标準仔細核對,精準識别出貧困戶。緊随其後是解決“誰來扶”的問題,向貧困村選派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在此基礎上,認真分析每個地方的資源禀賦,因地制宜,以發展産業為主出台幫扶舉措,加大财政投入……
此後,無論是駱駝灣村、顧家台村,還是1500公裡外的十八洞村,都在漸漸發生變化,積水成淵,彙聚十年巨變。
顧家台村由窮山溝、土坯房、亂石灘,變成一戶一處景、一村一幅畫、一線一風景,201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僅980元,到2021年達到19153元。駱駝灣村同樣如此,人均年收入由900多元增長到17480元。
武陵山深處的十八洞村,曾經交通極其不便,山多地少,沒有合适的産業,村民外出務工則因為沒有技術,也大多入不敷出,一年到頭,有些甚至連回家車費都發愁。多年來,十八洞村村民幾乎窮盡所有努力,但始終未能走出貧困。
而過去10年,十八洞村交通明顯改善,苗寨翻新,村容村貌發生根本性變化,最讓村民高興的是,村裡有了緻富産業,形成旅遊、山泉水、勞務、種養、苗繡5個産業,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增收。
2021年,全村人均收入20167元,村集體經濟收入268萬元,而2013年村人均收入僅1668元,村集體經濟收入為零。
上述3個曾經的特困村,都在2017年實現脫貧摘帽。發生在這3座村莊的蝶變是我國貧困村精準脫貧、走向鄉村振興的縮影。
2021年2月25日,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國舉世矚目的減貧成就。現行标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
我國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迹,為全球減貧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脫貧攻堅之外,過去10年,我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辦,一年接着一年幹,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多個方面持續用力,成效顯著。
人生百年,立于幼學。圍繞破解入園難,不斷擴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确保“有園上”;圍繞破解入園貴,着力構建以普惠性資源為主體的辦園體系,實現上得起;圍繞破解小學化,堅持學前教育内涵建設與事業發展同步推進,力保“上好園”。數據顯示,從2011年至2021年,我國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增長逾6倍,全國幼兒園數量增加超七成,八成左右的新增幼兒園集中在中西部,近九成在園幼兒享受到了普惠性學前教育。
教育是國之大計,圍繞服務國家戰略需要,聚焦人民群衆所急所需所盼,不斷完善政策保障體系,努力滿足人民群衆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美好期盼。從2012年至2021年,我國義務教育在實現全面普及的基礎上,僅用10年左右時間實現了縣域基本均衡發展,成為我國義務教育發展史上又一個新的裡程碑。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收入是民生之源。我國不斷完善機制,把收入蛋糕做大切好,讓百姓共享發展成果。居民收入10年實現翻番,且收入差距持續縮小,中等收入群體明顯擴大,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向着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斷邁進。
看病難、看病貴,曾經是群衆反映的突出問題。我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醫療衛生體系,形成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網,分級診療制度加快推進,有效緩解了群衆看病難問題。同時,醫保制度改革不斷深化,醫藥價格逐步回歸合理水平,越來越多的常用藥、救命藥納入醫保目錄,看病貴問題逐步得到緩解。
随着人口老齡化加深,老有所養逐漸成為百姓的急難愁盼所在,亟待解決。10年來,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日趨健全,養老服務市場全面放開,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供給格局逐漸形成。
住有所居,讓億萬百姓圓安居夢。這10年是我國曆史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規模最大、投資最多的10年,同時也是我國房地産業發展速度最快、房地産市場規範程度不斷提高的10年。住房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設穩步推進,住房保障能力持續增強。牢牢把握“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不動搖,因城施策、分類指導,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弱有所扶是公平正義的體現,傳統美德的弘揚,更精準、更全面地補齊了民生短闆。社會救助圍繞“應保盡保、應兜盡兜”開拓創新,實現了重大制度突破。10年來,我國基本建成中國特色社會救助體系,基本民生保障标準不斷提高,基本民生保障覆蓋面不斷擴大,慈善事業蓬勃發展。
10年來,我國生态環境發生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生态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群衆身邊的藍天白雲、清水綠岸顯著增多。此外,“四個最嚴”築牢食品安全屏障,建立覆蓋生産、流通、服務、銷售等全過程監管制度……
指出:“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着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人民群衆急難愁盼問題,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人民群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過去10年,一串串亮麗閃光的數字,記錄10年民生巨變。數據雖無言,卻最具說服力,亮眼的數據,充分彰顯我們的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優勢。
黨的二十大是在我們國家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黨的二十大将動員全黨全國人民在今後5年,奮力實現新的民生目标,民生建設必定再上新台階,實現新跨越。
(□ 嚴碧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