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23年癸卯年,今天農曆二月初一,農曆下個月是二月,不過是閏二月。下面嘗試簡單化解說下此内容。
閏年其實就是用來調度的,大概意思是增補調節的意思,無論是陽曆還是農曆,都有用到閏來調節。
先來說陽曆,陽曆也叫太陽曆,因為他的發明是以太陽回歸(地球圍繞太陽轉一周)為基礎的記曆,一個周期是365.2422天。
所以,陽曆分為平年和閏年,
平年365天,2月是28天。
閏年366天,2月是29天,比平年多一天。
因為一年365天少了0.2422天才夠一個周期,少個4次就是4*0.2422=0.9688天,就是說每4年就需要補一天上去就剛好差不多對數了,陽曆補的這天就固定選擇在閏年的2月補。
能被4整除的就是閏年,有餘數的就是平年,比如2024年可以被4整除,那麼2024年是陽曆閏年,2月29日
說完了陽曆來說到陰曆(農曆)
農曆他的發明是以觀察月亮的陰晴圓缺周期為基礎的記曆,比如每年的八月十五就是月亮最圓的夜晚[呲牙]。
月亮的盈虧周期是29.53天,也不是整數。所以農曆月小29天,月大30天。一年354天。
相比陽曆平365少11天,比陽曆閏少10天。
大家知道太陽的光線照射決定了四季的發生,如果任由這一年11天的落差位移下去,
勢必會影響到季節與農曆記曆的統一關系,所以,有必要設置一個閏來調節增補。
每2年或3年,就設置一個閏月。有閏月的13個月一年,383天。
具體閏月設置在哪裡,我們的老祖宗已經經過觀察計算,總結好
根據24節氣表,
立春(節)、雨水(中氣)、驚蟄(節)、春分(中氣)、
清明(節)、谷雨(中氣)、立夏(節)、小滿(中氣)、
芒種(節)、夏至(中氣)、小暑(節)、大暑(中氣)、
立秋(節)、處暑(中氣)、白露(節)、秋分(中氣)、
寒露(節)、霜降(中氣)、立冬(節)、小雪(中氣)、
大雪(節)、冬至(中氣)、小寒(節)、大寒(中氣)
農曆規定凡是隻有節氣而沒有中氣的月份,一律不能獨立成為一個月,它隻能作為一個月的附屬(副月)--閏月。
有了這樣的規定,一旦計曆與季節發生偏移了一定數值,就自動通過閏月來修複,使得農曆與季節的統一誤差不超過三分之一季節,我們的老祖宗是很有智慧的[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