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圖文
/
王陽明遵循自己的良知
王陽明遵循自己的良知
更新时间:2024-07-24 16:02:46

王陽明遵循自己的良知(王陽明如何找到良知)1

緻良知,是王陽明心學三大理論支柱之一和最後歸宿。一說都知道要有良知,可是它是什麼樣的,如何體會到自己的良知呢?王陽明說在你剛睡醒時,最容易體會到這種狀态。它就是孟子說的夜氣,也是佛家的追求目标。看一下原文的講述:

原文

來書雲:“佛氏于‘不思善不思惡時,認本來面目’,與吾儒‘随物而格’之功不同。吾若于不思善、不思惡時用緻知之功,則已涉于思善矣。欲善惡不思,而心之良知清靜自在,惟有寐而方醒之時耳。斯正孟子‘夜氣’之說。但于斯光景不能久,倏忽之際,思慮已生。不知用功久者,其常寐初醒而思未起之時否乎?今澄欲求甯靜,愈不甯靜,欲念無生,則念愈生。如之何而能使此心前念易滅,後念不生,良知獨顯,而與造物者遊乎?”

不思善不思惡時認本來面目。此佛氏為未識本來面目者設此方便。本來面目即吾聖門所謂良知。今既認得良知明白,即已不消如此說矣。随物而格,是緻知之功,即佛氏之“常惺惺”,亦是常存他本來面目耳。體段工夫大略相似。但佛氏有個自私自利之心,所以便有不同耳。今欲善惡不思,而心之良知清靜自在,此便有自私自利、将迎意必之心,所以有“不思善、不思惡時,用緻知之功,則已涉于思善”之患。孟子說“夜氣”,亦隻是為失其良心之人,指出個良心萌動處,使他從此培養将去。今已知得良知明白,常用緻知之功,即已不消說“夜氣”。卻是得兔後不知守兔,而仍去守株,兔将複失之矣。欲求甯靜,欲念無生,此正是自私自利、将迎意必之病,是以念愈生而愈不甯靜。良知隻是一個良知,而善惡自辨,更有何善何惡可思?良知之體本自甯靜,今卻又添一個求甯靜,本自生生,今卻又添一個欲無生,非獨聖門緻知之功不如此,雖佛氏之學亦未如此将迎意必也。隻是一念良知,徹頭徹尾,無始無終,即是前念不滅,後念不生。今卻欲前念易滅,而後念不生,是佛氏所謂“斷滅種性”,入于槁木死灰之謂矣。(選自《傳習錄》中卷答陸原靜書)

譯文

來信說:“佛家的‘于不思善不思惡時,認本來面目’,與我們儒家的‘随物而格’的用功方法不同。我如果在不思善、不思惡時用緻知之功,就已經思善了。要想善惡不思,而心之良知清靜自在,隻有睡覺剛醒時了。這正是孟子所說的‘夜氣’。但是這種狀态持續不了多久,很快就有思慮産生了。不知那些功夫深的人是不是經常有這種剛睡醒而思慮未起的狀态?如今我想求甯靜,卻越不甯靜,想不生思慮,卻越生思慮。如何才能使心前念易滅,後念不生(指活在當下,空的狀态),良知獨顯,而與天合一呢?”

不思善不思惡時體會心的本來面目。這是佛家給那些沒有體會到本來面目的人設的方便法門。本來面目就是我們聖門所說的良知。現在既然知道良知是什麼了,就不用這麼說了。根據所遇到的事而正心,是緻知的方法,也就是佛家的“常惺惺”,也就是常存他本來面目。心體方法大緻相似。但佛家有個自私自利之心,所以便有不同了。今想善惡不思,而心之良知清靜自在,此便有自私自利、執著刻意的心,所以有“不思善、不思惡時,用緻知之功,則已涉于思善”的擔心。孟子說“夜氣”,也隻是為失其良心之人,指出個良心萌動處,使他從此去培養良知。今已知得良知明白,常用緻知之功,即已不用說“夜氣”。那就是得兔後不知守兔,而仍去守株,兔就又跑了。欲求甯靜,欲念無生,此正是自私自利、将迎意必之病,所以念愈生而愈不甯靜。良知隻是一個良知,而善惡自辨,更有何善何惡可思?良知之體本自甯靜,今卻又添一個求甯靜,本自變動,今卻又添一個想不變動,不僅聖門緻知的方法不這樣做,佛家也不如此刻意用功啊。隻是一念良知,徹頭徹尾,無始無終,即是前面的念頭不生不滅,後面的念頭也不生不滅。如今卻想前念易滅,而後念不生,這是佛家所說的“斷滅種性”,入于槁木死灰了。

賞析

這段對話談的是不要刻意去求靜、求良知。為了讓初學者方便體會良知,王陽明用孟子說的“夜氣”來說明。因為到了夜裡,人已經忙了一天,念頭私欲也累了,即使還想幹什麼,也隻能等到次日天亮了,心被私欲松了綁,就會自然歸位,良知有所發現。休息了一夜,天明起床時,諸念還沒生起,最方便體會心的甯靜,此時就是良知裸露的時刻。如果體會到了,記住它,在生活中經常地讓這種感覺複現,就用不着再依靠夜晚才能緻良知了。否則就是形式主義了,分不清目的與手段,如守株待兔的人竟然隻守株不要兔了,就忘了目的。

良知是動靜合一的,本自甯靜,本自運動不止,那種妄想讓它靜止下來,人為地制造出一種空的心境的做法是佛儒兩家都反對的,是枯木死灰。良知與佛家的如如,性質一樣,都是無始無終,前念不生不滅,後念不生不滅。(前念不生,後念不滅,是古文的一種互文修辭,就是前念不生不滅,後念不生不滅,這種用法在佛家經典裡大量存在)。而陸澄說的前念易滅,後念不生,就把前後兩念都人為地消滅了,這是一種靜态觀,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做到,也是用心刻意維持才做到的,那麼心就被束縛住了,無法跳脫出來,進入良知境界。這是王陽明的意思。欲求良知,就不要刻意追求靜,什麼也不想心自然就是靜的,也不要刻意壓制念頭的生起與變化,因為第一壓不住,陽明在其他書信裡說過“出入無鄉”,念頭從哪冒出來并沒有固定的地方,想壓制它,你隻會疲于奔命。最好是過去現在未來三者共存,動靜共存。和也。

王陽明這段話對于我們的心理思緒的打理有直接指導意義。無論在生活與工作中遇到什麼煩心的事,常想剛睡醒時的良知狀态,就能讓心神明,頭腦清楚,不至于沖動。如果能與過去現在未來和平共處,人就是統合的,人的三個層面的我就能最協調有序地統一,無論是應對内外界,都能更合理、有效、健康。如果刻意非要怎樣,就是切斷了過去現在未來的一體,切斷了良知。就會變成局部戰鬥,失去大局觀,失去良知智慧的整體。[王陽明文集解讀NO.6]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山東93歲父親(思念父親山東劉永)
山東93歲父親(思念父親山東劉永)
  #春日生活打卡季#   思念父親 文/山東 劉永 爹的脾氣不好 ,不光我知道,哥知道,小妹知道,就連娘的幾個兒媳也知道一些情況,最清楚的是俺娘。   娘總是忍氣吞聲,一輩了承受了太多太多的委屈。但是娘依然對爹非常好,慣着爹。   六七十年代,貧窮都貧窮,娘烙地瓜幹子煎餅時,總是 用水瓢和點面烙幾個面煎餅,藏在放地 瓜幹子煎餅大盆最底下,專門給爹吃。   ...
2024-07-24
秦時明月曉夢結局是什麼(秦時明月不可忽視的曉夢大師)
秦時明月曉夢結局是什麼(秦時明月不可忽視的曉夢大師)
  《秦時明月》動畫中儒家是最講究長幼尊卑和禮數的一個門派,桑海儒家小聖賢莊有三位當家,分别是掌門人伏念、二當家顔路和三當家張良,被稱為“齊魯三傑”。三人雖同屬儒家一脈,但性格其實頗為不同,張良身處儒家實則崇尚墨家,顔路喜歡恬淡不問世事,唯有大師兄伏念最講禮數,曾因天明少羽之事責怪兩位師弟。      伏念推崇王道治國,獨創“聖王劍法”,對于儒家學說和天下大...
2024-07-24
聶遠妻子秦子越家庭背景(聶遠攜愛妻秦子越低調現身機場)
聶遠妻子秦子越家庭背景(聶遠攜愛妻秦子越低調現身機場)
  今天,有媒體曝光了一組近日聶遠與妻子秦子越一同回京的照片中。夫妻倆戴着口罩、帽子低調現身,全程雙手緊握,小動作恩愛又甜蜜,在機場默默地秀了一波恩愛~      去年,聶遠憑借《延禧攻略》、《皓镧傳》這兩部熱播劇再次翻紅,也收獲了“大豬蹄子”的稱号。雖然在戲中是“大豬蹄子”,但到了劇外,聶遠卻是一位對妻子、女兒極盡寵愛的好丈夫,好爸爸。      當天,聶...
2024-07-24
澳大利亞1
澳大利亞1
  根據澳大利亞氣象局(BOM)的初步數據統計,昨天(17日)是澳大利亞自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熱的一天。全國平均氣溫為40.9℃,打破了2013年1月創下的40.3℃的紀錄,但根據預測,這一紀錄不可能持續很長時間。随着炙熱的空氣在全國範圍内移動,預計未來幾天氣溫将繼續升高。      △澳大利亞18日全國各地氣溫分布圖(圖片來源:澳大利亞氣象局)   17日,...
2024-07-24
養老生活别提有多舒心(養老生活越過越甜)
養老生活别提有多舒心(養老生活越過越甜)
     9月19日,鄭州市金水區梓聞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社工陪伴老人練習書法。本報記者 王铮 攝   □本報記者 王向前   今年10月1日,《河南省養老服務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将施行。為貫徹實施好《條例》,9月23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河南養老服務發展願景。   疏通“堵點”,《條例》肩負重大責任   我省60歲以上人口1796萬人,占...
2024-07-24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