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獨家原創,圖片來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删除
岑參(約715~769),荊州江陵(今屬湖北)人,原籍南陽(今屬河南)。盛唐詩人。岑參曾祖岑文本、伯祖岑長倩、伯父岑羲皆以文詞緻位宰相。父岑植,仕至晉州刺史。參幼年喪父,從兄受書,能自砥砺,遍覽史籍。年二十至長安,獻書阙下。此後十年,出入京、洛,為出仕奔走而無成,曾北遊河朔。天寶三載(744)登進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參軍。八載赴安西,充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掌書記。十載回長安,與杜甫、高适、儲光羲、薛據遊。十三載赴北庭,充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判官。安史亂起,東歸勤王,以杜甫等五人的薦舉,任右補阙。乾元二年(759)改起居舍人,出為虢州長史。後又曆太子中允、虞部、庫部郎中等職。大曆初,出任嘉州刺史,世因稱岑嘉州。後罷官,客死成都。
岑參
岑參與高适同為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詩在當時也同樣具有相當廣泛的影響,所謂“每一篇絕筆,則人人傳寫,雖闾裡士庶,戎夷蠻貊,莫不諷誦吟習焉”(杜确《岑嘉州集序》)。相比較高适的詩,他的詩風特點在于長于寫景,想象奇特,色彩瑰麗,在豪邁雄壯之外,尤顯峭拔俊逸。故殷璠《河嶽英靈集》評價說:“參詩語奇體俊,意亦造奇”,後代評家也或以為其詩“尚巧主景”(《唐音癸簽》引《吟譜》),或贊譽其詩“奇逸而峭”(王士禛《帶經堂詩話》)。陸遊更将他稱為“太白、子美之後一人而已”(《跋岑嘉州詩集》)。
岑參早期的創作多為寫景、贈答、詠懷等題材,不少詩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他感歎身世、希望重振世業以及悲不遇而企羨隐逸的主旨。在藝術上,他已經形成自己的風格特點,這主要表現在他的寫景之作上,不僅清麗如謝朓、何遜,且語求新警,如“澗花然暮雨,潭樹暖春雲”(《高冠谷口招鄭鄠》),“孤燈燃客夢,寒杵搗鄉愁”(《宿關西客舍寄東山嚴許二山人時天寶初七月初三日在内學見有高道舉征》),“山風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崖口懸瀑流,半空白皚皚”(《終南雲際精舍尋法澄上人不遇歸高冠東潭石淙望秦嶺微雨作贻友人》),皆用心極苦,而開中晚唐之先,殷璠之評,實就此而言,杜甫也說“岑參兄弟皆好奇”(《渼陂行》)。
從天寶八載(749)至至德二載(757),岑參兩度出塞佐戎幕,這使他創作了大量邊塞題材的作品,詩境為之一拓。他較多采用七言長歌的體裁,表現自己慷慨建功之志,表現唐朝軍隊的威武強大和邊關将士的英勇艱卓,描寫邊地奇麗的風光、獨特的習俗,風格一變而為雄奇奔放,豪氣四溢。如前次出塞所作的《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送李副使赴碛西官軍》,後次出塞所作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熱海行送崔侍禦還京》《火山雲歌送别》等,皆是最體現他邊塞詩風的出色作品。
他寫邊塞之景,不僅有傳統邊塞詩中見過的北風卷地,平沙莽莽,狼煙四起,愁雲慘淡,還有人們難得一見的火山雲、天山雪、瀚海冰、熱海水,所構撰的意象更為險怪壯奇,如“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随風滿地石亂走”,“蒸沙爍石燃虜雲,沸浪炎波煎漢月。陰火潛燒天地爐,何事偏烘西一隅”,“缭繞斜吞鐵關樹,氛氲半掩交河戍”,真正是“度越常情”(《唐才子傳》),為邊塞詩在唐代的發展開創了新的境界。
岑參後期創作比較有特色的,一是傷時憫亂、感懷身世之作,如《行軍二首》《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寄左省杜拾遺》《江上春歎》等,格調趨于悲涼;另一類還是寫景之作,特别是表現蜀中的奇異山川,如《江上阻風雨》“老樹蛇蛻皮,崩崖龍退骨”,《登嘉州淩雲寺作》“殆知宇宙闊,下看三江流。天晴見峨眉,如向波上浮”,《東歸發犍為至泥溪舟中作》“一道鳴迅湍,兩邊走連峰。猿拂岸花落,鳥啼檐樹重”等,仍有奇壯之思。
據《岑嘉州詩集序》,岑參卒後,其子岑佐公請杜确編定詩集八卷。《新唐書·藝文志》則著錄《岑嘉州集》十卷。宋時有八卷、七卷和十卷三種刊本,十卷本今不傳。今傳八卷本完整的有明抄本,七卷本有《四部叢刊》影印明正德間熊相濟南刊本今人陳鐵民、侯忠義有《岑參集校注》。
歡迎屏幕下方留言,我是“檸檬我不萌還酸”,喜歡記得點贊關注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