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兩篇文章簡單介紹了機關事業單位的人員構成,今天來跟大家說一說臨聘人員的日常工作情況,當然,我隻能從我身邊看到的來說一說。
先給大家介紹下什麼是機關事業單位的臨聘人員,臨聘人員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跟工作單位簽署勞動合同的人員,另一類是與人社局或者第三方勞動派遣公司簽署合同的人員,當然還有其它形式存在的臨聘人員,我們就隻介紹主要的形式。
那怎樣才能成為機關事業的臨聘人員呢?一般有兩種形式,第一種就是社會招聘,通過筆試、資格審查、面試、政審、體檢之後,成為單位的臨聘人員,這種形式和正常的公務員、事業單位招聘流程一樣,一般來說,經濟條件較好,或者收入較高的地區,會采用這種形式,另外一種就是通過我們常說的找關系,托親戚朋友找到一定的關系,進入到單位,成為臨聘人員。
在我之前的文章中,很多人留言說,在一個單位裡面不應該分三六九等,要同工同酬,不能有行政編制、事業編制、臨聘人員這樣來區分,造成收入的不同,大家都在一個單位做着一樣的工作,甚至有時候臨聘人員做的更多一些,其實說到這個問題,就很複雜了,牽扯到太多的方方面面,一兩句話是說不清楚的,在社會上大部分贊成的人的觀點是,不管是公務員還是事業編制,在招考的時候,對學曆專業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且,不管是備考公務員還是事業單位,付出的努力都不是臨聘人員能夠比的,再者,招聘考試的競争程度,也不是臨聘人員考試能夠比的,當然,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我也不贊成把一個單位的同事進行區分,但是在沒有找到更好的方式之前,這也許是大家接受度最高的方式了,雖然存在這樣的情況,當前沒辦法改變,我們也不能有讓大家形成對立面的狀态,畢竟這都是工作,說大了,大家都是為人民服務,說小了,大家都是為了生活。
那臨聘人員在單位的工作一般是個什麼情況呢,從我的觀察來說,也是有幾種情況的,比如有一些人,進來單位後,隻是把這裡當成一個過渡的地方,還一直在備考,等待上岸的,還有一些人,進來單位後,隻是利用單位這個平台,更好的服務他們自己的事業,他要的隻是這個便利性,還有一些人,進來單位後,就沒來過幾次,隻是挂了一個名字在這裡,吃空響而已,當然,大部分人進來單位後,都是好好工作的,通常臨聘人員一般對于工作的抱怨相對會比較多,但是很少跟在編的抱怨,一般都是臨聘人員之間相互抱怨,比如說不公平,什麼難事都給臨聘人員做,在編的動動嘴巴就行了諸如此類的話,其實大部分時候,真的如他們所說,在機關事業單位,就像是潛規則一樣,進來了,都是這樣的環境,不接受也要接受。
其實說白了,社會就是這樣,你付出了,才會有回報,付出的少,自然回報的也就少,付出的多,自然收獲的也就多,在機關事業單位也同樣是這樣,進來的形式,就造成了你後面在單位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收入的不同,包括将來的發展路徑也完全不一樣,所以,人,除了更加努力的改變自己,提升自己,比說那麼多抱怨社會的話來的更加實際,也會有更多的收獲感。
歡迎大家留言讨論,原創不易,請大家關注、點贊、轉發支持,我會繼續分享上岸後的生活日常,與大家分享最真實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