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主要血管正常解剖
新鄉醫學影像整理
(一)腹部主要動脈
1
腹腔動脈
又稱腹腔幹,于第12胸椎至第1腰椎水平從腹主動脈左前壁發出最多,少數從腹主動脈前壁正中發出,腹腔動脈三大分支為胃左動脈、肝總動脈和脾動脈。
2
肝動脈
大多數起自腹腔動脈,少數起自腸系膜上動脈,起自腹主動脈者罕見。分支有肝固有動脈和胃十二指腸動脈,少數無肝固有動脈。
3
膽囊動脈
常于膽囊三角内起自肝右動脈;膽囊動脈常有變異,可起自肝固有動脈、肝固有動脈左支、胃十二指腸動脈或具有雙膽囊動脈等。
4
腸系膜上動脈
在第1腰椎的中1/3平面起自腹主動脈的前壁,供應所有小腸、右半結腸和大部分橫結腸的血液。
5
腸系膜下動脈
起自腹主動脈的前壁,平第3腰椎及第3腰椎間盤高度。分支有左結腸動脈、乙狀結腸動脈和直腸上動脈,供應降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上段的血液。
(二)腹部主要靜脈
1
下腔靜脈系
下腔靜脈是人體最大的靜脈,收集下肢、盆部和腹部的靜脈血。下腔靜脈由左、右髂總靜脈彙合而成,彙合部位多在第5腰椎水平,少數平第4腰椎。下腔靜脈位于脊柱的右前方,沿腹主動脈的右側上行,經肝的腔靜脈溝、穿膈的腔靜脈孔,開口于右心房。
2
門靜脈系
由肝門靜脈及其屬支組成,收集腹盆部消化道(包括食管腹段,但齒狀線以下肛管除外)、脾、胰和膽囊的靜脈血。門靜脈由脾靜脈和腸系膜上靜脈在胰頸後方彙成,斜向右上行,進入肝十二指腸韌帶的遊離緣内,居于膽總管和肝固有動脈的後方,上行至第一肝門,分為左、右二支入肝,在肝内反複分支,最後形成小葉間靜脈,與肝動脈的分支小葉間動脈共同彙入肝血窦,肝血窦的血液與肝細胞進行充分的物質交換後流入中央靜脈,若幹中央靜脈彙合成小葉下靜脈,小葉下靜脈進而彙合成2-3支肝靜脈,出肝後彙入下腔靜脈而進入體循環。
腹部主要血管先天變異
1
肝動脈解剖變異
①替代肝動脈:替代了同名正常肝動脈供血的變異肝動脈,肝葉的血液不是由肝固有動脈-肝左動脈或肝右動脈供應,而是僅由起自其他動脈的分支血管供血。
②副肝動脈:兩支或兩支以上肝動脈進入左半肝或右半肝,其中起自肝固有動脈以外的附加支稱為副肝動脈。
2
脾動脈解剖變異
少數有起源變異者,可起自腹主動脈、腸系膜上動脈,極少數起自結腸中動脈、肝左動脈、胃左動脈、肝右動脈及肝總動脈等。
3
腹腔幹解剖變異
常見包括:肝脾幹 胃左動脈 腸系膜上動脈;肝胃幹 胃脾幹;腹腔幹腸系膜上動脈等。根據腹腔動脈三大分支的解剖共幹情況,将其分為四型Ⅰ型:三支型;Ⅱ型:兩支型;Ⅲ型:無幹型;Ⅳ型:各型的亞型。
4
腸系膜上動脈解剖變異
肝總動脈或肝右動脈起自腸系膜上動脈;腸系膜上動脈與腹腔幹共幹;右腎動脈與腸系膜上動脈共同開口;腸系膜上動脈纖細或缺失伴腸系膜下動脈粗大;脾動脈異位起源于腸系膜上動脈等。
5
腸系膜下動脈解剖變異
左結腸動脈缺如,功能由乙狀結腸動脈分支代償;左結腸動脈與乙狀結腸動脈共幹;乙狀結腸動脈還可發自左結腸動脈與腸系膜下動脈夾角處;腸系膜上動脈纖細或缺如,腸系膜下動脈粗大代償等。
6
腎動脈解剖變異
①腎副動脈: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腎動脈變異,大多數腎副動脈為1支,可單側出現,也可雙側同時出現。
②腎動脈過早分支:距離腹主動脈<1.5cm的腎動脈分支為過早分支,腎動脈主幹近段發出1支或多支細小的分支或腎動脈主幹在近段分叉成粗細相仿的2支分支,分支可以再分。
7
下腔靜脈解剖變異
包括:左位下腔靜脈;雙下腔靜脈;下腔靜脈肝段缺如,奇靜脈代償引流至上腔靜脈;左腎靜脈環繞主動脈;環下腔靜脈輸尿管;主動脈後左腎靜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