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知網再被推上輿論風口。
近日,一則“中科院因近千萬的續訂費用不堪重負,停用中國知網數據庫”的消息在社交媒體流傳,引發廣泛關注。
中科院停用中國知網是否是真?知網價格究竟有多高?如何看待知網收費問題?
圖片來自網絡
網傳續訂費用千萬級别
中科院要和知網說再見?
對科研人員而言,浏覽和下載文獻是科研工作中獲取前沿知識的重要一環。
根據公開消息,中國知網(CNKI)是中國最大的學術電子資源集成商和發行渠道,收錄了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學術資源。然而,面對這樣的學術平台,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中科院卻要與之說再見。
近日,網傳中科院文獻信息中心發布通知,同方知網技術有限公司(CNKI數據庫出版商)暫停中科院對CNKI數據庫的使用權限。
究其原因,跟千萬級别的續訂費用和苛刻的續訂條件有極大關系。通知中提到,多年來CNKI數據庫憑借其在中文期刊數據庫市場上極具影響力的市場地位,對續訂價格始終維持着較高的漲幅。2021年,中科院集團CNKI數據庫訂購總費用達到千萬級别,該數據庫高昂的訂購費用已成為中科院集團資源引進的“巨無霸“。
2022年,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與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就費用、訂購模式展開積極讨論,但是多輪艱苦談判後,CNKI數據庫依然堅持接近千萬的續訂費用。
對此,天目新聞記者分别聯系了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和中國知網,雙方暫無進一步回應。記者将持續跟進此事。
不過,一位中國知網前員工向天目新聞記者透露,對于機構客戶,中國知網根據數據量收費,而且價格基本每年都會有10%以上的漲幅,“像中科院這樣的單位,數據需求較大,價格基數就比較高,價格漲後肯定就會更高。”
圖片來自北京大學圖書館官網
高校苦知網漲價久矣?
曾有多所高校棄用
中國知網創辦單位為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
企查查官網顯示,該公司是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首批批準、教育部主管、清華大學主辦,是我國規模最大、曆史最久的專業互聯網與電子出版機構,擁有CNKI數據庫的總體和内容編輯版權。
事實上,這并不是中國知網第一次因漲價而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近年來,多所高校公開表示過對知網的漲價行為“不堪重負”。
2016年,北京大學圖書館曾發布通知,因數據庫商漲價過高,“中國知網”可能中斷服務。武漢理工大學官方微博也曾發布說明,由于續訂價格漲價離譜,數據庫暫停下載。其中,從2010年到2016年,CNKI公司對其(報價)漲幅超為132.86%。
同時,太原理工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高校都發布過因價格問題暫停使用知網的通知。
不過,由于知網數據庫資源内容的獨有性,一些高校又選擇繼續與知網合作。在武漢理工大學在發布“暫停下載”聲明數天後,又發布微博稱,“經過雙方的反複溝通,數據庫商最終決定于2016年1月21日起,恢複開通中國知網數據庫。
暫時停用知網後,中科院要如何填補科研人員對文獻查閱及下載的需求?
網傳中科院文獻信息中心發布的通知中稱,正考慮通過維普期刊數據庫和萬方學位論文數據庫對CNKI數據庫形成替代保障。
截至發稿,記者也在中科院文獻信息中心官網上發現,目前,其已為全院研究所開通了萬方數據庫的試用權限。試用期一個月,為即日起至2022年4月30日。
圖片來自微博
全國政協委員曾提出更普惠
律師觀點:知網商業模式有待更完善
不斷被诟病價格高昂,中國知網的價格到底有多高?
根據中國政府采購網上消息,2022年,不少高校采購金額為百萬元左右。例如,武漢理工大學2022年采購知網數據庫的價格為127.85萬元;臨沂大學以99萬元采購中國知網和中國知網博士、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南大學圖書館以150萬元的價格采購中國知網數據庫……
雖然價格不便宜,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知網擁有豐富且高質量的學術電子資源。
事實上,多位全國政協委員曾提出過降低知網費用的建議。
據《長江日報》,2022年,全國政協委員張雲勇提出,知網的論文檢索和查重服務應該更為普惠,讓知識分子和廣大師生用得起。全國政協委員趙瑞峰也提出,中國知網CNKI作為國家知識基礎工程,應該面向廣大基層科研工作者、學生,多一些公益性開放。
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知識産權事業部執行主任劉彬律師在接受天目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知網集聚了大量學術資源,在行業中具有一定話語權,因此在市場買賣報價過程中,可能有一些優勢。作為商業機構,從法律上來講,知網的商業模式和收費隻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就是有效的。不過,當其價格過高,也會引發社會的質疑。
面對知網“漲價”事件,劉彬表示,一方面,從保護知識産權的角度出發,知網向科研單位提供的數據體量影響了其價格高低,應當遵循一定的商業規則。但另一方面,過高的費用可能會增加科研單位的負擔,知網等商業數據平台也可以适當給予科研單位及高校一些優惠政策,以促進科技的發展。
“此外,學術知識的分享應該做得更加合理規範,比如加強政府的監督,進行适當調控,以完善知網的商業模式,同時促進知識産權保護與科技進步。”劉彬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