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霍的女兒3歲半了,因為疫情的關系,一直在家。小霍兩口子複工上班後,就送女兒到奶奶家了。女兒在奶奶家呆了一陣子,覺得沒有意思,和奶奶爺爺不好玩,想上幼兒園了和小朋友們玩了。小霍說,現在幼兒園還沒有開學,怎麼去?何況,特殊時期也不能去呀?小霍反複地和女兒說,女兒就是不聽,還捂住耳朵在地上蹬腳,氣得小霍想收拾一下這個不聽話的熊孩子。
小霍有些想不通,之前女兒還是蠻通情達理的,怎麼忽然就變得這麼固執了呢?這一變化讓小霍始料未及。小霍和單位的張姐聊天,提到了此事。張姐說,沒有關系,這是孩子進入到成長中的敏感期了。孩子3到4歲時,進入到執拗敏感期,孩子會表現得固執、任性、不聽話,屬于正常現象,張姐要小霍不要太心急。
教育專家蒙台梭利曾經在自己的書中探讨到,兒童在每個特定時期都會表現出一種特殊的感受能力,也就是對事物的敏感性。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特定的事物上,而忽視了其它事物,因此,孩子會有些固執。那麼,孩子性格變得固執的原因,總結起來有哪些呢?
一、孩子性格變得固執的原因有哪些?
1、孩子正處于執拗敏感期。
正如前文所言,孩子在3歲左右就會進入到這一階段,孩子有了自己的小主意,不再像之前那樣對家長的話言聽計從了,而是會和家長唱反調,“鬧獨立”,還有一種想擺脫家長束縛的欲望。這個時期的孩子,思維先于行動,喜歡親自嘗試一些事情,若是家長幫忙了,還不會落好,沒準兒孩子還會埋怨家長。
2、孩子的自我認知能力得到加強。
孩子成長是循序漸進的,到了一定階段之後,其自我認知能力就會所加強,具體表現在會以自我為中心做事情。此時,他會擺脫家長的管教,開始自己嘗試着吃飯、穿衣服、整理自己的小屋子,将玩具擺放為自己喜歡的狀态,而且還不讓家長碰,處于這種狀态的孩子,就是一個固執的小頑童。
3、家長管教太過嚴格導緻孩子固執。
有些家長對孩子是非常嚴格的,會因為一些小事情批評孩子,有些批評是孩子能夠接受的,而有些批評孩子不能夠接受,孩子感覺到自己心受了委屈,心裡不服,就會表現出固執的狀态,故意和家長作對,以向家長“示威”,證明自己是正确的。
當孩子還小時,有了些固執的表現,隻要家長及時關注到,并且幫助引導孩子加以糾正和改進,也是沒有問題的。家長所要關注的,是不要讓孩子的固執變成一種性格上的缺陷,若是發展嚴重,再變得偏執,就太過危險了。家長要知道,若孩子過于固執也是會對其生活和今後的工作産生一定影響的。
二、過于固執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1、孩子過于固執會影響社交。
固執的孩子難免會太過堅持自己的主張,即便他的主張在某種環境下是正确的,但也是需要以一種靈活變通的方式去實施的,太過固執後,與他人無法達成認識上的一緻性,則對于結交朋友,擴展社交圈,是沒有多少益處的。
2、孩子過于固執容易導緻思維受限。
一個頭腦靈活的孩子,思維也是非常活絡的,遇到事情之後,這樣做不行,那就換一種方式,總是有可以通向羅馬的道路的。而固執的孩子就會鑽牛角尖了,可能還會很長時間鑽進去出不來,以至于讓自己的思維受限了,自己還不自知。
3、孩子過于固執會影響其心理的良性發展。
固執的孩子對于自己的決定太過執着,往往會帶來心理上的影響,若家長順着孩子的想法行事,孩子或許還會自鳴得意。若家長認為孩子的固執是不恰當的,孩子心中難免會産生偏激的心理,久而久之,孩子會脫離正常的軌道而留下心理遺憾。
那麼,當孩子進入到固執任性的執拗敏感期之後,家長該怎麼順應這個階段,引導、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呢?最主要的原則就是理解和包容,家長要在把握這兩個基本原則的基礎上,遇到具體的事情具體應對,和孩子和平相處,才能真正解決執拗問題。
三、父母做到理解和包容,才能解決執拗問題。
1、避免一味壓制孩子的固執。
家長遇到孩子固執的表現時,是要加以區分的,對于合理的要求,家長可以順着孩子的思維讓其放手去做。比如,孩子想自己穿衣服了,這正是鍛煉孩子自立能力的好機會呀!家長就可以放手讓孩子去做,若孩子需要幫助,家長可以事先征求孩子的意見,等孩子同意後,再幫孩子,就不會被孩子埋怨了。
2、巧妙引導孩子的固執。
若孩子的行為不是很合理,比如,文章開頭提到的小霍女兒的行為,家長就要适當引導了。家長不妨從網絡上找一些案例,向孩子說明現在是特殊情況,家長們出門都要戴口罩,小孩子都是在家乖乖玩的。同時,家長還可以和其他小朋友家長聯系下,通過視頻讓孩子們交流、聊天、玩耍,這樣就避免了整天和爺爺奶奶等老人在一起而顯得較為無聊了。
3、不批評孩子因固執而造成的後果。
孩子畢竟還小,有時候不聽勸,自己硬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家長在無關安全性的情況下,不妨故意讓孩子吃些虧。比如,孩子要自己飯後洗碗,可以呀,孩子若是不小心打了個碗,沒關系,打了就打了,還可以提醒孩子,遇到這種情況怎麼才能避免打碗,碎瓷片要怎麼處理才合适等等,家長通過具體的事例教育孩子,孩子會記得更牢。
孩子進入到執拗敏感期之後,家長不要太過緊張,這隻是孩子成長的一個普通階段罷了。父母雙方意見保持一緻,和孩子多進行溝通,還可以通過故事的方式引導孩子解開心結,同時理解和尊重孩子的行為,包容孩子所做的事,避免和孩子發生正面沖突,和孩子一起成長。
今日話題互動:各位家長,您關注過自己的孩子在三四歲時的狀況嗎?孩子有過固執的表現嗎?您又是怎麼做的呢?歡迎您積極留言,一起參與話題讨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