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看過《西遊記》的朋友們,都對真假美猴王那一集有印象,佛祖為了向孫悟空解釋六耳猕猴的由來,詳細地介紹了因四象而化的幾種動物,所謂四象就是青龍,白虎,朱雀以及玄武,其中青龍和玄武是我國爬行動物的始祖。今天,我将為大家介紹的兩種動物就是鳄魚和龜,翻開春秋戰國時期被塵封的一頁,我們可以發現早在那時起,這兩種動物就已經在史書上綻放了它們的光彩。
早在殷商時期,鳄魚就出現在了我國古代人的視野中,它們成群結隊地在黃河兩岸繁衍生息,被人們用文字記載,用玉器雕刻,兇狠的眼神栩栩如生,仿佛要幫助殷人吞吃掉一切敵人。
到了西周時期,鎬京的附近出現了大面積的沼澤和湖泊,随之而來的就是曾經生活在商朝的那群爬行獵手鳄魚。然而,鳄魚遇到了西周貴族,并沒有獲得飽餐的機會,反而成為了都城貴族肚子裡的美餐。在今天的鎬京西周貴族墓葬附近曾經出土過大量的鳄魚骨闆,向我們揭示了一個哭笑不得的事實,那年的鳄魚寶寶出門,不小心被西周貴族看見了,結果沒有回家,反而被吃了肉,然後變成了鼍鼓。
根據《禮記》記載,西周貴族每到七月,為了表達對季秋的歡迎之意,常常去獵取蛟龍和鳄魚來制作禮器,看到這段曆史我對傳說中的武王姬發,周公姬旦的形象有了一個颠覆,也許他們并不像畫像上一樣看起來文質彬彬,反而應該更像是力大無窮,身手敏捷的壯漢,否則怎麼可能擊敗鳄魚這樣的兇猛動物呢。
根據《竹書紀年》記載,周穆王姬滿因為反擊叛亂的徐偃王不力,開始了和楚國的合作,通過用鳄魚和甲魚搭成橋梁的方式成功擊敗了徐偃王。也就此奠定了鳄魚等爬行動物在人們心中十分具備靈性的好印象。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鳄魚的居住地再一次發生了變化,根據《山海經》記載,鳄魚曾經生活在岷山附近的江邊,那裡水源充足,适合居住。
有了鳄魚的陪伴,當時的人們開始借鳄魚表達自己心中的想法,例如趙簡子曾經借"鼋鼉魚鼈,莫不能化。"表達對自身飽受卿大夫地位的限制,無法施展抱負的遺憾。墨子也曾經借“荊有雲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鼈鼋鼍為天下富。”這句話暗諷楚國君主的野心勃勃,恃強淩弱。後來,随着時間的推移,鳄魚除了鼍龍這個稱呼之外,還有了豬婆龍這個稱呼,經常活躍于後世的小說之中,為當時人們的文學創作提供了非常強大的動物素材。
和鳄魚相比,龜在中國的生長史就更加漫長了。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大禹的父親鲧就把龜當做自己作為氏族部落的圖騰而被崇拜。那年烏龜的形象還沒有被污名化,那年人們還将烏龜當做具有吉祥寓意的聖物。殷商時期的人認為烏龜可通天地,所以經常燒龜甲來占蔔天機。
西周時期,周天子設置專門的龜人來負責主持祭祀,相當于我們現在的陰陽先生和神婆。除了西周王室的人認為烏龜祥瑞之外,其他國家的人也認為用龜命名意頭非常吉利,比如宋國的國君就給自己管轄區的一個地點命名為龜地。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龜的含義除了代表祥瑞之外,還增加了象征地位權要的作用,比如春秋戰國時期,武将的軍旗一定要畫上龜來表示這位将軍的地位高低。
提到烏龜與戰争,我想起了一個在《搜神記》中看到的故事,在那裡作者虛構了一個戰國時期的傳說。相傳有一次秦惠文王為了盡快擊敗蜀地,決心派張儀去修築成都城,可是卻總是會出現牆塌這樣的問題。後來還是在龜的幫助下才發現了牆不會倒塌的方法,建成了現在的龜化城,也就是成都。
人常說爬行動物冷血無情,我卻說在它們的身上,我們能看到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時期,人們心中對生死禍福的追求。其實,鳄魚和龜哪裡能溝通天地呢?死後也不過是冰冷的屍體,無法再溝通天地,更從來沒有溝通過天地。回歸現在,漫步水邊,看到鳄魚和烏龜,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被傷害,也不讓它們被傷害,這樣才能真正成為一個愛動物也愛自己的人。下一次,我将繼續為大家帶來動物世界的下一篇食草王國,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