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吃貨,我是非常喜歡吃丸子的,火鍋、煮湯都行,畢竟自己不會做嘛,無論是去海底撈還是自己買菜煮火鍋,都要買上一些。
我一直以為,牛丸就是牛肉做的,魚丸就是魚肉做的,沒啥争議,沒想到最近看了央視的一個視頻,發現:
撒尿牛丸不一定有牛肉,魚丸不一定有魚肉。
這就非常難受了,就像我買“藍月亮”買到了“藍月殼”,買“康師傅”買到了“康帥傅”,買“娃哈哈”買到了“娃口合口合”這樣的難受,連肉丸都騙我。
像那種沒有包裝的(商家拆了包裝散賣)騙我們也就算了,有包裝的也騙我們,套路跟拼夕夕學的吧!
如果一款肉丸的名稱中明确的說是牛肉丸或者魚丸,那麼它的配料表第一位必定是牛肉或者魚肉。但是你要擦亮眼睛啊,有的名稱是“撒尿肉丸牛肉風味”,你看下配料表,一點牛肉都沒有;還有名字叫龍蝦丸的,後面卻有一個括号寫了個“仿”,裡面也沒有龍蝦的成分。
結果是,添加了食品添加劑,讓肉丸吃起來有牛肉魚肉蝦肉的味道。
在挑選食品的時候,第一要看生産日期,第二就要看配料表了,配料表的第一位就是這個食物的主要成分。
與此類似的還有火腿腸,說實話,我以前一直以為火腿腸都是豬肉做的,甚至在某鑼打廣告稱其火腿腸肉粒多的時候,我心想哪個火腿腸沒有肉啊,你還肉粒多。
偶然發現那種細小的可以直接吃的火腿腸,全是澱粉做的,這可太傷我心了,心想那種粗的用來炒的火腿腸,比如什麼肘花、熏肉火腿腸,總該是肉做的吧?我還是錯了,仔細看了配料表,大部分的第一位都是雞肉,千挑萬選找的第一位是豬肉的,價格在15元以上,接近20元。
我又想到了小時候吃的辣條,有一種叫做“香菇丁”的辣條,我天真的以為真是香菇丁,因為吃起來确實有香菇味兒,可終究發現,是面粉做的,還有什麼牛筋辣條,騙了童年的我。
給大家幾點建議:1.少吃凍的各種丸子,成分騙了你不說,還不知道凍了多久 2.買食品看配料表,堅決認準第一位,第一位就是它的真面目 3.看準商标,不要被套路了。4.想吃肉丸可以買點肉自己做然後放冰箱裡
希望大家都可以吃到健康的食品,也希望大家不要被套路。
我是GiHOME,關注你的健康生活,更關心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