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标準号?聚焦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一個令人注目的“亮點”是,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科學普及首次寫入今年一号文件(2月4日《北京青年報》),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轉基因标準号?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轉基因标準号
聚焦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一個令人注目的“亮點”是,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科學普及首次寫入今年一号文件(2月4日《北京青年報》)。
針對網上某些疑慮,在2月3日中國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農辦副主任韓俊談到,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是我們一貫的政策,我們支持科學家搶占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的制高點,在這方面我們不能夠落伍。
一段時間來為何轉基因在中國研究出現“制肘聲音”?一個衆所周知的觀點是,會誘發什麼中國人基因改變。由于此技術來自西方轉基因就被一些人們戴上可能會“危害中華民族安全”的大帽子。
美國是轉基因技術采用最多的的國家。自20世紀90年代初将基因改制技術實際投入農業生産領域以來,目前,美國農産品的年産量中的55%的大豆,45%的棉花和40%的玉米已逐步轉化為基因改制方式生産。目前,大約有20多種轉基因農作物的種子已獲準在美國播種,包括玉米、大豆、油菜、土豆和棉花。有專家稱,從21世紀以來,美國基本上每一種食品中都含一定量的基因工程成份。
多年來,對這項人類智慧的結晶,中國科技領域在研究方面也下了一定功夫,而且成效顯著。人們注意到,從2007年以來的一号文件先後有六次想到轉基因:2007年首提嚴格執行轉基因食品标識制度;2008年強調啟動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2010年提出要加快推進轉基因科技重大專項,培育新品種産業化;2012年強調進一步實施重大專項提出“分子育種”,這一與轉基因相近的說法。
與前五次相比,今年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的研究安全管理和科學普及,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的研究”,更顯得客觀全面。可以說今年的措詞同樣平衡了各方面關切,首提轉基因“研究安全管理和科學普及”意味深長。中國轉基因領域經過多年“折騰”後,從政府到行業内都已經看到,由于過去重科研輕科普,轉基因知識出現真空,轉基因被妖魔化,由此形成的輿論壓力導緻轉基因産業化擱淺。
中央在研究轉基因方面,把“研究安全管理”放在首位,這就回答了一些人們的擔憂;同時,把“研究安全管理和科學普及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結合起來,這樣,令人看到在中國轉基因研究方面高層的唯物辯證思維。
其實,在2013年12月23日中央農村工作會上,談到轉基因,一是确保安全,二是自主創新,即在研究上要大膽在推廣上要慎重。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對轉基因的清晰表述恐怕就由此而來。
從轉基因技術引進過程,人們自然聯想到改革開放。在打開國門之初,不是同樣有人有“中國會出現衛星上天,紅旗落地”的擔心嗎?35年的開放曆程告訴人們,隻要根紮中國大地,着眼于人民群衆的根本利益,善于調查研究,不斷地總結經驗,開放同樣可以為我所用。35年來,中國經濟首次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體,打開窗戶,吸進新鮮空氣,同時及時捕驅蟲蚊,這又何樂而不為呢?
同樣記得,當互聯網剛出現之際,人們又曾擔心網害,但在強化管理的同時,普及互聯網,中國一躍成為世界互聯網大國。假若沿用往昔閉關自守政策,情況又如何?不言而喻,中國又會出現落後挨打的局面。
因此,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科學普及,對于公衆來說,放下“成見”,理性看待轉基因,或許更為有益。再說了,即使不談産業化,轉基因作為一項前沿科技,圍繞它的各種辨析、思考也是非常有趣的,至少可以開拓思維、啟迪智慧就不言而明。應該明白,任何科學都允許争論,而且科學界内部對科學進展都有批評,然後才有進展。對轉基因農作物和食品,科學界特别是植物分子生物學界,自身有嚴格的标準遠高于媒體、内容超出一般人的議論。在這樣的情況下,植物分子生物學界對應用轉基因有普遍的共識,而不是有很多争論,對于其中具體科學問題需要嚴格、也需要有對策。在這樣的情況下,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組織、美國科學院、美國醫學會和美國藥品食品管理局才會多次聲明轉基因食品無異于一般食品的安全性問題。中文媒體常常不嚴謹地說轉基因是有科學争議的問題,這是不懂科學規律、誤導民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