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毛僧
在《西遊記》中,最神秘的人物無疑是須菩提祖師。他之所以神秘并非因為這個角色多麼重要,而是因為這個角色與整個《西遊記》世界觀格外不協調。有人認為他是瞎編的人物,也有人認為他是比照曆史人物寫的。那麼須菩提祖師的曆史原型是誰呢?
很多學者認為,他就是如來佛祖“解空第一”的弟子須菩提。須菩提與佛祖的對話見于《金剛經》。然而,在《西遊記》中,須菩提祖師自成一派,顯然并沒有嚴格按照佛祖的套路來。不僅如此,須菩提祖師是典型的雜糅佛道又兼有很多儒家的思想。
用須菩提這位古人來套須菩提祖師,顯然在很多層面上是對不上号的。除了須菩提,還能有誰呢?有些學者認為,須菩提祖師的原型是王陽明,理由是“靈台方寸山”與“斜月三星洞”都是“心”的意思。很多學者的著作中都指出了這點。
然而,這個觀點也是有問題的,王陽明的人生中并沒有與哪位弟子有過類似須菩提祖師與孫悟空之間的互動案例。同時,須菩提祖師是個逍遙世外的高人,而王陽明是個官員,宦海多年,能文能武,顯然與須菩提祖師的氣質并不相符。
分析須菩提祖師要從他身上幾個最重要的點來分析。首先,他與弟子要有互動;其次,他必須弟子衆多;第三,他的學說必須是普适性的,對三教的觀點要有融合。看到這裡,了解佛教曆史的朋友不由自主地會想到,應該從禅宗裡尋找答案。
在《西遊記》中,孫悟空第一次見到祖師,祖師問他姓什麼,是從哪兒來的。孫悟空說了實話,結果被祖師趕了出來。孫悟空非常真切地告訴祖師,自己說的是實話,祖師相信了他。祖師道:“既是逐漸行來的也罷。你姓甚麼?”猴王又道:“我無性。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隻是陪個禮兒就罷了。一生無性。”
從這個情節追蹤的話,可以找到須菩提祖師的第一個原型。這人就是禅宗四祖道信法師。道信法師第一次見到五祖弘忍時,五祖還是個孩子。四祖覺得這個孩子很有慧根,于是就與他有了一番對話。
四祖與五祖的對話見于《五燈會元》。四祖問小孩道:“子何姓?”小孩回答道:“姓即有,不是常姓。”四祖繼續問道:“是何姓?”小孩道:“是佛性。”四祖又問道:“汝無姓邪?”小孩道:“性空,故無。”這段公案與《西遊記》如出一轍。
可以非常明确地說,《西遊記》中的這個橋段是從《五燈會元》直接借鑒過來的。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禅宗四祖應該是須菩提祖師的第一個原型。是否可以下結論認為,須菩提祖師就是禅宗四祖?當然不行,接下來還有其他的證據。
須菩提祖師向孫悟空傳教的時候,是通過“盤中迷局”進行的。所謂的盤中迷局,指的是通過打個謎語,讓孫悟空暗中去悟,一旦他悟出,就說明他有這個悟性,可以學習老祖的神功。根據原著的記載,須菩提祖師用很多旁門左道試探了孫悟空,遭到了孫悟空的拒絕。
老祖假裝生氣,擺出迷局。原文寫道:“祖師聞言,咄的一聲,跳下高台,手持戒尺……走上前,将悟空頭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裡面,将中門關了,撇下大衆而去。”這個橋段被認為是《西遊記》中最精彩的橋段。不過,這并非作者原創,也是從文獻中借鑒來的。
這個被《西遊記》的作者緻敬的文獻就是《六祖壇經》。在《六祖壇經》中,慧能徹悟了佛理,五祖準備将衣缽傳給他。傳法的方式是:“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慧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這個橋段被《西遊記》全盤抄襲。
傳法的具體情況是,“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關于這段傳法,《六祖壇經》專門強調是,“三更受法,人盡不知。”這與須菩提祖師三更傳法給孫悟空是沒有任何區别的。
須菩提祖師傳法給孫悟空之後不久,就将孫悟空趕走了。五祖傳法給六祖當晚,也打發六祖趕緊離開。五祖的考慮是“昔達摩大師,初來此土,人未之信,故傳此衣,以為信體,代代相承,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亘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衣為争端,止汝勿傳,若傳此衣,命如懸絲。汝須速去,恐人害汝。”
那麼須菩提祖師趕走孫悟空的理由是什麼呢?咱們看下須菩提祖師對孫悟空賣弄的擔憂,祖師說,“悟空,過來!我問你弄甚麼精神,變甚麼松樹?這個工夫,可好在人前賣弄?假如你見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見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禍,卻要傳他;若不傳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須菩提祖師的穿法經曆以及教授孫悟空的經曆,與禅宗五祖是比較相似的。從上述所有的細節可以看出,須菩提祖師的故事更多來自禅宗五祖,同時涉及了一點禅宗四祖的故事。可以得出結論,須菩提祖師的曆史原型就是禅宗五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