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邀參觀京山市永隆鎮永隆書院,書院創辦人李克斌先生接待了我們。古鎮、書院都建在永隆河邊,與水結緣,借水生輝,因水而韻,交相輝映。
在古鎮、在書院,發現一個現象:當地人在使用地名、店名、河名時,“隆”、“漋”二字沒有統一的使用規定,有這樣寫的,也有那樣寫的。在書院的露台,倚欄面向永隆河,且聽風吟,若有所思,若無所思。
京山古稱雲杜縣,文峰塔前有“雲杜古關”的牌坊。清代稱文峰塔為文風塔,文風二字就可見京山的文化底蘊,有曆史的厚度。
克斌先生陪我漫步古鎮的老街。吊腳樓(沿河而建的房屋),青石闆路斑駁的過往,撩起那些陳年舊事。流年、陳年的舊事已消逝殆盡,轉身回眸,還是有些事不曾遺忘。
漫步河邊,婆娑的柳樹,潺潺的河水,白鹭在水面穿梭。河水清澈,柳樹倒映水中。不遠處傳來的京山小曲,宛若置身江南水鄉。小草青青,流水淙淙,花紅柳綠,鳥聲清脆,微風輕拂,很是惬意。凝眸雲水,青山綠水可入盞;舉袂迎風,淺吟低唱都是詩。讓人仿佛置身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
縱使我們失去了那些往事,終究還是這片天,終究還是這片地,終究還是永隆河将我們環繞。我似乎看懂克斌先生對家鄉那深情的眼神:他的雙眼,一汪是永隆河水,一汪是永隆田野,正可謂迢迢郎意,盈盈君情。
文字記錄曆史,曆史凝聚文字。傳說也是故事,曆史給乾隆帝一個舞台,留下一個傳說,成為永遠的話題。
永隆河,因為有你,才有故事的後來。克斌先生告訴我:永隆河旁的百姓世代享受河流的恩澤,期盼河水給子孫後代帶來永遠興隆的物華天寶,故名永隆河,河岸的集鎮故名永隆鎮。
傳說:乾隆皇帝南巡到過永隆鎮,永隆鎮的隆與乾隆皇帝的隆字相同,犯忌諱。為避“隆”諱,将“隆”改為“漋”。時至今日,“隆”,“漋”仍在混用,并未統一規範。
隆,五行屬性之火,意為盛大、興盛、深厚。漋,五行屬性之水,水乃生命之源,意為流水不盡,長壽。當地百姓認為隆、漋字意都很好,所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使用。
永隆鎮,明初開埠,老祖宗取隆。在滄海桑田的萬古演化中,給永隆留下了廣袤平川、潺湲綠水。生活在這裡的先民,胼手砥足,筚路藍縷,創造出人類宜居的生态家園。
永隆,這是一個古老神奇的地方,四千年前的屈家嶺文化世代流傳于此,成為中國古老文化的代表之一。曆史傳說閃爍着濃郁的人文光芒。
如果說“漋”字是沉澱、是緬懷,那麼“隆”字更多的是希冀、是未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