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指将軍在外領兵作戰,有一定的主動權,在特殊情況下,可以不接受君主的命令。典出《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臣既已受命為将,将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春秋時期,齊國人孫武寫了一部兵法獻給吳王阖闾。阖闾說“你的兵法13篇我都看了,可以用這兵法練兵嗎?”孫武說:“可以!”阖間說:“用來訓練婦女呢?”孫武說:“也可以。”于是吳王喚出後宮180名美女。孫武把她們分為兩隊,任命吳王最寵愛的兩個妃子為隊長,令她們持戟而立。孫武下令說:“你們都知道自己的心、左右手和後背嗎?”美女笑道:“知道!”孫武說:“我命令:向前進,就是心的所對方向;左,則左手方向;右,則右手方向;後,則背後方向。”美女又笑道:“知道了!”三令五申之後,便擊鼓号令:“向右轉!”美女們得直不起腰。孫武說:“約束已明,仍不遵行,罪在隊長!”于是下令殺兩個隊長。
坐在台上看演練的吳王,聽說要殺他的愛妃,大驚,孫武說:“我已經知道将軍擅長用兵!這兩個愛妃,我要沒了她們飯也沒味道,請你别殺她們吧!”孫武說:“我既然已被你任命為将,将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下令“快斬”,最後,還是殺了兩個愛妃,提另外兩個美女為隊長,再擊鼓使令。衆美女左、右、前、後規規矩矩,一切都嚴格地按号令行事,沒一個敢出聲。後來,吳王孫武為将,西破強楚,攻下楚國的都城;北向威脅齊、晉兩國,使吳成為霸主。
這句話後來用得很廣,成為領兵大将抵制皇帝不合理命令的成文根據。現多指外出獨立工作,可根據具體情況辦事,不一定照上級的指示。
,